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0 02:39:36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1

女孩躺在茂密而雜亂的高草叢裡,蜷着一隻腿,白色連衣裙在黃綠交錯的枯草裡隐隐綽綽,仿佛一隻掉落鄉野的栀子花。

遠處似乎有人呼喚,但她聞而不應,身邊的世界重新恢複了平靜,時間停滞了,似乎永遠不會有人發現她。安靜的女孩與雜草和泥土一起,沉寂在愛爾蘭陰郁的天空下。

女孩名叫凱特(Cáit),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多子女家庭。在灰暗、冷漠,喧鬧充斥的童年裡,凱特從小習慣把自己隐藏起來,就像西歐終年不見天日的陽光,時刻保持安靜,即便開口說話,聲音也細弱得像一隻瘦弱的小貓。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2

凱特

在這個混亂而貧窮的家裡,孩子們像生下來後就散養的小貓小狗,沒有親情,沒有關愛,更沒有教育。

凱特渴望奔跑,卻不知路在何方,向往陽光,卻總是事與願違。

《安靜的女孩》是一部質地安靜的影片,改編自愛爾蘭作家克萊爾·吉根同樣低調、克制的小說原著《寄養》。一個被原生家庭忽視的女孩,進入到另一個同樣經受着傷痛的家庭,兩顆脆弱的心互相靠近、治愈,女孩慢慢感受到了親情的力量,不再畏懼孤獨,學會了聆聽自己内心的聲音。而這段沒有血緣關系的溫情叙事背後,亦掩藏着另一個家庭沉默憂愁的秘密。

影片缺乏足夠的讨論和宣傳,就像主角“安靜的女孩”那樣隐于聚光燈外。

有國内觀衆将它視為愛爾蘭版的《隐入塵煙》,都是孤獨而幹淨的靈魂相互靠近,是自然流淌的愛與潤物無聲的溫情。

沉默的“怪胎”

凱特的母親又生産了,這次是個弟弟。凱特和幾個姐姐被遺忘在更冷淡的角落,雖然她們早已習慣如此。

凱特的父母,是典型的“隻知生不知養”的不合格父母。他們彼此并不相愛,湊在一起組建家庭,吃飯、睡覺,生很多很多孩子,卻并不在意他們如何生長,如何存在。父親是個粗魯、嗜賭的底層男人,似乎還有婚外情。不過,誰在乎呢。

這個家裡沒有愛和溫暖,而是充斥着成員之間相互的嫌棄、猜忌、怨恨和冷漠。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3

凱特被姐姐和她的同伴稱為“怪胎”

作為其中最沉默的小女兒,凱特的一切也都不被關心。沒人關心她髒兮兮的衣服鞋子,沒人在乎她在床單上留下的尿漬、讀不出來的課文、被打翻牛奶玷污的衣服、從台階上跳下去摔傷的腿……幾個姐姐也不喜歡凱特,甚至與同伴譏笑凱特是“怪胎”。

凱特的聲音隻有她自己聽得見:“我想說我怕黑,但我更怕把這句話說出來。”

長年黯淡陳舊的家裡也處處藏匿着見不得光的秘密。父母在夜深後爆發争吵,母親躲在廚房裡打電話時不住啜泣,父親開車路過認識的女性朋友,年幼的凱特也感覺得出兩人關系暧昧。相互難以啟齒,且不耐煩讓彼此知曉。

用中國一句俗諺來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在一個不完美的家庭内,安靜的孩子則往往被忽視。凱特唯一的朋友是鄉間的風和雲,花草和泥土,她從它們之中汲取養分,像一隻蝸牛縮在自己的殼裡,用蜷縮保護自己。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4

孤獨、安靜的凱特

“一個孤獨的女孩安靜地凝視這個世界”,讓人想起美國作家弗朗西絲的著作《秘密花園》,幼年失去雙親的瑪麗,來到同樣缺乏長輩關愛的新住處後,用她那雙驚悸、敏感,對萬事萬物好奇而又充滿生命力的眼睛去探索新世界,逐漸找到使自己内心充盈的愛與能量。

而瑪麗在莊園裡遇到的園主克雷文先生,則深陷愛妻逝世的打擊之中,整整十年封閉内心,對生活失去友善和耐心。瑪麗的偶然闖入,打開了克雷文先生沉悶荒蕪的心靈,兩個孤獨的靈魂彼此靠近,就像《安靜的女孩》裡凱特後面遇到的金斯萊一家。

暑假來臨,因為久旱失收,凱特被父親送到親戚金斯萊家裡寄養——一個對凱特而言完全陌生的環境。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5

