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馬越
編輯 | 許悅
母嬰店老闆何霞最近疲于自辯,都是給湖南郴州的僞特醫奶粉給害的。
何霞的母嬰店開在安徽阜南鄉鎮。最近湖南郴州的“倍氨敏”固體飲料假冒特醫奶粉,一些孩子被連累成了“大頭娃娃”,引發了公衆和執法部門的關注。何霞的不少顧客都對母嬰店出售的奶粉和導購推銷話術心有疑慮,而她隻能拿經營了5年的信譽來反複保證,“都是正規廠家直銷,我店在這裡,鄉裡鄉親還能跑了?”
何霞所在的許堂,是安徽阜南縣所轄的一個鄉,常駐人口隻有6萬。
奶粉、紙尿褲、奶瓶、玩具、衣服、輔食、濕巾、童車……一切你能想到用到的母嬰産品,都藏在全國數十萬家大大小小的母嬰店裡。而像許堂這樣的小鄉鎮則非常典型——人口不多,但五花八門的母嬰店有近二十家。
盡管受到電商的沖擊,但眼下母嬰店在三四線城市和鄉鎮裡仍然是母嬰行業的渠道之王。
“在3-5線城市,母嬰店的渠道份額目前是41%,仍然是這個行業最大的渠道。”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告訴界面新聞。
要理解為什麼母嬰店能那麼強勢,先要了解它到底怎麼賣貨的。
開一家母嬰店,最主要的貨品是奶粉和紙尿褲,這也是媽媽們剛需的兩樣産品。
以上市公司愛嬰室2019年财報為例,銷售奶粉類産品是這家母嬰零售連鎖的核心業務,報告期内共實現營業收入11.57億元,比上年增加17.55%,占總營業收入的47.02%。
長江證券數據顯示,在三四線城市,有70%左右奶粉是通過母嬰店渠道出售的。
并不是牌子的奶粉越大越受母嬰店主們的青睐,往往牌子小的奶粉願意讓利的幅度更高。江西南昌的一個奶粉經銷商告訴界面新聞,她始終需要考慮的是,把賣得好的産品和利潤高的産品做好平衡。
“店裡需要自帶流量的品牌,比如知名度高的惠氏、雅培、美贊臣等,但是不要主推,主推肯定是自己代理的牌子。”上述奶粉經銷商向界面新聞解釋稱,在奶粉行業裡,這類有較高知名度奶粉被稱作“通貨”,是不少顧客進店後指明就要的牌子,可以為門店引流。但這類品牌價格透明,線上線下都賣,顧客習慣上網比價,給母嬰店帶來的利潤不高。
與“通貨”相對的是“控貨”奶粉,是在一定範圍内隻設定有限的母嬰店銷售,從而避免低價競争,用來保證渠道商利潤的。而這類奶粉通常品牌性不強,但利潤卻很高。“利潤最高的都是雜牌,進貨價50、60多,售價能到200多。”這位奶粉經銷商說。
同一品牌也有側重不同市場的産品系列。“母嬰店裡主推的,可以是一線品牌的二三線系列,也可以是二三線品牌的一線系列。”這位奶粉經銷商表示她手上主推的奶粉,有飛鶴旗下主打母嬰店渠道的飛睿和貝迪奇,君樂寶的旗幟,還有在一二線城市不太知名的國産品牌明一旗下的羊奶粉天籁牧羊,“羊奶粉的利潤空間更高。”
在低線市場母嬰店,可以說是國産奶粉占據了大半市場。
中商産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國内品牌憑借較高的終端毛利(50%-70%)吸引了三線以下母嬰店加入搶占市場,在三線以下城市,國内品牌市場份額高達60%以上。
問題是,為什麼媽媽們會選擇聽從母嬰店店員們的推銷,去選擇他們不熟悉的品牌?國際和國内一線奶粉品牌的營銷推廣非常充分,廣告費用驚人。
母嬰店裡還藏着什麼“秘密”?
