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06 05:22:05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1

清明節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它的前一天(有的地方是前兩天)是寒食節。

清明節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節氣,一是指節日。從節氣來講,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太陽在赤道上的不同視位而制定的。由于它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2

清明節在春分之後,冬天已過,春意盎然,天氣晴朗,視野清新。《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這再恰當不過。清明一到,氣溫回升,雨量增多,凍地開化,生機勃勃,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季節。農民諺語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所以說,清明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節氣。老人也常講"春捂秋凍",那麼春捂一般捂到什麼時候呢?也指的是清明。立春以後,凍人不凍冰,到了清明老人才開始換裝。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3

再說節日。節日與節氣不同,節氣是時序的标志,而節日則包含着某種風俗與紀念意義。特别是清明節,也是我國民間的一個祭祖日、掃墓日。每到清明人們都要祭祖掃墓,追憶先烈,這與曆史的傳承有關。

早在春秋時期,晉獻公晚年,晉國發生了内亂,父殺子,弟殺兄,争奪王位。大夫介子推極為不滿,護着公子重耳出逃,周遊列國,一直流浪了19年。在重耳亡命途中最饑餓的時候,介子推"割股奉君"解燃眉之急。等到重耳複國,成就霸業,即位晉文公時,介子推又"不言祿",功成身退,回到家中,甘守清貧,奉侍老母。後來重耳論功行賞,竟然把介子推給忘掉了。介子推的鄰居解張心中不平,将"償有遺下功勞未取,許其自言"的诏令告訴介子推。介子推不但沒有去言明,反而背着母親悄悄離開住地,奔往綿山。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4

解張更是不平,竟然寫了一張"小字報"——《龍蛇歌》,懸于朝門,"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返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雨露。一蛇羞之,橋(指枯木)于中野",替介子推鳴冤叫屈。重耳看後大驚,立即派人去請介子推,當得知介子推已上綿山時,又親自去尋。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5

介子推母子塑像

綿山蜿蜒數百裡,樹木成林,百草叢生,一連幾天也沒有找到。不知是誰出的馊主意,"介子推非常孝順母親,如果放火燒山,他肯定會背着母親出來"。哪知,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二人心堅如石,守志不出,竟然相抱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見其骸骨,痛哭數日,為表彰他清廉謙退的品格,令人将其母子安葬在綿山腳下,立祠祭祀,改綿山為介山,以示自己的過失。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6

栖賢谷

從此,留下了幾個典故。其一是"足下"。南北朝宋代劉敬叔《異苑》卷十專有記載,重耳令人伐下介子推死後燒焦的那棵枯柳樹,回朝制作了一雙木鞋,穿在腳上,每當懷念介子推的功勞時,就彎腰看自己的雙腳,悲中叫道:"足下、足下!"這一詞便由此而來。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7

栖賢谷

其二,為了紀念介子推,後人在綿山立縣,叫介休,意思是介子推休息的地方,這又是介休縣的來曆。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8

其三,當地人民思慕介子推,不忍生火,遂有至其亡月不敢煙炊而寒食的禮儀。相傳冬至後第一百零五天為寒食節,民皆冷食,以紀念自焚于綿山中的介子推。這又是寒食節的來曆。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9

抱腹岩

其四,第二年寒食節的第二天,晉文公又來到介子推殉難的大柳樹下祭祀,竟然驚奇發現被燒死的大柳樹複活了,長出青青的柳條,他感慨萬分,不由想起介子推"割股奉君"的話,"我不要求你如何封賞,隻願你做一個清明的國君!"為此,晉文公老淚橫流,封這棵柳樹為"清明柳",定這一天為"清明節"。這又是清明節的來曆。

不過,到了三國時期,曹操曾下令取消這個習俗。《陰罰令》言,"聞太原、上黨、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雲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長半歲刑,令長奪一月俸。"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10

聖乳泉

三國歸晉以後,由于晉與春秋晉國的"晉"同音同字,因而對晉地的掌故特别垂青,紀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習俗又恢複起來,不過時間縮短為三天。同時,還把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說法推而廣之,擴展到了全國各地,于是,寒食節就成了全國性的節日,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一個以飲食習俗命名的節日。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11

介公墓

曆史上,寒食節與清明節相近,久而久之,到了唐朝,便合成了一個節日。特别是到了清初,曆法改革,就把寒食節定在了清明節的前一天,與清明節結合起來。到了這一天,家家門上都要插柳條,以招介子推的魂靈,或到原野上燒紙錢,這又成了上墳掃墓的風俗。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12

介子推墓碑

唐代盧象《詠寒食》言:"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晚唐胡曾詩雲:"羁绁從遊十九年,天涯奔走各颠連。食君刳骨心何赤?辭祿焚軀志甚堅。綿上煙高标氣節,介山祠壯表忠賢。至今禁火悲寒食,勝卻年年挂紙錢。"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13

介公嶺

屈原在《九章·惜往日》中也曾寫道:"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為之禁兮,報大德之優遊。思久故之親身兮,因缟素而哭之。"這南北兩大千古忠孝之人有着共同語言,不計名,不計利,各自留下了世代人民祭奠的節日,一是南屈原"端午節",一是北介子"寒食節"即現在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14

鐵索嶺

清明節,正值春和景明,桃紅柳綠,陽光明媚,大地回暖,人們又把掃墓與野外郊遊結合起來,遊春踏青,故又有人稱踏青節。這樣吃的習俗,便漸漸被祭祖掃墓、緬懷先賢、遊春踏青而代替。南宋詩人吳惟信有詩雲:"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莺",表明了清明正是旅遊的好季節,現在人們更是乘春暖花開,紛紛出外旅遊。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15

到了2008年,國務院将清明節定為新增傳統假日後,中宣部、文明辦、文化部、文聯便與山西省委政府在綿山聯合主辦了"首屆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節",綿山被授予"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綿山就成為名副其實的寒食清明節的發源地。

清明節的來曆簡介(清明節的來曆及發源地)16

清明源地牌坊

為此,我曾登綿山介公嶺,拜谒介子推墓,寫詩道:"介公避祿匿綿山,仍是難逃覓火關。一縷輕煙魂魄去,寒食千載祭忠賢。"

九口2020-4-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