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愛看成功故事,因為它會給人許多有益的啟示,而徐海偉最近卻發現,每次他讀那些文章時,内心充斥的卻是焦慮。“為什麼你的同事比你更容易升職加薪”“靠信息流月賺50萬元,你也可以”“别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看到這些文章總會情不自禁地看下去,每個成功背後的故事都吸引他一探究竟,可現在他卻發現,這些“雞湯”讓他越來越不快樂。越看越焦慮今年40歲的徐海偉家住運河區文承苑小區,沒事的時候,總是喜歡在手機上刷文章,看視頻,這些文章、視頻大多集中在成功故事上,他稱之為“心靈雞湯”。這天,徐海偉又打開一篇文章,“裸辭2年,我靠讀書悶聲賺了360萬元……閱讀、學習、賺錢,把讀書變成你的第二職業。”他忽然發現,文章看似是在講述成功者的經驗和失敗者的教訓,但看了之後,反而讓人覺得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成功,心情一下子低落下來。有徐海偉這樣感覺的,并非個例。“我特别喜歡看‘雞湯’文章,尤其是成功的事例,勵志的故事。現在網上特别流行這種文章或者小視頻,可看了之後不但沒有受到鼓舞,反而頓覺前途渺茫,人生艱難,讓人焦慮甚至抑郁。”市民毛傑說。“現在很多成功文章我都不敢看,看了心裡就難受,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年過40歲,長相一般,孩子不優秀,工作平平,房子隻有90平方米,汽車沒有。我就是那些文章裡寫的典型的失敗者。”市民張峰說。這些文章火在網絡,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而且用詞十分“紮心”。“你知道嗎?每個胖子都是潛力股”“你要悄悄學習,然後驚豔所有人”“大家都在學,你還不點開看看嗎”“别讓顔值成為晉升的絆腳石”這些“雞湯”其實都是有“毒”的,因為它們在販賣焦慮。開始拒絕“雞湯”的徐海偉終于有所醒悟,“喝”多了這樣的“雞湯”不但無法讓人幸福,反而讓人快樂不起來,甚至産生不滿和焦慮情緒。“雞湯”背後是廣告家住運河區一建小區的胡紫萱,她的孩子今年讀小學二年級了。由于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她很是苦惱,經常在網上給孩子購買一些教輔資料,并看一些“雞湯”文章,學習其中的知識。“你來,我們培養你的孩子;你不來,我們培養你孩子的競争對手。”她一看到這樣的題目,就止不住好奇地看下去。文章中提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還建議孩子培養積極、樂觀、充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文章最後一部分,作者告訴家長,學習搏擊,能有效提高大腦的反應能力,讓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柔韌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文章結尾是一家搏擊培訓機構的公衆号,看到這,她才恍然大悟,原來文章是在進行廣告推銷。“滿分作文曝光後,才知道太多孩子和家長已經輸了”“靈魂拷問:我是一個溺愛孩子的媽媽嗎”“為什麼學霸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原來是……”“為什麼孩子在陌生人面前就膽小不說話”……胡紫萱告訴記者,她身邊有很多家長愛看這樣的文章,她也曾沉浸于這樣的文章,可最後的結果,是中了“雞湯”的“毒”,給孩子報這樣那樣的培訓班。“題目非常吸引人,内容也很讓人興奮,總是忍不住要去看,看到最後才明白,原來是廣告推銷。” 胡紫萱說。有的家長看了文章之後,還買來課程去聽。最終是錢花了,但生活一切照舊。“看了那些‘雞湯’,産生了盲目而沖動的消費,買了一堆無用的資料。感覺被忽悠了。”家長李靖紋說,她因為深信那些“雞湯”,總想通過“雞湯”提升自己,最後聽了不少課,買了不少資料。不知不覺交了“智商稅”“每一個胖子其實都是潛力股,瘦下來以後成為男神、女神,好看了才有更美好的人生。”前一段時間,愛美的張金燕迷上了這類文章。張金燕今年35歲,體重65公斤。她覺得自己屬于微胖的體型,想要在夏天之前瘦下幾斤。讀到這種文章,張金燕總是想獲得更多的美麗經驗。在文章中,作者列舉出了很多例子,他們曾經都是胖子,通過健身瘦下來之後,顔值上升,一躍成為男神、女神。文中甚至還寫道:“當你瘦下來的時候,周圍的人對于你的評價可以說天差地别。”張金燕說,她本來覺得自己不那麼胖,看完這些文章之後,忽然覺得自己的身材還差得很遠,屬于必須減肥改變生活的人。“文章末尾有二維碼,我掃描後發現是賣呼啦圈的,我為此還差點就中了招。”張金燕說。“顔值影響人生?别讓年齡成為你的絆腳石”“不再讓發量成為顔值的絆腳石!熬夜,晚睡,别慌……”“别讓近視成為你追夢路上的牽絆”……不僅僅是教人減肥的“雞湯”,網絡上還有很多看似讓人打造美好人生的文章,比如整容、植發、做近視眼手術等。市民王文慧也是常被“雞湯”文章吸引的一個,“讀了很多人成功的事例後,非常期望自己有所改變,而最後所謂的改變,是購買了文章中推薦的産品。仔細思量,原來這些‘雞湯’是來賺錢的。”她說。成功沒有捷徑“網上經常有一些宣傳成功學的文章,告訴你要成功就要跟他學習,買他的課程。其實到了最後,錢花了,也并沒有成功。”市民王旭說,即使買了這些課程,隻不過是一些勵志文章,學習之後不但沒有成功的感覺,反而更對現實生活灰心喪氣。“有些文章通過講述成功故事來打動人的心靈,給人警醒,催人奮進。因為不成功而渴望改變,因為渴望改變而提升自己,這本身是一件好事。”市民馬小晴說,如果這些“雞湯”隻是商家營銷的手段,目的是讓人入套,那讀者就應該摒棄它。心理咨詢師王琳告訴記者,一些商家推出的“心靈雞湯”其實是一種銷售策略,他們抓住讀者心理,通過講故事,展現産品優勢,滿足客戶現實喜好,最終達到賺錢的目的。人們之所以會選擇去看這些文章,一是因為人人有想成功的心理需求,譬如想尋一份輕松工作的需求,想獲得高收入的需求,想改變人生現狀等。“雞湯”文章無形中給了人們一種希望,讓人們看到了改變的路徑,于是人們産生了不現實的期待,希望通過“高人指點”改變自己。王琳建議,避免“雞湯”中“毒”,首先要認清自己,看看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欲望是什麼,譬如你想做美容、醫美手術,背後的動機是什麼?你的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是什麼?讓孩子上補習班真的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嗎?這些都要事先考慮清楚,很多事情不是花了錢就一定能解決的。同時還要檢測自己的信念是否正确合理,這份投資對自己帶來的實際價值是否能滿足自己的期待,自己目前的現實條件是否具有支持自己實現需求的能力……“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理性做出選擇,為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來,不把期待投向外部,才能在衆多的廣告信息中找到自己真正的需要,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才不會因此導緻額外的焦慮,甚至白白扔錢。”王琳說。
(記者 祁曉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