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本義指姑媽,姐姐曾經指媽媽。
“老親娘”是個什麼稱呼?文後有故事。
北方話,爹爹指父親,一個北方人聽到湖北天門人把爺爺稱為“爹爹”,對輩分颠倒感覺不可思議。這是典型的少見多怪!關于“爺”“爹”問題,請查看【湖廣漁夫】前文。
少見多怪源于見識。大家熟悉的“姑娘”這個稱呼,北方泛稱年輕未婚的女子。在湖北,“姑娘”也指“女兒”。但你把“姑娘”兩個字拆開想一想,“姑”的本義是什麼?“娘”的本義是什麼?“娘”就是“媽”,“媽”就是“娘”,“娘”與“媽”是一個意思啊!所以,“姑娘”應是指“姑媽”(姑母)。
事實上也的确如此。專家考證,姑娘這個稱呼,始于元代,本是指姑媽。至明清時期,演變為用“姑娘”來泛稱年輕未婚的女子。目前在北方,仍有少數地區稱“姑姑”為“姑娘”。
現在我們用的、普通話認可的“姑娘”稱呼,輩分亂了。
再說一個輩分颠倒的稱呼,“姐”。現在,“姐”是一個常用的同輩人稱呼。但“姐”字的本義是母親别稱。古人把媽媽稱為“姐”。
中國最早的字書《說文解字》中說:“蜀謂母曰姐,淮南謂之社。”就是說,古代蜀地稱母為姐。
我國最早的一部百科詞典《廣雅》中說:“姐,母也。”
“姐”字本義指媽媽,讓人腦洞大開。
現在,大家都學普通話,喊母親為“媽媽”,但在古代,是不能随便喊“媽媽”的。
古人多稱呼母親為“娘”。在元明時期,“媽媽”這個稱謂指妓院的鸨母,青樓女子叫老鸨為“媽媽”。到清代,“媽媽”還是對年長婦人的稱呼。隻是近代新文化運動以後,“媽媽”才被普遍用于稱呼母親。
《紅樓夢》中,賈寶玉稱乳母為“媽媽”,稱親生母親王夫人為“太太”。
在現代,不少地方的方言中,“媽”“媽媽”也指乳房或乳汁。
看過清宮戲的觀衆知道,滿清女真稱父親為阿媽(寫為瑪),皇親老子被稱為“皇阿媽”。
輩分颠倒、性别颠倒的稱呼還有很多。
湖北漢川方言,稱姑姑為“姥姥”,稱出嫁了的姑媽為“姥子”(老子)。在湖北孝感方言中,稱姑姑為“爺爺”。
“老親娘”是個什麼稱呼?
在武漢及周邊漢川等地,這是女婿對嶽母的稱謂。嶽父稱“親爺”,或“老親爺”;嶽母稱“親娘”,或“老親娘”。
目前狀況單身,武漢小夥用武漢方言這樣表述:“我還冇得老親娘,隻有竈馬子。”
冇(冒)得=沒有。老親娘=丈母娘(嶽母)。竈馬子=蟑螂。因為單身,沒有人收拾家務,屋子裡髒亂差蟑螂多,反映出單身生活很無奈。
一天,一個武漢人聽江浙同事打電話,同事單身,電話裡卻稱呼對方“老親娘”。武漢人不解,同事解釋,“老親娘”是稱呼他奶奶(祖母)。
江蘇無錫等地方言,叫奶奶為“親娘”。
浙江紹興一帶方言,叫奶奶為“娘娘”。
山東青島方言,叫母親為“娘 ”,叫奶奶為“馬媽”。
方言中,奶奶稱呼還有“娘”“阿娘”“嗯娘”“阿媽(四聲)”“婆婆”“阿婆”“太太”……
中國自古就是地域大國,人口大國,曆史悠久,文化厚重。對待方言稱呼,輩分颠倒、性别颠倒,我們切不可少見多怪。稱“怪”,說明我們知識面有問題,對漢語言文字來由了解還不夠。
稱呼颠倒,見怪不怪!
趣說方言文化,今天就說到這裡。歡迎今日頭條朋友點“關注”【湖廣漁夫】,看下回。點個關注哦![來看我]
【趣說方言】前文目錄
①湖北人愛倒說詞語
②湖北有“過早”,還有“過中”“過夜”
③湖北常用方言,你知道幾個?
④損人的綽号
⑤讓人頭暈的稱謂
⑥有趣的湖北“小方言”
⑦湖北為何把“柳樹”稱為“楊樹”?
⑧古人喊爸爸為爺爺,方言稱父輩為“爺”大有來頭
⑨“爹”字下面是個“多”,指比父親多一輩?
【湖廣漁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