凱特被寄養到金斯萊夫婦家

在金斯萊家裡的飯桌上,不耐煩的父親當着凱特的面,喋喋不休抱怨起女孩兒們吃得太多,難以養育。

雖然被“粗糙”地養育長大,但凱特其實一直是個細膩、敏感的女孩。她當然感受得到,在父母眼裡,她們是麻煩,是累贅。這次送養,就是一次短暫的抛棄。

但在被寄養的家裡,“父母”兩個字得到了改寫,凱特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親情和信心。

沒有秘密的家

來到寄養家庭後,影片的整體色調都變得明亮溫暖起來,似乎總是充滿燭光。

金斯萊家裡的牆壁是暖橙色的,與凱特家裡的灰暗肮髒形成視覺上的鮮明對比。

在這個家裡,愛分散在很多溫柔的細節裡。作者在原著裡用凱特的心聲描述:“他們給我洗澡,換上幹淨整潔的衣服。我們一起打水,做家務,享用午後的面包,看九點新聞。”對常年被忽視的女孩兒而言,這些就已經足夠了。

養母艾琳(Eibhlín)為凱特清洗腳指甲、梳頭的瞬間,森林裡輕柔的散步,沉默的早餐後留在桌上的餅幹……這些從前在家裡從未感受過的細節,真真切切地散發着生命的溫暖,一點點一涓涓地洗滌着凱特,她身上髒兮兮的衣服逐漸變得幹淨明亮。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6

養母艾琳為凱特清洗身體

全片之所以帶給人平和甯靜的感覺,與貫穿全程的女孩視角分不開關系。這部片子沒有讓觀衆站在上帝的角度,而是讓他們像躲在叢林背後的雛蟲一樣,和凱特一起感受陽光漸漸照進内心的過程。

男主人肖恩(Seán),最初看起來是個對孩子不太耐煩的人。他不願意帶凱特去農場,怕她搗亂影響自己的工作。也不願意主動親近凱特,她始終不是他的親生女兒。

不過,在凱特細膩的視角裡,她能感受到這個男人内心深處的柔軟和真誠。一天,一個淋着雨的失路人來到家裡求助,即便是陌生人,但肖恩認為:“雖然我們家裡沒有孩子,但我并不想看雨滴滴在别人的孩子腦袋上。”

對于孩子,他的内心始終留有一片寬闊深沉的柔軟之地,即便他們沒有孩子。

這與凱特的原生家庭形成鮮明對比:即便孩子成群,父母也始終不願意付出應有的責任和關愛。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7

凱特和養父肖恩

原著裡,凱特聽見自己内心的幸福在流淌:“他們給我洗澡,換上幹淨整潔的衣服。我們一起打水,做家務,享用午後的面包,看九點新聞。我喜歡這個沒有秘密的家。”

不過,孩子的目光終究是單純且相對單一的,這個家裡并非沒有秘密。被金斯萊夫婦小心翼翼隐藏多年的秘密,就是他們不幸去世的獨子。

“有秘密的地方,就有羞恥,而我們不需要羞恥”,養母給予凱特鼓勵,他們将對失子的思念寄托到了這個暫時寄住的女孩身上。

凱特就像一個短暫降臨他們家中的天使,帶給這對夫婦短暫的救贖,撫慰他們的喪子之痛。金斯萊夫婦想告别過去,卻放不下悲傷,他們讓凱特穿着和兒子一樣的衣服,做曾經與兒子一起做過的事情,但他們都知道,“她”從來不是“他”,也不可能成為“他”。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8

金斯萊夫婦和凱特終要離别

影片最後一幕是離别,仍是安靜的憂傷,影片基調卻不再低沉。

金斯萊夫婦将凱特送回原本的家裡時,凱特持續壓抑的情感終于爆發,她沖出家門,沖向養父肖恩,在他的懷裡不肯離去,嘴裡不停地喊“爸爸”。

柔和的大光圈包圍下,凱特終于自信地奔跑起來。陽光穿過她金色的頭發,深藍色的瞳孔裡開始閃爍鮮活、輕盈的生命力,凱特身上穿着金斯萊家喪子的襯衣,“親愛的孩子”,在她這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女孩兒身上得到了再續。“我拿着我的信飛快地跑着,仿佛我便是傳遞自己内心的使者。”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9

