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白居易最好的詩十首

白居易最好的詩十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4 17:28:45

我國古代詩歌内容豐富,風格多樣,理趣詩便是其中較為特殊的一類。所謂理趣詩,是指含有一定哲理,又具備詩的審美趣味的詩歌作品。譬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問渠那得清如許?有源頭活水來”等。這些理趣詩無不飽含深意,能夠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值得反複細讀。

白居易最好的詩十首(白居易很有理趣的一首詩)1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放言五首·其三》,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筆下很經典的一首理趣詩。它是白居易組詩作品《放言五首》中的第三首,也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詩。我們都知道古代文人大都一生宦海沉浮,奔走四方,人生閱曆極其豐富。白居易這首詩便是他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曆,就事物的真僞優劣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那麼白居易為何要寫這樣的一首詩呢?主要是為了表明他對當時唐王朝社會政治的态度,以及告誡世人要注意判斷事物的真僞優劣,不良成不必要的錯誤。而對于白居易這首詩的内容,概括來說就是以具體的例子來表現普遍規律,以達到讓讀者從小中見大,發人深思的目的。總之,白居易這首很有理趣的詩,每一句都飽含深意,建議細細品讀。

白居易最好的詩十首(白居易很有理趣的一首詩)2

《放言五首·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首聯“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即我告訴你一個解決狐疑的方法,不需要鑽龜,也不需要祝蓍(shī)。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君”指的是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六月,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同樣被貶通州司馬的元稹聞訊後寫下了深情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得知後感慨萬千,便寫下了《放言五首》奉和。

白居易最好的詩十首(白居易很有理趣的一首詩)3

至于鑽龜、祝蓍則是古代迷信活動,即鑽龜殼後,看其裂紋以蔔吉兇,或拿蓍草的莖占蔔吉兇。因此這兩句詩的言外之意,便是白居易為了排解元稹因政治上遭到打擊,所造成的心情動蕩,也就是狐疑。這也就說明了元稹因為此事開始多疑,十分擔心最後會遇到不好的結果。那麼白居易告訴元稹能夠解決狐疑的方法究竟是什麼呢?

颔聯“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這兩句便是白居易所說的那個解決狐疑的方法。它的意思是說,鑒定玉的真假要燒三日三夜,辨别樟木還得七年以後。這裡白居易引用了兩個典故,其一是《淮南子·俶真訓》中記載的“鐘山之玉,炊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其二是《正義》中記載的“豫,今之枕木也;樟,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

白居易最好的詩十首(白居易很有理趣的一首詩)4

由此可見,白居易所說的那個解決狐疑的方法,就是要經過時間的考驗。也隻有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才會呈現出來。因此白居易是在告訴元稹,身為一個堅貞之士,就必須要經受長期挫折的磨練,即使是一個棟梁之材,他也不是短時間就能認出來的。結合白居易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他與元稹其實都是因得罪了權貴,被按上了莫須有的罪名。

白居易最好的詩十首(白居易很有理趣的一首詩)5

隻不過兩人對待此事的态度不一樣,元稹顯然陷入到了情緒低落到困境中,而白居易則堅信時間能夠讓人們看清此事的真僞。因此為了繼續論證這個觀點,白居易在頸聯“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中,繼續列舉了兩個例子。即周公當年鋪佐成王的時候,有流言蜚語說他有篡權的野心,但時間證明他是忠心耿耿。而王莽在還沒有代漢的時候,一直很謙恭,但時間證明他迷惑了很多人。

白居易最好的詩十首(白居易很有理趣的一首詩)6

最後,尾聯“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則緊承頸聯,意思是說假如他們當初就死去了,那麼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顯然,這兩句詩進一步說明了如果過早地下結論,不用時間去考驗,那麼就容易被事物的一時表象所蒙蔽,以至于不能分辨真僞,冤屈好人。其實我們從白居易的經曆上就可以明白其中飽含的深意。

因此我們品讀白居易這首詩的時候,就要明白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要花時間去考驗,才能準确的判斷事物的真僞優劣,這點可以說适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對于一個人的好壞,不要從别人的口中去判斷,而是要花時間去接觸,自然能夠明了。總的來說,白居易這首詩,每一句都飽含深意,值得反複細讀。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