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有男性鬥争不休,波雲詭谲攪動風雲,在腥風血雨中争個你死我活,有女性明争暗搶,暗流湧動爾虞我詐,在勾心鬥角中隻為獨得恩寵——數不清的後宮女人就像是暗夜的藤蔓,纏繞在男人搭建起來的腳手架上艱難求生,稍有行差踏錯就是萬丈深淵,也許有意難平,也許有真感情,但大多都是悲戚的命運基調。
正如曾經的熱播劇《大明風華》中的胡善祥一樣,雖然卑微卻心比天高,雖然隐忍卻逐漸黑化,她的命運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般,一步錯步步錯。
紅牆倒影下從來聽不到宮女的歡笑,宮牆圍住的從來不隻是少女的青春,胡善祥從一眼溫順二眼心疼的娴靜姑娘,一步步黑化成籌謀果決面冷心狠的惡毒女配,她是悲涼的,也是身不由己的——幸與不幸,半點不由人。
而在《尚食》中的胡善祥,同樣也是一個“鸠占鵲巢”最後“撥亂反正”而被廢後的工具人,她的存在似乎就是為了說明,男主對女主一往情深,廢後并非涼薄,而是不得不為,讓男主的形象更加英明睿智,讓女主的愛情更加感人肺腑。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可憐的胡善祥,不僅被廢後,還要攤上惡毒女配的帽子,殊不知曆史上的胡善祥,“以賢為名”“無過而廢”,她的命運實在是令人唏噓。
被朱棣看重成為太孫妃,不得寵愛
明宣宗朱瞻基可是一代明君,他僅用三天時間就平定了他老爹花了三十年都沒有拿下的漢王,足可見朱瞻基的雄才偉略,明宣宗雖然開創了仁宣之治,是個不遑多讓的好皇帝,可他光輝的履曆上也有一個污點,那就是廢後。
廢哪位後?自然是他的第一任元配皇後,胡善祥。
明宣宗朱瞻基自小便深得永樂帝的寵愛,把他一直當做儲君來培養,既然是儲君,那麼婚姻大事自然不可兒戲,朱瞻基到了婚配的年紀,朱棣便為皇太孫朱瞻基開始挑選合适的妻子,一道聖旨下去,天下适齡未曾婚配的女子都可參與選妃。
各大朝臣為了給皇太孫選妃都不遺餘力,竭力推舉自己的女兒參加選妃,隻希望朱瞻基能看上自家姑娘,以光耀門楣,而朱瞻基自己心裡其實早有人選,那就是他的青梅竹馬孫氏。
孫氏10歲便經朱瞻基的外婆推薦送入宮中撫養,可以說是按照太孫妃的标準來培養的,一言一行都深得皇家看中,從小又在内宮長大,和朱瞻基感情甚笃,朱瞻基也對孫氏十分喜愛,所以當選妃之時提上日程時,大家都很看好孫氏。
可事情偏偏出現了轉機,永樂帝朱棣相中了濟甯出身的一個百戶的女兒胡善祥,一來他擔心外戚坐大,二來孫氏從小深得婆婆喜愛,朱棣擔心皇權不穩,所以隻能委屈孫氏當個姬妾。
朱棣直接下诏将胡善祥封為太孫妃,就這樣,胡善祥半路截胡成了太孫妃,而朱瞻基喜歡的孫氏則直接淪為了嫔。
朱棣說一不二,誰也不敢忤逆,朱瞻基雖然諸多不滿卻也不敢造次,隻能乖乖地聽從爺爺的安排,等到朱棣去世後,明宣宗朱瞻基的父親繼位,朱瞻基繼位太子,胡氏則升為太子妃。
眼看自己的爺爺走了,朱瞻基又開始蠢蠢欲動想要改立孫氏為太子妃了,可他還沒想出個說辭來呢,父皇就去世了,操持喪事,準備繼位等一系列的事情讓朱瞻基忙得團團轉,等他安定下來後才意識到,胡善祥已經由太子妃升任了皇後,而國喪守孝期間又不能動皇後,就這樣,廢後的事情便耽誤了下來。
盡管皇後位置還安安穩穩地坐着,可隻有胡善祥自己知道,丈夫并不喜歡自己,每天晚上,她的宮裡冷冷清清,而孫氏那邊總是夜夜笙歌。
她并不知道自己哪裡惹惱了皇帝,隻能在一夜似一夜的孤獨寂寞中熬下去。
升任皇後地位不及貴妃,無過被廢
胡善祥的忍讓,換來的是朱瞻基的變本加厲。
胡善祥縱使再不得寵也是一朝皇後,而孫氏即便再得寵,也終究隻是個貴妃,皇後與貴妃尊卑有别,不能一概而論,而朱瞻基卻偏偏不樂意,他一定要讓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得到最多的寵愛,為此不惜往另一個女人心上狠狠紮一刀。
按照明制,皇後配置金冊金寶,貴妃隻有銀冊無金寶,朱瞻基卻在冊封孫貴妃時專門為孫氏定制了一套金冊金寶,等于肯定了孫氏是無冕之後,而孫氏也成為明朝第一位同時擁有金冊金寶的妃子,這無疑是在重重地打胡善祥的臉。
而朱瞻基的目的并不止于此,從胡善祥成為太孫妃的那一刻起,他就無時無刻不想着将胡善祥廢黜,扶孫氏成為他名正言順的正宮妻子,不知道他為孫氏悉心謀劃之時,可有一刻想過無辜的胡善祥。
明宣宗一直到繼位後都沒有孩子,所以生下皇長子,就成了兩個女人的一個賭注,誰先生下皇長子,誰就掌握了制高點——而胡善祥就像是住進了冷宮,她連朱瞻基的面都見不到,又怎麼可能誕下皇長子呢?
