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段時間,李叫獸給幾家客戶公司市場部做了訪談,其中包括很多國内一線公司,問他們 “咱們市場部到底是在做什麼”,得到的答案卻令我吃驚。
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簡單地描述日程表:做活動,做海報,做微信公衆号文章,對接乙方,拍 TVC,年底幫其他部門設計挂曆等。
每個人都能描述出自己做的工作,但幾乎沒有人能指出自己 “為什麼要做這些工作”,大部分人很清楚自己的日程表,但不清楚日程表背後的意義。
這非常奇怪,如果你問一個高中生在做什麼,他的回答應該是 “我每天都在學習,以提高成績”,而不是描述日程表本身 “我每天在起床、吃飯、走路、上課、睡覺”。
如果你問一個内科醫生在做什麼,他的回答應該是 “我幫人看病,并且制定治療方案”,而不是描述日程表本身 “我每天見病人,開處方,寫醫囑。”
很顯然,高中學生和内科醫生都知道自己每天到底在做什麼,以及背後的意義是什麼。但一到了當下的市場部工作,就好像換了個世界——我們借勢熱點,運營公衆号,設計幾張海報,但好像不關心這到底是在做什麼。
市場部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我們需要做正在做的這些事情?
二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知道:到底什麼是市場營銷?
對于市場營銷(Marketing),大部分的人的理解是:市場營銷就是想辦法把産品賣出去。
所以相對應的,關于市場營銷的各種方法就變成了:如何吸引眼球?如何促進交易?如何引爆傳播?
但這并不是 “市場營銷” 的真正定義。實際上,市場營銷本來的定義是:“Satisfy your customer in a profitable way”(有盈利地滿足顧客需求)
(是的,你翻開任何一本營銷專業的教材,都會在第一章發現市場營銷的定義,但就是沒人真正這麼去想。)
相應地,市場營銷領域最關鍵的方法,其實就是為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我如何比競争對手更有效率地滿足目标市場的顧客需求?”
這聽起來比較繞口,先舉個例子。
之前有人幫李叫獸公衆号提建議:
“你每周發一篇文章,粉絲活躍度嚴重不足,其實可以多搞一些活動來提高活躍度,比如粉絲抽獎,比如多發一些簡單的案例分析以提高産能,比如轉發一些别人的文章等。”
乍一看這樣的方案的确非常行得通,多搞一些運營活動,粉絲肯定提高關注,後台的互動數據肯定更加好看。
但這個方案的問題就在于:它沒有更有效率地滿足用戶需求。
李叫獸定位的用戶需求是什麼?我認為是 “營銷越來越複雜,人們需要科學化的方法來簡化自己的工作。”
之前不理解到底什麼文案能夠吸引關注,看了李叫獸的方法後,能夠理解大腦注意力的本質并且獲得啟發,讓本來複雜難懂的工作,變得更簡單一點。
然後,剛剛提高 “粉絲活躍度” 的各種解決方案,是否幫助李叫獸更有效率地滿足這一需求呢?
很可能沒有。剛剛衆多的方案,反而可能降低李叫獸滿足該需求的效率——假設現在的讀者每 10 次打開李叫獸,7 次能得到啟發,那麼加入各種抽獎活動、網上搜集來的文章以及各種案例以後,這個比率可能會降低到 30%。
本來關于營銷的各種信息就太繁雜,李叫獸存在的關鍵價值就是理清楚這種繁雜性。無謂地做各種活動,反而降低了這種價值,提高了用戶的繁雜性,而不是簡化他們的工作。
是的,通過這些活動,我的确吸引了更多注意力(都說注意力是稀缺資源),可吸引這樣的注意力有什麼用呢?
首先對用戶是沒有用的,這些活動隻不過跟其他數以百萬計的公衆号活動一樣無聊,并不能簡化用戶的工作,反而打擾用戶。
其次對我們自己也是沒有用的,這些活動所吸引來的注意力,既不會增加收入(李叫獸不靠打廣告賺錢),也不會提高讀者對李叫獸的認可程度。
可能這些活動唯一的意義就是:後台數據變得更好看從而讓我們洋洋得意。而這有什麼用?洋洋得意又不能當飯吃。
三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做什麼?
