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小榄建村,一直隸屬于香山縣(今中山市),至今已有863年曆史。
這是《小榄鎮志》概述篇的第一句。從1152年肇始,小榄始終是香山曆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曆經地理變遷、滄海桑田,不改本色。
商貿發達,是小榄本色。明朝中葉,小榄已成為商業繁華的圩市,“三圩六市集于鄉中”;清末,“榄都苗市,歲入百餘萬兩”,占香山縣蠶絲出口的三分之二。
人文繁盛,是小榄本色。源遠流長的菊花文化、高度活躍的民間藝術,賦予小榄中國菊花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民間藝術(書畫)之鄉的美稱。
中山市小榄鎮。 南方 葉志文 拍攝
敢為人先,是小榄本色。行遍天下,多有創舉的榄商,是中山、乃至廣東改革開放史上繞不過的獨特群體。回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小榄從未錯失曆史機遇,始終是中山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文化繁榮、社會治理的“排頭兵”。
5月底,正式發布的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賦予中山建設“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的任務;明确提出“着力打造環珠江口100公裡‘黃金内灣’,帶動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展、聚勢騰飛”。省黨代會報告還指出,要提升一體化水平,把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作為突破口,深化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社會治理等對接融合。
當中山成為珠江口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探路者”、開路先鋒,作為“排頭兵”的小榄,勢必要承擔起更大的曆史使命。
向外融合,跳出中山看小榄,一個常住人口超78萬、經濟總量接近500億的小榄鎮,一個經濟規模更大、影響力更大、産業體系更完整的小榄鎮,在“黃金内灣”建設帶來的粵港澳大灣區格局之變中,勢必要跳出鎮域限制,發揮更大的支點作用。
向内挖潛,作為改革開放“珠江模式”的鎮域經濟發展樣本,小榄鎮重構發展格局、重塑發展優勢的探索,不僅僅是為中山鎮街“打個樣”,更是為珠江西岸的鎮域高質量發展開路探路。
不變的“闖将”本色,是“活力小榄”的不竭動力。小榄當前面臨的産業空間發展不足、新舊動能轉換不暢等問題,同樣是中山全市層面共同經曆的發展“陣痛”。從“工改”到治水,小榄以大鎮的責任擔當為中山改革破局之路作出“小榄貢獻”、提供“小榄樣闆”;從“排頭兵”到“闖将”,小榄正創造條件“帶頭領跑”,奮力建設成為大灣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變革的時代,信心彌足珍貴。小榄的信心,來自始終勇立潮頭的曆史,來自勠力攻堅的當下,也來自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的光明未來。
挑戰當前,方顯“闖将”本色。“闖将”小榄,向灣區進發。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廖瀚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掃碼進入南方 小榄讀者群,了解更多小榄資訊。
【作者】 廖瀚;葉志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