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遊記(四)
狄傑和朱馳二人徑直來到了地幔廳。展廳裡的模型上顯示,地幔是地球的中間層,厚度達2 800千米。
哇,可真夠厚的!原來地幔層是由緻密的造岩物質構成的,我終于知道地上那麼多奇形怪狀的岩石都來自哪裡了。
你說的不完全正确。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人們一般認為,上地幔的頂部存在一個軟流層,可能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蛻變并産生熱量,将岩石熔融而形成的。這裡才是岩漿的發源地。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殼共同組成了岩石圈。而下地幔的溫度、壓力和密度都大于上地幔,那裡的物質呈可塑性固态。
那地核呢?這裡标着地核的厚度為3 400多千米,難道地核也分為2層嗎?
不,它比2層還要多!
莫非是3層?
沒錯。地核分為3層——外地核、過渡層和内地核。外地核厚度約2 080千米,物質大緻呈液态可流動;過渡層的厚度約169千米;而内地核,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地心,其實是一個半徑約1 250千米的球心,科學家認為那裡的物質呈固态,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地核的溫度非常高,在5 000℃左右。
天啊!幸虧我沒有去真正的地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啊!
放心。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找到通往地球内部的通道。
聽到這一消息,朱馳拍拍胸脯,總算是松了一口氣。這次在地質博物館中的“探險”讓朱馳徹底明白了地球内部的結構。
不過,讓朱馳感到欣慰的是,又發現了一處讓自己感興趣的好去處——地質博物館。
(完)
(丁秀英)
來源:《學生周報》(學知·數學)五年級2021—2022學年第37期、38期(總第2367期、2368期)第4版
責編:羅文威
排版:羅文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