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古都之首。畢竟中國曆史上九個公認的大一統王朝,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元、明、清。有四個是在西安建都。尤其是漢唐,達到了中華文明的頂峰,是當時世界上政治、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城市。
秦中自古帝王州。說的是關中平原這塊土地,關中平原,東有黃河天險,南部是大秦嶺、北邊是黃土高坡,隻要守住函谷關、大散關、武關、蕭關,外部軍事力量就很難攻入。加上平原地區糧食産量高,所以曆代帝王很喜歡選擇這塊土地建立都城。
但是西安究竟是多少朝古都?一直有很大的争議。有十朝之說,十三朝之說,甚至有十七朝之說。學術讨論還在繼續。作為我們普通人,一般按照官方宣布的口徑,按照十三朝作為标準答案。
接下來是秦人。秦人從最早的雍城(今寶雞鳳翔)建都開始,先後建立了秦雍城、栎陽城、鹹陽城,如果按秦統一中國開始算,大約是15年。秦人的時代還沒有長安城,在渭河北岸建了鹹陽城,南岸修建了阿旁宮。今天,也全部淪為廢墟。
下圖為秦鹹陽城遺址。
接下來的西漢劉邦做了一個決策,從而讓長安名垂青史。漢高祖劉邦定都長安,在渭河南岸修建了漢長安城。到西漢覆滅,大約210年。漢長安城此後作為很多政權的都城接近800年。
今天,漢長安城遺址在西安西北郊。
在西漢末年,王莽曾經建立了新朝,持續15年,都城為漢長安城。關于王莽的新朝能否算作一個朝代,一般的研究是肯定的。
西漢末年動蕩時期,在長安還曾短期建立過兩個政權: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一般這兩個不計入長安建都曆史。
接下來的東漢都城洛陽。到了東漢末年,董卓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這一段時間大概是6年。這一段能否算作一朝古都呢?學術界是有一些争議的。
再接下來,西晉的愍帝曾短期建都長安。大家一定很奇怪了,西晉的都城不是洛陽嗎?
事情是這樣的:西晉在西安建都三年,曆一帝,即晉愍帝司馬業。司馬業為吳王司馬晏之子,晉武帝之孫。在西晉與前趙的戰争中,晉懷帝于洛陽被俘,司馬業逃亡許昌,後在雍州刺史賈疋的護送下逃入長安,之後被封為皇太子。313年晉懷帝于平陽遇害之後,司馬業于長安即帝位,改元建興。晉愍帝即位時,西晉已經沒有可以作戰的戰力,而且長安也沒有可用的物資可以與前趙作戰。316年8月劉曜發兵攻打長安,晉愍帝在食糧斷絕的情況之下于建興四年十一月十一日(316年12月11日)投降前趙。
之後的南北朝時期,有五個政權在長安建都,這個基本上沒啥争議。
前趙(11年):漢長安城
前秦(33年):漢長安城
後秦(34年):漢長安城
西魏(22年):漢長安城
北周(25年):漢長安城
到隋文帝一統天下,感到漢長安城已經殘破不堪,于是在靠南的方向重新修建了大興城。之後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38年以後,唐取代了隋。在大興城基礎上新建了唐長安城。
隋(38年):隋大興城
唐(273年):唐長安城
唐滅亡以後,長安就失去了都城地位。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軍曾經在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時間比較短,一般不計入一朝。
明末李自成起義,曾經在長安建立大順政權,一般也不單獨算作一朝。
綜上,關于西安曆朝建都的狀況,大家應該比較清楚了。至于十朝、十三朝、十四朝、十七朝,隻是計算标準不同。
10朝說: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02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這十個朝代不會有任何争議。
13朝說:西周(約300年)、西漢(210年)、新朝(15年)、東漢(獻帝6年)、西晉(愍帝)、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等13個王朝在西安建都。13朝是目前比較公認的建朝數。
也就是把王莽建立新朝的15年、東漢漢獻帝的6年、西晉愍帝的4年各自單獨計算為一朝。這個目前算是官方的版本。
14朝說: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這個筆者覺得不妥,讨論西安建都,大夏的統萬城,距離長安都快1000公裡了。跟大夏八竿子打不着。
16朝說: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這個隻是一些研究觀點,并未得到官方公認。
其實筆者以為:糾結建都的朝代數量和建都總時間意義不大。我們看一個朝代是否鼎盛,主要是看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在這方面,中國古代社會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幾個朝代:周秦漢隋唐,都是建都長安。所以,中華第一古都,西安如果自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了。
我是成英文(chengyingwen1982),一個旅遊博士,任教于西安外國語大學旅遊學院。旅遊、戶外、騎行、攝影愛好者,騎車去過中國20多省,走遍陝西95%以上區縣,探索過很多冷僻的帝王陵、大遺址、寺院。
很高興通過今日頭條平台和大家交流。歡迎留言互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