再回到我們的關鍵問題:我如何更有效率地滿足顧客需求?(這是市場營銷真正的意義)
為了 “幫助并簡化營銷人的工作”,李叫獸文章可能需要加入更精準的案例,可能需要把文章變成系列篇(強化知識之間的聯系),可能需要在發出方法之前先找公司驗證方法的可靠性和有用性(現在我們正在做),可能需要便于後續查閱參考。
為了 “幫助并簡化更多營銷人的工作”,我們需要這些方法被更多人看到,所以在數十個網站上開設了專欄,所以我們鼓勵讀者把文章分享給朋友,鼓勵讀者提出改進意見。甚至将來,我們還會公開打廣告,還會做公關,優化自身的形象。
為了 “進一步幫助并簡化營銷人的工作”,僅靠文章、培訓肯定是不夠的(理論的易用性嚴重不足),所以李叫獸正在開發一個營銷人使用的工具,可以用文章數倍的效率來簡化工作。
為了 “更深度簡化、幫助一些人或者公司的營銷工作”,我們還設立了公開問診日,還組織了李叫獸研究會,讓粉絲幫我們一起改進方法論。
而上面的這一切,就是我們所說的 “市場營銷”(Marketing)。
當你明白你在做市場營銷(有盈利地滿足顧客需求)之後,你就清楚了銷售(促進交易)、公關(塑造形象)、運營、品牌管理、産品優化等各種具體活動,都是一個組成部分。
四
為什麼大部分公司不是這樣做的,也不是這樣理解的?
因為大部分公司并沒有真正在做 “市場營銷”(Marketing),而是在做 “生産”、“産品” 或者 “銷售”。
實際上,按照不同公司的導向,一般有四個階段:生産型公司、産品型公司、銷售型公司、市場營銷型公司。
生産型公司認為最重要的是擴大産能、招工人開工廠等,他們認為有了足夠的生産,企業就會足夠盈利。
典型的是十幾年前國内很多玩具、電子、服裝廠商,為了擴大産能,不斷造貨,從不管産品是否優質,更别說品牌了。從而導緻很多國産産品被貼上了 “劣質”、“坑人” 的标簽。
産品型公司認為最重要的是提高産品性能,他們認為隻要産品性能足夠好,企業就會盈利。
比如十年前國内電池行業都在忙于擴大産能、制造質量不穩定的電池時,南孚等企業率先集中精力提高産品質量和穩定性,不斷生産更加優質的電池。
再比如,很多充滿 “産品情懷” 的智能硬件廠商、手機廠商主要戰略就是不斷優化、改進産品本身。
産品型公司往往能制造精品,但最大的缺點就是患上萊維特所說的“營銷短視症”——忽視用戶的需求。
之前李叫獸見過一個為高血壓人群做智能手表(可随時監測健康)的公司,技術非常牛,花費大量資金把防水性能做到業界第一——可以水深 20 米防水。
可這樣的性能優化本身是無法帶來溢價的——高血壓人群根本不可能潛水這麼深,他們為什麼要買一塊潛水 20 米的手表?
産品型公司認為更好的産品就能帶來更多顧客和利潤,但其實不是。因為市場營銷有一項重要的規律是:
超出用戶需求的性能,無法帶來溢價。——克裡斯坦森
銷售型公司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産品賣出去,隻要産品賣得多,企業就會盈利。
比如很多房地産項目、保險公司、理财公司、保健品公司等,通過包裝各種新概念、提出各種新口号、雇傭大量銷售員,一切以成交量為核心,目的就是把産品賣出去。
銷售型公司普遍的方法就是:“告訴市場部和廣告公司,我們産品出來了,趕緊找個概念幫我包裝一下,最好能引爆市場!”(對應的方法論主要是以品牌包裝為基礎的傳統廣告學)
這類公司往往已經開始建立品牌,也能取得一定銷量,但無法解決持續經營問題,高度依賴大額推廣預算和廣告公司的奇思妙想,産品也往往是火過了一陣子就消失了。
市場營銷型公司最重要的就是 “有效滿足顧客需求”,認為隻要 “比競争對手更有效滿足顧客需求”,企業就能獲得利潤。
這類公司,企業的一切都圍繞顧客需求展開。同樣是保健品企業,他們認為自己是在 “讓人更健康”,産品銷售和研發可以做到這一點,公衆号發文章也可以幫助這一點,甚至所有的公關、銷售等活動都圍繞 “我如何滿足用戶需求” 來展開。
同樣是 “加油站”,他們認為自己是 “為司機提供繼續行駛的權利” 而不是僅僅狹隘地定義成 “加油”。
從這個角度來看,輕視市場營銷的公司,往往是單純的生産或者産品公司,他們關注的是自己而不是顧客;認為市場營銷就是 “打廣告賣産品的公司”,往往是銷售型公司——産品部門造出來産品,然後讓其他部門賣出去就完了。
而真正的市場營銷型公司,則會明白上面說的這一切:企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 “創造并留住顧客”,而最重要的方式就是 “更有效率地滿足顧客需求”。
五
