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的正月十五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在娲皇故裡——隴城鎮,還有一種說法,把正月十五日,稱為“點燈節”。這種說法有一個悠久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社會生産力低下,人民吃不飽,穿不暖,生活非常的貧困。一年到頭攢不了幾個錢。到了年底,有一句俗話說得好,有錢沒錢,都要過年。為了使過年心情好,無憂無慮的過新年,在臘月初八日,蒸些米飯吃了。人們認為是米飯粘性大,可以粘住東西,人吃了米飯,就把心,粘住了,也就是土語說的,把心“糊了”。糊了心,人的智力會下降,不管有錢沒錢,采購東西過年,一年積攢下的錢都花完了,隻為快樂的過年。農村的習慣,過了正月十五日,年才算是過完。過完年,就開始了新的一年生活,在新的一年裡,不能糊裡糊塗的生活,需要心明眼亮,取得個好光景。于是,點燈可以把“糊了的心”去掉,人變得聰明了。這就是正月十五日為“燈節”的由來。各地由于風俗習慣不一樣,對正月十五元宵節的說法不一。
不論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的由來,有何種說法,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以觀燈的習俗為主,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
正月十五日傳統的習俗有,出門賞月,燃燈放焰,猜燈謎,吃元宵,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跷,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扮“故事”等等傳統民統表演。
賞花燈
劃旱船
亭子
舞龍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