凱特自信地奔跑起來

那一瞬間,觀衆壓抑的感情也很難不潰決噴湧,被這份後天生成的親子情感深深打動。全片蘊含的安靜而有勁的力量,在這一刻達到頂峰,灌進每個人心中。

但凱特終究要回到自己的家。原生家庭是否會再一次将她拽入沉默和内向?她是否會由于巨大落差而更加不自信、消沉?影評和現實都不能給出答案。

我們唯一可以知道的是,渴望愛的凱特終究體會過了一次被愛着的感覺,即便短暫,但那是一個孩子用赤裸的心擁抱過的溫度,是她今後成長過程中永遠不可能舍棄的一束光。

最好的教育就是愛

《安靜的女孩》像一幅油畫,像一篇散文詩,但克制、冷靜叙事下暗湧的餘味,絕不僅停留于“一個女孩度過的難忘夏天”。

從一個家庭到另一個家庭的過程中,凱特的故事挑起了關于家庭與家人,愛與教育的隐微反思。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有句話:“如果教育學要想從各方面去培養人,那麼它首先要從各方面去了解人。”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10

養母艾琳和凱特

“人”是一切的基礎。是學校與家庭,書本與德行,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建立聯結與橋梁的根基。忽視平等的愛、尊重和信任,所謂教育,便往往隻剩層級權力體系的掌控和引導,變成沒有目的地的生養繁衍重複,或是目的過于明确的功利主義的規則制定者。

很多人在成年後,回想起來對自己品性、道德情感影響最深重的人或經驗,肯定不是某一堂課上“聽來”了什麼,不是某一本書上“看來”了什麼,而常常是一個願意俯下身來與自己傾心相待,平等對話的人。

一個不被重視的孩子可能像凱特一樣,通過保持安靜和沉默來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失望,但這恰恰表明着她們十分珍視自己内心原初的善意信念,對這個并不友好的世界,她們仍然滿懷純真和溫柔。

而在一些教育者眼裡,這樣的孩子要麼是性格孤僻的消極者,要麼是有自閉傾向的“不完整的孩子”。他們或許放棄TA,貶低TA,不看好,更不信任TA。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11

即将被送往陌生地方也依舊安靜和沉默的凱特

每個人都是從孩子的階段過來,想要去理解他們并非難事,隻看願意付出的心力和誠意。那些想把孩子送去特訓學校“矯正”愛玩遊戲、不愛學習的家長,那些用成績為标準施以打壓式教育的家長,略過了“試着去理解”這一步,直接抵達掌控和“扭轉”。

《狗十三》裡忽視孩子感受的父親,也是以“非人”的姿态,養寵物一樣去養孩子。專斷地相信女兒對寵物狗的執着是耍小性子,用敷衍的哄騙代替真誠的對話。在一次次忽視、冷遇和否定過後,曾經愛狗如命的女孩,終于在大人們的飯桌上吞下了第一口狗肉,宣告了一場中國式專斷父母的教育悲劇。

養育一個孩子,是心與心貼近的過程,而兩個靈魂的彼此靠近,本身也足以成為一種動人的藝術,因此教育被喻作一種技藝,優秀的教育家被視為“匠人”。因為兩顆心的互相滋養,絕不是可以批量複制的工程,也幾乎沒有捷徑可走。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12

《狗十三》劇照

著名的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與輔育院裡被放棄的野孩子們之間,不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而是互相慰藉和救贖的故事。孩子們釋放的天真和善意,與馬修封藏内心多年的信念相碰撞,“天籁一般的童聲,是接近上帝的地方”。

日本電影《小偷家族》裡,孩子和大人之間也并無血緣關系,但亦能出于同樣作為世界邊緣者而彼此體恤。“爸爸”任由兒子“叛逆了,由他去”,但夜裡會抱着男孩來到海邊,偷偷告訴他關于青春期的秘密。奶奶可以通過女孩的雙腳變涼察覺出她心情不好。沒有血緣關系的一家人彼此依偎、照顧和索取,家裡依然一地雞毛,現實依然潛伏着重重暗流,但他們比許多實質上的家人更溫情、柔韌,就像其中一句台詞:“家人是不能選擇的,但自己選擇的,反而更牢固。”

家長會給孩子看什麼影片(給所有家長上了一課)13

《小偷家族》劇照

就像《安靜的女孩》片末凱特忍不住沖肖恩喊的“爸爸”一樣,“家庭”“家人”,可以不僅是一種社會規範與單位,也能成為一種個人選擇。那意味着你從這個環境裡感受到無條件的愛與信任,從平淡的生活裡觸摸到溫度。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作者 | 路遲

編輯 | 莫奈

排版 | 菲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