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多年前的一次教改後,教育可謂是正式進入了大語文時代。
都說“得語文者得天下”。于是,家長們開始重視語文,大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這種做法毋庸置疑是對的,但是家長們是否有想過“什麼才是大語文”?
因為隻有身為家長的我們首先知曉與理解什麼是大語文,才能傳遞給孩子正确的大語文觀。
什麼才是大語文?依據我個人的理解,我用三個關鍵詞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1、價值觀
每個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語文,直到9年或者12年後畢業走入社會,他所擁有的最基本的價值觀就已形成。
這9年或者12年,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崇尚真善美已在每個孩子的心裡生根發芽,這些就是每個孩子最基本的價值觀。
2、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影響着孩子的行為,孩子怎樣看待老師和同學,又以怎樣的态度和行為與他人相處等等,這些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
透過語文的學習可以讓孩子看到他人的思考,和許多不同于自己的思維方式,能夠更全面地看待一切人事物。
3、自我認知
作家麥家說:“讀書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
學習語文亦是如此。
在語文的學習中,孩子所接觸到的大人物、小事件與海量知識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尤其符合孩子的年齡段。
跟着語文學的不僅是知識和為人處事,更是對自己的認識。
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自我認知就是語文賦予每個孩子最初的人格品質。
大語文的魅力在哪?有這樣一套書,很符合1-4年級的小學生閱讀,同樣也具備了大語文特征。
這套書就是《小寓言大語文》,可以讓孩子在一個個小寓言裡體會“大語文”的魅力。
本套書共計6本,每一本書上的副标題都是一個小寓言,同時也意味着孩子需要的一種良好品性的養成。
比如,《小寓言大語文之自以為是的小毛驢》,講的是小毛驢要去給外婆送鹽,老毛驢擔心下雨,讓他記得帶上傘。
可小毛驢不聽,還覺得自己很有把握,結果走到半路上下起了大雨,鹽也被淋濕了,全化了。
連着兩次遭遇了類似的事情後,小毛驢總算是老實了。
這個故事想要告訴孩子的是要多聽聽别人的意見,凡事不可太自以為是。通過這個小故事,可以培養孩子穩重,思慮周全的品質。
但其實 ,這還沒完,緊接的還有對這個小故事的積累、思考與拓展。
★誦讀與積累部分
還是以《自以為是的小毛驢》為例,在誦讀與積累中有個“把”字,再用把字組詞、釋義和造句。
這部分可以讓孩子對于故事中多次出現的字,有更好的認識和理解。
★生活與思考部分
生活與思考,旨在讓孩子從故事裡回歸于當下,着眼于自己的實際生活,做一個會觀察懂自省的人。
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下,如果他也遇到了像小毛驢這般自以為是的人,他又會如何做?
★經典與拓展部分
本套書中經典與拓展的部分,幾乎都是國學經典,《一曝十寒》《勸學》《石頭湯》《孔子的交友之道》《邯鄲學步》等等。
每個小寓言故事後面都會有一個國學經典,讓孩子對道理的理解更深入,記憶更深刻。
此外,本套書的插圖都是小朋友創作的,他們最小的4歲,最大的13歲。他們創作的插畫童趣盎然,與小寓言相輔相成,非常地和諧有趣味。
大語文,真正的魅力在于它的價值觀,它既是國學經典,亦是知行合一,它塑造的是孩子的心靈和思維方式,以及對自我的正确認知。
結語:還有不到一個星期,孩子就要開學了,正值家長們規劃孩子新學期之時,不如把這套《小寓言大語文》帶回家吧!陪同孩子一道在小小寓言中體會大語文的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