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墨汁君」微信公衆号!這是墨汁君為你推送的趣讀
1、“爛醉如泥”原來不是“泥”
在漢語中,人們經常用成語“爛醉如泥”來形容一個人因飲酒過量癱成一團的樣子。
許多人也往往望文生義,以為該成語中所說的“泥”是指泥巴,甚至許多詞典中也都将其直接解釋為“爛泥、稀泥”。
但這裡的“泥”并非指泥土,而是指傳說中生活在海裡的一種蟲子。這種蟲子沒有骨頭,離不開水,一到陸地上就會“失水而醉”,跟人醉倒的樣子相似。
“醉如泥”這幾個字在古典中非常常見,“泥”指的都是這種“泥蟲”,而不是我們所說的泥巴。
2、“烏龍”其實是一條狗
在體育賽事的報道中,“烏龍”指球員将球打進自家球門,後又延伸到報道失實,資料錯誤,播音口誤等。
其實,最早的“烏龍”是中國古代一條忠心耿耿的“衛士犬”。
據唐人馮贽的《雲仙雜記》記載,晉朝時,會稽人張然家裡養了一條狗,名叫“烏龍”,它對張然忠心耿耿。
張然因工外出,一年多沒回家。其妻與家中仆人私通。後來,張然回到家中,仆人擔心“外遇”之事洩露,便與張妻合謀想害死張然。
某日,趁張然酒後熟睡之機,那仆人持刀進入卧室欲行刺。豈料,“烏龍”突然闖了進來,一生狂吠,并旋風般撲了上去,一通狂咬。
被驚醒的張然目睹人犬相搏的情景,心中已明白怎麼回事了。于是,他怒氣沖沖地撿起仆人扔在地上的刀,将其殺死。
3、“扯皮”原來是門手藝
鼓,在古代被視為神器,用途廣泛。而“扯皮”是古代做鼓的一道工序,是門專業手藝。
舊時制鼓,鼓要結實耐用,得有好的框架;要使鼓聲響亮,就要用好的皮張。
“釘鼓皮”是制鼓的核心環節,需要先将泡軟的皮張緊緊蒙在框架上,再由徒弟負責用力下拽,以便師傅打釘子。
每釘一釘,師傅就要喊一聲“扯”,提醒扯緊皮張,增強張力。如此下去,直到周邊全部釘完為止。
因徒弟們扯的是皮,所以也稱這道工序為“扯皮”釘釘子。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推诿卸責的意思。
4、“小鳥依人”最早是形容男人的嗎?
有一次,唐太宗和長孫無忌品評當朝人物,評論道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時,唐太宗說:“褚遂良鲠亮,有學術,竭誠親于朕,若飛鳥依人,自加戀愛。”意思是說,褚遂良是太宗的老師,他也像小鳥一樣栖息在皇帝的身邊。
褚遂良當然要像小鳥似的依在皇帝身邊啦,盡管褚遂良比李世民大兩歲,兩者還是師生關系,但這就是等級制度造成的“視覺效果”。
如今女生都想找身材高大的男朋友,因此“小鳥依人”變成用來形容性别和身高造成的視覺效果了。
5、鴛鴦最早是指兄弟
今天的人們隻知道“鴛鴦”用來比喻夫妻,卻不知“鴛鴦”最早竟用來比喻兄弟。
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鴛鴦的特性,晉朝的崔豹在《古今注》中說:“鴛鴦,水鳥,凫類也。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思而死,故曰匹鳥。”
“鴛好内思”,說的就是鴛鴦不能落單,否則就會相思而死。
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昭明文選》收錄的蘇武與李陵詩中吟詠道:“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
蘇武比喻自己和李陵以前是像鴛鴦一樣的好兄弟,如今卻如同參星與晨星,一顆在西,一顆在東,此出彼沒,永遠不能再相見。
曹植的《釋思賦》是贈給弟弟的,“以兄弟之愛,心有戀然,作此賦以贈之”,其中寫道:“樂鴛鴦之同池,羨比翼之共林。”也是用鴛鴦比喻兄弟。
6、“小偷登堂入室”這種說法對嗎?
用成語顯得自己有文化,可是,如果用錯了就尴尬了,有的成語幾乎99%的人都會用錯。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小偷登堂入室”這一用法,其實“登堂入室”是個褒義詞,還和孔子有關。
孔子有一個弟子名叫仲由,仲由本身多才多藝,喜歡彈瑟。
有一次,孔子聽後認為仲由的彈奏充滿殺伐之音,不符合平和中正溫柔之氣,也不符合儒家對禮樂的追求,于是對他說道:“仲由喜歡彈瑟,卻為何在我家彈呢?”
其他弟子聽到孔子的評價後就開始不尊重仲由。孔子本來僅對仲由的音樂技巧進行評價,并沒有完全否定仲由的意思,
于是孔子糾正自己的評價說:“仲由彈瑟的技藝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進入内室。”贊揚他已經有了一定成就,但還沒到精微之奧的最高境界。
後來“登堂入室”一詞就被用來形容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到達了高深的地步;也比喻學藝深得師傳。
而現在我們往往把這個詞理解為從大廳進入内室,或是進入人們家裡,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