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應對校園霸淩最好方法

應對校園霸淩最好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12:08:34

1,在威脅與暴力來臨之際,首先告訴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壓正,終歸大多數的同學與老師,以及社會上一切正義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堅強後盾,會堅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萬不要輕易向惡勢力低頭。

應對校園霸淩最好方法(如何應對校園霸淩)1

2,大聲地提醒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行為,會受到法律紀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同時迅速找到電話準備報警,或者大聲呼喊求救。

3,如果危險發生,可用自己的書包、掃把、凳子、桌子等物來擋,可以躲避受到的打擊;若是隔壁班發生危險情況,要趕快關緊自己班的門、窗,不讓歹徒進來。

應對校園霸淩最好方法(如何應對校園霸淩)2

4,如果受到傷害,一定要及時向老師、警察報案。不要讓不法分子留下好欺負的印象,如果一味縱容他們,最終隻會導緻自己頻頻受害,陷入可怕的夢魇之中。

5,如果周圍有人,要大聲喊叫,引人注意,同時也要避免激怒歹徒萌生殺機,必須以保全生命為第一考慮。

6,要冷靜面對,巧妙運用機智逃離。找機會逃到人多的地方求救,或躲入商店、民宅。

7、給孩子的穿戴和學習用品盡量低調,不要過于招搖。

8、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較霸道和強悍的同伴;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沖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應對校園霸淩最好方法(如何應對校園霸淩)3

9、教育孩子上下學和活動時盡可能結伴而行;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10、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東西,就給孩子要帶到學校去的學習、生活用具上貼上姓名。這樣有利于證明這些物品都是屬于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11、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與别人不一樣,這也沒有什麼關系。盡早地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孩子會形成堅實的自我價值感,會認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樣值得尊重。

12、讓孩子參加自衛訓練。你也許并不希望孩子對侵犯者實施身體上的報複,但情況一旦惡化,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總是好的。這些訓練還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嚴,減小他成為受欺負者的可能。

應對校園霸淩最好方法(如何應對校園霸淩)4

13、如果欺負僅僅是口頭或網絡上的,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理會那個侵犯者。有時候,侵犯者在得不到回應或是被欺負者并未因此而擔驚受怕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失去興趣,事情就過去了(當然,但願他們不是繼續去搜尋下一個目标)。

如果情形繼續,讓你的孩子告訴侵犯者,他給别人帶來的感受是什麼,并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為。有些侵犯者面臨挑戰時,會收斂和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應對校園霸淩最好方法(如何應對校園霸淩)5

14、如果遇到校園欺淩,首先可以大聲警告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會受到法律紀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幼兒園的兒童可以說:你為什麼打我,你這樣做是壞孩子。)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大聲告訴周圍的老師同學關注欺淩者的行為,二是欺淩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心虛,洪亮的聲音可以起一個震攝作用。如果對方還是繼續欺淩行為的話,應适當自衛,而不是忍受挨打。

自衛的原則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樣起一個震攝作用,以行動告訴對方我們不是軟弱可欺的。一般欺淩者都欺軟怕硬,若看到欺負對象奮起反抗,多會心虛停止攻擊行為,而如果被欺負者默默忍受,反而會讓他更加得意忘形,從而持續攻擊行為,直到達到目的為止。如果反抗後對方仍未停止攻擊,應該在自衛的同時大聲呼救求助,并且尋找機會逃走,保護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15、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靜,采取迂回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當他在公共場合受到一群人脅迫的時候,應該采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态度,這種辦法會免去一些麻煩。真正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到了一個封閉的場所裡面就比較難辦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話,可能會遭來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對方,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争取時間,尋找機會逃走,而不是準備在那兒忍受一切。

受到這種暴力以後,很多人都是被威脅報案的話會受到報複,但還是應該告訴孩子,碰到這種事情一定是不要沉默,再一個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來解決。

16、事情發生後,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靜,并把發生的情況告訴孩子的老師、咨詢員、園長或校長。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嚴重的暴力行為應以法律的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

應對校園霸淩最好方法(如何應對校園霸淩)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