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原三大名山

中原三大名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3 19:26:14

《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中原三大名山(望嶽天下第一名山)1

中原三大名山(望嶽天下第一名山)2

中原三大名山(望嶽天下第一名山)3

中原三大名山(望嶽天下第一名山)4

中原三大名山(望嶽天下第一名山)5

中原三大名山(望嶽天下第一名山)6

中原三大名山(望嶽天下第一名山)7

中原三大名山(望嶽天下第一名山)8

譯文

泰山到底怎麼樣?在整個齊魯大地上,都可以望見它那青翠的山色。大自然把神奇和秀麗都集中于泰山。在同一時間,陽光使山南山北成為亮暗分明的兩面。山中層雲缭繞使人心胸蕩漾,我睜大眼睛似乎還看得見欲歸巢的飛鳥。終要登上泰山最高峰,那時将會看到衆山都很渺小,盡在眼底。

作者介紹

杜甫,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後人稱他杜少陵。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李杜”。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曆史時期,其詩多涉及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代表作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等。

賞析

1、首聯“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是怎樣描寫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側面烘托。詩人在這一句中自問自答,寫遠望所見景象。借助齊魯兩地來側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碩大形象。

2、描繪畫面: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大自然對泰山神奇秀麗的景緻情有獨鐘,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後仿佛被從中割斷一般,雲霞明滅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3、“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中“鐘”“割”兩字用得很好,體現了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風格,曆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兩字好在哪裡。

“鐘”字是聚集之意,運用拟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大自然對泰山情有獨鐘,将神奇與秀麗聚集于泰山,表達了詩人對泰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割”字是“分”的意思,描繪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曉分明的畫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賞析颔聯“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這兩句運用了對偶、拟人的修辭,對仗工整。一個鐘字将大自然寫得有情,一個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泰山神奇秀麗、高大巍峨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對泰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5、如何理解“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這句話?

泰山上疊起的層雲使自己心胸搖蕩,睜大眼睛看着歸鳥入林。這句詩不僅寫出了詩人當時專注的神情,也體現了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

6、頸聯“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着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7、賞析尾聯中的“淩”、“小”二字運用的妙處。

淩:升、登,用詞精準,言簡義豐,它表現詩人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決心和壯志,充滿樂觀、豪邁之情。小:矮小,對比襯托,它不僅從側面形象地寫出泰山巍然高聳的氣勢,同時也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氣概和豪情壯志。

8、理解尾聯“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點明主旨,寫由望嶽而産生的登嶽的意願。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這裡卻有深刻的含義:它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充分體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同時也蘊含着“站得高、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9、“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試分析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蘊含了怎樣深刻的哲理?

答: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氣概和遠大抱負(以及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蘊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隻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才能俯視一切。

10、“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體現了青年杜甫英姿勃發的情懷,讀了這千古名句之後,你有什麼感受?

這不僅是詩人要登上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決心攀登人生極頂的雄心壯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頂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不怕困難的雄心壯志。

11、這首詩寫景很有特色,請從一個角度加以賞析。

答:①寫景富有層次,從遠望到近望,到細望。寫出泰山的高大雄偉,神氣秀麗,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②虛實相生,“造化鐘神秀”是虛寫,“陰陽割昏曉”是實寫,寫出泰山的高大雄偉,神奇秀麗。③烘托手法,以齊魯大地來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

12、在詩中,作者是怎樣表現泰山之高的?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同答。

一是“齊魯青未了”,寫遠望泰山蒼翠的山色掩映着齊魯大平原,借齊魯兩地來烘托泰山參天聳立的形象;二是“陰陽割昏曉”,寫泰山橫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陰一陽,一昏一曉,實寫泰山雄偉高矗;三是“蕩胸生層雲”,寫細望泰山腰間的團團白雲,凸顯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覽衆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絕頂,俯視群山,一個個都顯得那麼矮小,虛寫泰山之高。(答出其中兩點且言之成理得滿分)

主旨:這首詩描寫了泰山神奇秀麗、巍峨高大的形象,抒發了詩人對泰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也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理解性默寫

1、望嶽中寫泰山之大,連綿不斷的詩句是: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2、表現泰山神奇秀麗,極言泰山之高峻的詩句: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3、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形象的語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4、 虛實結合,表現泰山秀美、高大的語句: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5、表現泰山高峻、幽深的語句: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

6、 既是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的語句: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7、表現作者志向高遠、堅定的語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1.表達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和兼濟天下遠大抱負的詩句是: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8、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的哲理的詩句是: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9、《望嶽》中突出泰山神奇秀麗,雄偉壯觀的詩句是: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10、2011年10月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在南昌市舉行。我們可以用“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來激勵運動員們勇攀最高峰。(填杜甫《望嶽》中的詩句)

11、蘊藏着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

12、《望嶽》中用虛筆寫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實筆寫出了泰山的高大的句子是: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選擇題

1. 下列對詩作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D )

A. 前兩句自問自答,以一望無際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綿延不盡、高聳入雲。而首句則生動傳神地寫出了詩人乍一望見泰山時,那種揣摩勁和驚歎仰慕之情。

B. 三、四句虛實結合,上句虛寫泰山的神奇秀麗,下句實寫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其中“割”字寫出了泰山參天矗立的雄姿,使靜止的山峰充滿了活力。

C.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寫企盼登山之情。“會當”是“終要”之意,這兩句寫詩人從望嶽産生了登嶽的想法,看似寫登山,實為明志。

D. 全詩緊扣“望”字來寫,由近到遠,贊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偉的氣勢,透露出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該詩煉字講究,意境深遠,被譽為“詠泰山的絕唱”。

【解析】D此詩的觀察順序是由遠及近,而不是“由近到遠”。D項中“由近到遠”賞析有誤

2、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詩的每一聯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這首詩描寫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發作者仰慕贊歎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絕頂的心情。

C.“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上句寫泰山是實寫,下句是虛寫。

D.“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解析】C上句是虛寫,下句是實寫。

3、下列對詩作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 前兩句詩人以主觀體驗來描寫泰山的地理特點: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亘在那裡的泰山。在此詩人别出心裁地以距離之遠烘托泰山之高。

B. “割”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泰山像一把巨斧,把陰陽和昏曉劈開,泰山險峻、雄偉、高大的形象給人深深的震撼,體現了詩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風格。

C. 第五、六句寫詩人細望所得:泰山上面層層白雲湧現,變化多端,詩人望之,感到自己的胸中雲氣回蕩,無比開闊。這兩句蘊藏着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D. 結尾兩句寫詩人登臨泰山極頂所見景象,蘊含着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富有啟發性和象征意義,直到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鑒。

【解析】 D結尾兩句寫詩人從望嶽産生了登嶽的想法,并沒有真正登上山頂。D項“結尾兩句寫詩人登臨泰山極頂所見景象”賞析有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