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西夏地形圖》
漢靈洲、靈武與北魏靈州辨正
(一)
【說明】
研究曆史的最高目标就是追求真實!
“靈武古稱靈洲”之說火炒熱賣很多年!
究竟是耶?非耶?
(一)
侯仁之錯說
“靈武古稱靈洲”引發學術混亂
甯夏周興華
兩唐書記載,唐肅宗是在“靈武”登基的,既沒有說是“靈武郡”,也沒有說是“靈武縣”。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讀《資治通鑒》時,将唐肅宗登基的“靈武”二字首次注釋為“靈武郡,靈州朔方節度使治所。”
據楊森翔先生說:1960年,北京大學著名曆史地理學家侯仁之親自到靈武考察,又聽到當地接待他的幹部說“今靈武就是唐肅宗登基的靈武”。侯仁之忍不住了:本來他不願掃那幹部的興,但事關科學,事關曆史事實,他不得不說了如下—段“殊非本願”的話:“隻消翻開地方志書(如《靈州志迹》、《朔方道志》之類),把點點滴滴的材料拼湊起來,就很容易看出:靈武古稱靈洲,‘洲’是河中小島的意思,名之為‘靈’,因為它雖處水中,卻不淪沒,好像有靈一樣,總之這是兩千多年以前就在‘川地’上建立起來的一個居民點。後來改‘洲’為‘州’,‘州’是行政單位,稱之為‘州’,則表示它已成長為這一帶地方的一個政治中心了。……随着黃河遊蕩的威脅,曆代城址屢有遷移,名稱也屢有改變。晚至明朝,靈武城還曾三易其址。現在的靈武城的初址,正是明朝最後一次遷城時所奠定的。曆代城址遷移的情況,很是複雜,無須在此細講。但是今城之決非唐城,已屬确鑿無疑。因而唐肅宗即位靈武的故事,雖然實有其事,卻不在今天的靈武城,這難道還有什麼疑問麼?”(見1961年5月20日《光明日報》侯仁之《沙行小記·靈武》,轉引自楊森翔:《吳忠、靈武與靈州·史實十三問》)。
說也慚愧,楊森翔引證的侯仁之先生的大作近年始見。拜讀其開篇大作,唐肅宗登基的“靈武”是“靈武郡”耶?還是“靈武縣”耶?唐代正史記載本身就含糊不清,引起一些争議在所難免,可以理解。但侯先生作為著名曆史地理學家,其一句“靈武古稱靈洲”的錯說,便知其不知“古稱靈洲”的出處,可謂言出無據,引發了學術研究的許多混亂是意想不到的。因為讀點《漢書·地理志》的人都知道,“靈武”“靈洲”是西漢在北地郡建置的兩個轄境不同的縣級行政單位,古代哪個文獻都沒有記載過“靈武古稱靈洲”啊!本想僅就此指出侯先生說“靈武古稱靈洲”是錯話的文獻證據,誰想又發現侯先生此錯說一出,追風者、附和者、引申者層出不窮,數十年來盛行不衰,把個曆史名縣“靈洲”“靈武”考證得面目俱非,像個逃難的,有家難歸!把個曆史文獻記載的西漢“靈洲”縣硬是綁架到了今吳忠市利通區(唐回樂縣),号稱“古靈州”!以此“古靈州(今吳忠市利通區)”為地标牽引沙漠綠洲絲路國道改線,弄得沙漠綠洲絲路國道到到處亂找,到處亂跑,結果是一些研究者竟至于連通過甯夏的絲綢之路國道的方向路線都弄錯了,弄丢了!
數十年來,由侯先生“靈武古稱靈洲”的錯說而衍生出來的炒作成果、洋洋錯說汗牛充棟。史地研究上的指鹿為馬,張冠李戴,如此這般的“古”為今用,莫此為甚!
因為侯仁之先生 “靈武古稱靈洲” 的無據之言“事關科學,事關曆史事實”,我也隻能按圖索骥,就事論事,這也實在是“殊非本願”,非為不敬!
宋《西夏地形圖》
(紅圈)标注中衛原是古靈州:
“古靈州(西漢靈洲縣)”标記在黃河北岸的今中衛市地區。
“靈州(北魏、唐宋靈州)”标記在黃河南岸的今吳忠市利通區。
(轉載請署名原作者及來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