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冬至節氣與生活

冬至節氣與生活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18 10:58:10

冬至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1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2

人間四時,春夏秋冬

各有各的風姿

而冬至之時

萬物雖寒,然風緻不減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3

設計:謝文君

01

冬至的由來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4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5

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至節”“亞歲”等。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6

02

冬至這些事兒

冬至有三候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7

一候蚯蚓結

凍土中

蚯蚓縮成一團

堅守在這難捱的冬天

靜待春暖花開

二候糜角解

麋鹿的老角開始脫落

新的犄角慢慢長出

新陳代謝的規律

藏在季節的變換裡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8

三候水泉動

無論堅冰多厚

在那看上去一片沉寂的河面下

總有萬千靈動的旋律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9

晝短夜長

冬至當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将經曆一年中最短的白天和最長的黑夜。過了冬至,北半球日漸長,夜漸短。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10

冬至大如年

據曆史學者介紹,3000多年前,周朝以“日影”最長的一天作為新一年的開始。從這個意義上說,冬至就是曾經的年。所以中國有句古話說:“冬至大如年”。

早在周朝時期,人們會在冬至當日,也就是當時新年的第一天祭拜神靈。漢朝時,冬至成為了冬天的節日,朝廷會舉行正式的慶祝活動。這一天,百官和庶民都會停工歇息。

在随後的朝代,如唐、宋、元朝,冬至這天要進行祭神祭祖。至明清時期,冬至依舊長盛不衰,民間又有“肥冬瘦年”之說,可見這一節氣的重要。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11

“數九”

冬至後即開始“數九”,俗稱“交九”,意味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即将到來。

所謂“數九”,是指從“冬至當天算起,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12

冬至也是“數九”嚴寒天氣的第一天,從“一九”數到冬寒“九九”,就變成春暖了。

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一些文人、士大夫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 (“酒”與“九”諧音) ,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與農業

冬至前後是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積肥造肥的大好時機,同時要施好臘肥,做好防凍工作。江南地區更應加強冬作物的管理,做好清溝排水,培土壅根,對尚未犁翻的冬壤闆結要抓緊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強蓄水保水能力,并消滅越冬害蟲。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13

03

福州冬至習俗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14

吃“米時”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15

“米時”(福州方言:拔隆細)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漿,壓成半幹後搓成的圓形丸子,煮熟,外粘豆粉、糖,象征“時來運轉”。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16

擺桌:福州人搓“米時”時,案桌上要點1對紅燭、擺1瓶菊花、菊花兩邊擺10雙紅紙條腰封的筷子、擺1對胖乎乎的泥塑娃娃,稱回“進寶”,寓意回回進寶,周圍放1圈福橘。

搓“米時”:搓“米時”也稱“搓圓”,寓意團圓,由全家人圍坐在圓桌周圍,邊搓“米時”,邊唱歌。舊時,人們在此節日前夕,合家聚在一起,在祖先牌位前搓“米時”。

搓米時之搓搓,依奶疼依哥。

依哥有依嫂,依俤單身哥。

依嫂帶孕喜,爸奶都歡喜。

孩兒丢落腳桶下,依哥馬上做郎爸。

分“米時”:第二天早上把“米時”放入開水中煮熟,盛在碗中,點燃香燭供在祖宗牌位和家中神像前,之後“米時”就可以分給一家人吃。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17

入祠祭祖

福州鄉村一直有“冬至分時入祠堂”的習俗。鄉村各姓都有祠堂,聚合各支的同姓,稱“宗祠”;衍派一支的,稱“支祠”。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18

冬至一陽生,思鄉情更濃;地不分南北,愛在團圓中。

團圓,是中國人最溫馨的儀式,是無數子女、父母最美的期盼。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19

冬至,遊子們跋山涉水往家裡趕,不為衣錦還鄉,不為榮歸故裡,隻為能和家人能一起圍坐爐邊,久别話重逢。

豐子恺說:“這裡是我的最自由、最永久的本宅,我的歸宿之處,我的家。”

家是一個人的根,有家,就有歸處。不管我們走得有多遠,家,始終都在那裡。

冬至節氣與生活(節氣民俗冬至)20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冬至,回家吃一頓團圓飯,哪怕是一碗餃子湯圓,隻要和家人在一起,也是甜蜜的幸福。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有家回,有人念,才是人生最溫暖的事。

節氣民俗 | 冬至:梅如相見喜,雁有欲歸聲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