界面新聞記者走訪河北涿州一家醫院附近的母嬰店時發現,在多家門店的貨架上,伊利金領冠、飛鶴星飛帆,以及售價在100多到200多的君樂寶至臻、恬适、樂鉑多個系列占據了最醒目的位置,同時有各種促銷和宣傳的廣告,店員也多以“國産奶粉性價比高”“實體店買奶粉比網上有保障”的話術來推銷。
“在鄉鎮,顧客會跑好多家店對比價格,要送各種贈品和促銷才能把他們留住,”何霞說,“君樂寶100塊左右的奶粉,在我們這裡賣得非常好。”
奶粉通過母嬰店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貌似頗為成功,而紙尿褲品牌也争先把母嬰店當作打入市場的突破口。
盡管幫寶适、花王、好奇等外資品牌有先發優勢,但大量湧現的新興國産品牌正在蠶食傳統品牌的份額。全國範圍内紙尿褲品牌有2000多個,僅在福建泉州一地,就有上百個紙尿褲品牌。
從益海嘉裡退休轉戰嬰童用品行業的李福官,曾經表示除了奶粉相對成熟之外,其他品類大部分都處于初級的階段,紙尿褲市場的滲透率還不到35%,市場拓展的空間巨大。
年輕一代父母從老一輩的傳統育兒理念中解放出來,成為了新興的母嬰消費者,而他們願意嘗試體驗新的品牌,也給了新興母嬰品牌巨大的增長空間,而大量的母嬰店,往往成為新品牌進行市場教育、拓展渠道的新戰場。
“消費者會在不同紙尿褲品牌上搖擺,因此品牌之間競争激烈。母嬰店處于消費者選擇和毛利的考慮,會銷售更多的小品牌。”虞堅告訴界面新聞,“而小品牌則更需要導購的支持。”
漏不漏尿、是否會紅屁股、材質軟不軟、是否輕薄成為父母們關心的問題,而新品牌如何好,往往有賴于母嬰店的推銷。
在2019年底剛成立的紙尿褲品牌All Things Baby,就把市場拓展瞄準了三四線城市的母嬰店,目前已經在全國10多個省份的30多個城市2000多個終端門店鋪貨。
“大量的試用裝,對于這個行業來說雖然很傳統,但卻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創始人兼CEO韓冰告訴界面新聞,對于一個新的紙尿褲品牌來說,線下母嬰店成為消費者接觸産品的一個重要渠道,“寶媽們肯定去要先嘗試的,否則不太會接受一個新的品牌,更無從感受到我們分段護理理念的産品創新。”
和其他快消行業比,母嬰店本身更偏向于區域性連鎖,碎片化程度非常高,尤其是在下線城市,存在大量中小型的個體或者連鎖店。“即使是孩子王、樂友、愛嬰室這些大型母嬰連鎖品牌,也沒有真正下沉到四五線城市。”虞堅表示。
相對于一二線城市,下線城市的媽媽們,更傾向于受到熟人社會的影響,依賴看起來比較有育兒經驗的母嬰老闆或店員。
在跑遍了全國幾乎所有縣域市場之後,韓冰發現,這裡的母嬰店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征——老闆娘經濟。
“可以說有70%以上的母嬰店老闆都是女性,”All Things Baby創始人兼CEO韓冰告訴界面新聞,“而她們之所以選擇開店,是因為自己做了媽媽。”
和便利店買一瓶水就走的顧客不一樣,母嬰店的顧客,消費行為很容易判斷追蹤:孩子多大、什麼時候需要紙尿褲、何時需要奶粉和輔食……熟悉的商家往往可以提前準備介入。
出于新生兒父母緩解焦慮、咨詢育兒經驗的需求,看起來富有經驗的母嬰店老闆們自然容易獲得信任,也更容易把産品推銷出去——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小母嬰店老闆,就是當地的一個KOL。同時,不少母嬰店也會增加嬰兒撫觸、産後護理、幼兒理發、遊泳等附加服務來吸引消費者。
有三個小孩的何霞,就是在大兒子上小學之後,做起了母嬰店生意。在鄉鎮,熟客模式更為明顯,“幾乎都是老客帶新客。”她說,而她的母嬰店二樓全部用于嬰兒遊泳洗澡、産婦熏蒸等服務。
然而湖南母嬰店固體飲料假冒特醫奶粉的事件,也暴露出的一個殘酷事實是,過于依賴不夠專業的母嬰店導購,對于信息不對稱、知識和經驗判斷不足的消費者來說,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5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固體飲料、壓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專項整治的通知》,并且在5月19日,發布了《食品生産經營監督檢查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在對嬰幼兒特醫食品領域的虛假宣傳和違規銷售做出監管。
母嬰店是否有可能像藥店一樣,進行全國統一的資質化管理,即店員拿到執業資格後持證上崗?
“目前可實施難度比較大,操作性不強。”一位資深母嬰行業從業者告訴界面新聞,目前隻有少部分大型母嬰連鎖花錢培訓,讓員工拿育嬰師、營養師之類的職業證書,而對于行業大部分的中小母嬰店來說,無法達到這樣的門檻和負擔這樣的人力成本。
“湖南母嬰店的事件,會對母嬰店的聲譽造成一定的沖擊,但從某種程度上可以促進消費者更加信任那些運營規範的大型連鎖。”虞堅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