宣德二年,孫貴妃搶先生下了皇長子朱祁鎮,這讓朱瞻基有了廢後的有力把柄,他先是迫不及待地打算冊立皇長子為太子,一旦朱祁鎮被立為太子,生母孫氏的地位水漲船高,離中宮之位就能更進一步。
朱瞻基算盤打得響亮,沒想到在朝堂碰了一鼻子灰,大臣們一緻認為胡皇後還年輕,應該将太子之位留給胡皇後所生的嫡長子,這才是順應祖制的行為。
朱瞻基沒想到朝臣會反對他冊立太子,更不要說是廢後了。
其實,胡善祥自從身為皇後後,她頗識大體,賢良淑德,常常規勸宣宗要勤勉朝政,不要癡迷于鬥蛐蛐——皇後并無大過,自明朝開國以來也沒有廢後先例,朝臣不同意是很正常的。
孫貴妃聽說了朝堂上的反對之聲後也來勸谏宣宗,“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後子耶 ?”自己的兒子萬萬不敢先于皇後的兒子成為太子啊。
而朱瞻基的母親也對廢後一事持反對意見,胡善祥無過,無端廢後隻會給人留下把柄,一國之君應該考慮的是政權穩固,而不是兒女情長。
孝順的宣宗第一次違背了母親的意願。
宣德三年,他力排衆議,宣告天下,将三個月大的皇長子朱祁鎮為皇太子——大局已定,朝臣們已經預見了胡善祥的結局,沒有人再敢多言。
胡善祥從未奢求過權勢和地位,她的内斂,她的克制,她的隐忍,她的無力,都在這深宮之中,漸漸地不被人們所看到了。
遷居長安宮皇後變道姑,郁郁而終皇太子冊立後,朱瞻基終于擺出了他的真實意圖——廢後!
可沒想到,他本來已經為孫貴妃鋪平了所有的路,可與重臣秘密商議廢後事宜時,卻遭到了群臣反對——皇後無過,為何要廢?
雖然孫氏的孩子成了太子,但是明朝有過繼制度,完全可以将朱祁鎮過繼到皇後名下,為何一定要廢後呢?
這大概是朝臣們為這位無辜又可憐的皇後,所做的最後的努力吧。可皇帝不喜歡你,又能怎麼辦呢?
後宮女人依附皇帝而生,胡善祥既悲涼,又無力,身在樊籠,她又何嘗不想重獲自由呢?
朱瞻基并沒有妥協,皇後必須得廢,他找來了自己的心腹楊士奇給他出主意,楊士奇給宣宗想出了讓皇後自己主動請辭的主意。
朱瞻基得了此計後,頭一次踏進了胡善祥的宮門,他對胡善祥好言相勸、花言巧語,為的不過是讓她讓位給另一個女人。
不知胡皇後的心裡,是不是像針紮了一樣痛,普天之下哪個女子,不向往舉案齊眉的婚姻生活呢,而她卻隻因為被永樂帝看重,就渾渾噩噩進了這宮牆之中,渾渾噩噩當了這一朝皇後,又被自己的丈夫半逼半就,隻為了讓她讓位。
朱瞻基礙于皇權,沒有将青梅竹馬立為皇後,孫氏被半路截胡成了貴妃,他們的愛情感人至深,他們的堅守至高無上,那她胡善祥,她又算什麼呢?是他們這一出完美的愛情話本子的墊腳石嗎?是無關痛癢的一個配角嗎?
胡善祥在朝堂上公開以自己沒有子嗣的七出之罪為由,自請廢後,朱瞻基的目的終于達到了,他可以和心愛的孫氏并肩而立,帝後情深了,再也沒有誰會是他們的絆腳石和眼中釘了。
胡善祥被廢後,宣宗效仿宋仁宗廢郭後之舉,将她送到長安宮,賜道号靜慈仙師,胡善祥在長安宮當了十幾年的道姑。
在張太後的保護下,胡善祥并沒有被苛待,她依舊晨昏定省,悉心照顧張太後,待張太後去世一年後,胡善祥也去世了。
她無故被廢,天下聞而憐之,而宣宗晚年自嘲,也說“此朕少年事”,年少輕狂的時候總會為愛情奮不顧身,隻是到了老年才會意識到,曾經的自己有多麼沖動。
隻是,故人已矣,不知朱瞻基垂垂老矣之時,有沒有對那個賢明俊美又無辜的姑娘,心懷一絲絲的歉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