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榕城有點怪,從六月中下旬開始高溫一直持續了三十多天。在江南、華南普遍洪澇的情況下,這裡卻獨樹一幟,我還戲言:是不是隔壁省的高溫都“轉讓”給了福州。不過前幾天的一場及時雨還是給我們降了降溫!這好像還是個轉折點,這兩天看天氣預報高溫明顯下來了,由三十八九度變成了三十四五度。雖說還是很熱,但體感總是好多了。随着時間的推移,三十八九度的高溫天應該不會很多了,“七月流火”也該登場了!
說到七月流火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或理解錯了,還以為是形容高溫炎熱的,事實并不是這樣。七月流火裡的七月是指農曆七月,按現在的曆法農曆七月肯定至少已是公曆八月了。據說按古代曆法可能還會更晚些,這裡不作讨論。這時小暑、大暑節氣已過,立秋也該到了,所以已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這麼說來用七月流火來形容炎熱确實是不對的。《詩經》裡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說,是指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農曆七月天氣轉涼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到火星從西方落下,天氣漸漸轉涼了,婦女該縫制寒衣了。所以七月流火本意就是指天氣漸漸轉涼了。
2005年郁慕明到中國人民大學演講,人大校長紀寶成在緻歡迎詞時說“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很顯然是把意思用錯了,看上去有些不應該。不過由于大多數人誤用,現在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已修改為:七月流火也可形容天氣炎熱。但不管怎麼改,其本意是不可改變的。我們在運用時還是盡量用其本意。在對待傳統文化上本來就應該有一個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态度,同時也是對國學的尊重!
2020年7月30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