現在你理解了什麼是 “市場營銷”(Marketing),然後再看市場部就非常簡單了。
我們知道,一個 “市場營銷” 型的企業,關鍵是 “為顧客提供價值,滿足顧客需求”,而顧客接受的價值,其實分成兩部分:
顧客真正接受到的價值,分為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
比如果汁的有形價值:
新鮮程度、純度、瓶子握感、口味等。
果汁的無形價值,比如:
而這些就是市場部最重要的工作:創造無形價值。
是的,如果說銷售部門是為了促進價值交換(比如做節日促銷),那麼市場部就是跟産品部門一起,創造值得被交換的價值本身。
對顧客來說,市場部應該是創造并提供無形價值的部門——比如品牌可以簡化決策,可以提供體驗感,可以提供象征等。
對公司來說,市場部就是管理消費者無形價值的部門——比如更多人認可産品,即使還沒有購買,價值也看不見,但其實是公司的重要資産。
如果這樣看,文章開頭提出的各種活動才有了意義。比如市場部下個月目标要創造的無形價值是:
“我們想讓更多的消費者,拿到果汁,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豐富的口感,更是對個人健康的追求。(提高體驗價值)”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下周要做一個線下活動,請各種健身美女分發果汁,号召每天喝果汁每天健康一點。
為了做到這一點,下個月拍的 TVC 廣告,需要描述一個有健康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暴自棄)的人,是每天喝果汁、健身并不斷進步的形象。
為了做到這一點,微博上要緊跟 “健康生活态度” 類的話題。
……
總之,所有活動的目标,都是為了讓更多消費者得到這樣的“無形價值”——在喝果汁的過程中,不光享受口感,更能感覺到 “自己正在追求健康”。
再比如當你穿上一雙耐克跑鞋跑步的時候,不光是鞋子的柔軟舒适給你帶來的價值,還有把自己想象成科比那樣的廣告主人公而産生激勵感(“Just do it”),還有對産品本身的放心,不擔心它随時壞掉(品牌塑造的可靠感),還有偶爾洋洋得意的感覺,而這些 “無形價值” 都是市場部創造的。
既然市場營銷最重要的是 “更有效率地滿足用戶需求”,而市場部就是創造 “能滿足需求的無形價值”。
那麼,相對應的,市場部的 KPI 應該是用戶導向的,而不是财務指标。
衡量市場部績效的,并不是 “這個月銷量多少”“創造了多少股東權益”,而是它到底為多少人創造了多少無形價值:
比如:
結語
這篇文章所有的理論,都來自于一些擁有超過 40年 曆史的經典營銷理論,并被無數企業驗證過無數遍,但是我相信仍然會有很多人提出質疑:
“你說企業最重要的目标是有效滿足顧客需求,可我又不是做公益的,我這人很現實,企業的目的,在我看來,就是賺錢!”
當然很正确,企業要賺錢。但這樣的論斷,除了炫耀自己多麼 “現實主義” 并且為過去的行為開脫之外,并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我要賺錢”,所有人當然知道,但它并不能指導任何一個經營行為,告訴員工我們要賺錢,也不能幫助他們更好服務顧客從而把錢賺回來。
相反,發現并滿足顧客需求,持續為他們提供價值(不論是有形價值還是無形價值),則能在衆多的企業行為中提供關鍵指導。
沒錯,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但是不論商業社會怎麼變,不論是互聯網經濟還是馬車經濟,不論是新媒體還是農村刷牆營銷,都需要遵循最基本的商業規則和商業邏輯。
而在這些商業邏輯中,關鍵的一環就是:
企業的核心,就是創造并保持顧客的能力。企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更有效滿足目标市場的用戶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市場部扮演的角色是 “為顧客創造無形價值”。
所以需要重新審視我們日常的市場行為:我們未來幾個月,到底要創造什麼無形價值?現在的活動,有哪些是在創造這個價值,有哪些是在無意義的跟風?
部分研究引用來源: (我敢肯定這絕對是路人皆知的研究)
獲取産品經理培訓課程,請關注改變世界的産品經理,回複“産品經理”或加D6923771 備注“産品經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