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古代的卯時指的是

古代的卯時指的是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12 19:47:35

“點卯”來源于舊時官吏的一種考勤方法。

古代把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分别用12地支來表示,即子時、醜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古代的卯時指的是(點卯一詞的由來)1

早晨5點至7點稱為卯時,舊時官署衙門卯時開始辦公。官員查點人數時叫“點卯”,吏役按時到官署、衙門聽候點名叫“應卯”,其點名冊稱為“卯冊”。若需簽到,則稱為“畫卯”。《水浒傳》裡說“武松徑去縣裡畫了卯”,就是指這種考勤。

唐玄宗時,“文武官朝參,無故不到者,奪一季祿”(《唐會要》卷二四)。到肅宗時,“朝參官無故不到,奪一月俸”。再到文宗時,“文武常參官,朝參不到,據料錢多少每貫罰二十五文”。這倒是和現在扣工資類似。唐律還規定:“曠工滿35天判處有期徒刑1年。倘是軍事重鎮或邊境地區工作的官員,還要罪加一等”。

明朝規定缺勤1天處笞20小闆,每再滿3天加一等,滿20天處杖打100大闆。想來剛才那位官員是怕被打屁股而丢了性命了。

清朝初年,國家官吏開始實行坐班制,每天辦公都要求在衙署,到了乾隆年間這種制度開始淡化。為此,清政府特别要求在國家機構中設置“畫到簿”,也就是打卡機,專門用于考勤。“畫到簿”是官吏考勤的重要依據之一,與紅本一起存到内閣大庫,用來檢查官員們考勤情況。但是難免有人會對“畫到簿”做手腳。鹹豐年間為了防止官員作弊,提高辦事效率,要求官員要“核其勤惰”,分别予以“請獎”或者“參劾”。

古代的卯時指的是(點卯一詞的由來)2

這個圖片是清朝官老爺去皇宮上朝點卯。清朝的皇帝大都比較勤奮,更是嚴格執行,搞得皇帝累,大臣更累。皇帝好歹住在上班地點旁邊,可是有的家住的遠的擔心遲到甚至要半夜爬起來。

有的人為應付差事,點卯後即走開,故後來用“點卯”來比喻敷衍了事、應付差事。

古代的卯時指的是(點卯一詞的由來)3

考勤方式也是與時俱進,現在考勤制度發展從人工手動簽到到打卡機、磁卡打卡、指紋打卡、刷臉打卡,到如今移動考勤等。

古代的卯時指的是(點卯一詞的由來)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