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遊客在梵淨山蘑菇石前遊覽。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攝
自從看過貴州梵淨山的照片、視頻及相關介紹,那座直插雲霄的金頂就深深刻在腦海裡。如此天空之城,沒有理由不成為向往之地。
離開鎮遠古城,車行約三小時,我們便進入梵淨山景區。雖然天公不作美,下着細雨,天氣又冷,可依然擋不住人們遊覽的熱情。山門前已排着長龍般的隊伍,遊客們身披五顔六色的雨衣,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擡眼望去,山谷間雲霧缭繞,讓梵淨山平添一份神秘氣息。山門兩邊的木牌告訴我們,這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梵淨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和“貴州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梵淨山由“梵天淨土”得名而來,主峰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境内,自從2018年梵淨山在第42 屆世界遺産大會上被認定為“世界自然遺産”之後,聲名大振,成為貴州省的熱門景點。
進入山門,坐上景區接駁車,沿着小溪旁的蜿蜒公路向索道站進發,坐上纜車,短短十幾分鐘即達山腰。這裡雨更大,天更冷。沿着防腐木修建的台階拾級而上,兩旁全是密密麻麻的樹木。梵淨山森林覆蓋率高達95%,植物種類豐富,多達2000餘種,其中國家保護植物就有31種。由于常年雨多晴少,一路所見樹幹樹枝上都包裹着一層綠茸茸的苔藓。沿途見到一塊塊大石頭上,同樣覆蓋着厚厚的青苔,更神奇的是石上竟然長出一株株小樹,樹根長長地纏在一起,緊抱石頭。正當我專注登山之時,卻見前方一群人圍在台階旁的一棵樹下,伸出手臂接近樹枝。我走近一看,原來樹枝間有三兩隻鳥兒在來回跳躍,有時鳥兒就在遊人的手掌邊。看來梵淨山的小鳥已與人類成為了好朋友。說到小鳥,梵淨山的動物多達801種,其中國家保護動物19種,難怪梵淨山被譽為“動植物基因庫”。
在風雨中,我一路向上攀登,終于扺達一處巨石林立的山頭,遊客們聚集于此,紛紛拍照留念,全然不顧風大雨急。這些石峰形态各異,其中最高也是特色最鮮明的一塊被稱為“蘑菇石”,它上大下小,蘑菇頭側向一邊,從最佳觀賞點看去,如同一個“7”字,蘑菇石是梵淨山的标志之一。蘑菇石對面是一座巨大的石峰,平整的峰頂有一塊石頭,神似一個戴着鴨舌帽的老漢頭像。蘑菇石與頭像石峰之間形成一個谷口,此時,更加風急雨密,我趕緊躲入石峰下的九皇洞中。
稍事停留,我從九皇洞下山,沿一條小道向西走,不多遠是拜佛台,這裡同樣風大雨急。折回沿科普長廊下山,是普渡廣場,這裡是登臨紅雲金頂的起點,于是我鼓起勇氣開始攀登,可路途之險、登頂之難完全出乎意料。與其說是路,不如說是天梯,有幾段完全是垂直的石階,且又窄又滑,腳底每踩一級都必須十分小心謹慎,雙手更要緊緊抓住兩旁的鐵鍊或鐵杆。我心想,古代的登頂之人或許有飛天之功,而修鑿登山天梯的先人,想必更有神仙之力。
終于臨近金頂,山峰一劈為二,擡頭仰望隻見狹窄的一線天,上有一座短小的拱橋相連。穿過一線天,沿台階而上便是金頂了。頂上用圍牆築成了一個小小的天空之城,右側山峰的前方建有一座精緻小巧的釋迦佛殿,殿内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佛像前挂滿紅紅的祈福綢帶。曆經千辛萬苦終于到達金頂,人們在此請一條紅綢,祈願全家平安健康。佛殿後方是一塊巨石,層層疊疊,仿佛壘切而成。巨石旁豎着一根柱子,上面刻有“紅雲金頂,此處海拔2336,梵淨山是巍巍武陵山脈最高峰”等字樣,讓登頂者平添自豪感。跨過短短的石拱橋,左側山頂幾乎與右側一模一樣,這裡的建築物叫彌勒殿,供奉的是未來佛彌勒菩薩。紅雲金頂兩峰對峙,一橋相連,石與石相對,殿與殿并存,形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的天空之城,令人驚歎人類的智慧與創造力。站在金頂欄杆旁向外望去,白茫茫一片,難以遠眺,也無法俯瞰。不過也好,在朦胧中增添了幾分仙境般的色彩,也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餘地。
人生總是如此,難以十全十美。幸運中會有遺憾,遺憾中也有收獲。我想,晴空萬裡之時,若能登上紅雲金頂,想必會有一覽衆山小、山高我為峰的感覺。運氣好的話,或許還能遇上紅雲繞頂的景象。而我這次雨中登金頂,盡管橫看無嶺側無峰,遠近高低都相同,但身臨其間,仿佛置身仙境,與這方神秘的梵天淨土心心相印融為一體了。恰如我日前在鎮遠古城看到的那方摩崖石刻“乾坤入釣竿”,伫立于雨霧蒙蒙的梵淨山之巅,我的眼裡,依然覺得一覽衆山小。而我心中,仿佛融入了整座梵淨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