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了這段萬人簇擁路,
卻逃不過墓碑下那孤獨的長眠 ……
衛子夫,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任皇後,母儀天下38年,為丈夫劉徹排除瑣事的幹擾,
憑一己之力将龐大的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
不得不說這個出身低微的皇後,有着許多過人之處。
奈何紅顔暗老白發新,晚年的衛子夫在一場突如其來的巫蠱風波中,
背負冤屈無處可說,最終選擇以死明志,衛皇後就此溘然長逝。
沒有葬禮,沒有墓地,一代賢後死後僅僅被裝入一口小小的薄棺中,
胡亂埋在了長安城南桐柏亭。
衛子夫死後不久,兒子劉據在亡命途中自盡,衛氏家族盡數被滅,
唯獨幾個月大的曾孫劉詢(即後來的漢宣帝)幸免于難。
盡管後來衛子夫和戾太子劉據的冤屈得以沉冤昭雪,
漢武帝随後隆重安葬了劉據,并興建望思台、思子宮來追思兒子,
但奇怪的是,他好像忘了那個在深宮中陪伴自己49年的衛子夫,
不僅沒有對她進行任何追思和哀悼,
連她的墓冢都未曾修葺……
這真的是漢武帝薄情至極麼?是的。
衛子夫死後,劉徹是否有過一絲絲後悔?沒有。
當初月老的紅錢牽得有多長,能将最頂層的劉徹和最底層的衛子夫綁在一起,
之後将他們斷的就有多幹脆,
劉徹還是頂層的劉徹(葬入茂陵),衛子夫還是底層的衛子夫(孤墳野冢),
兜兜轉轉還是各自回到了原點,可嗟可歎。
但是,若問漢武帝這一生最愛的女人是誰?
非衛子夫莫屬。
漢武帝劉徹共有四位皇後,她們分别是:
原配皇後陳阿嬌(姓名無考);
第二位就是歌伎出身的衛子夫;
第三位是漢武帝死後大臣們追封的皇後李夫人;
最後一位就是鈎弋夫人趙氏,後被兒子漢昭帝追封的皇後。
其實四位皇後中,唯獨衛子夫是劉徹心甘情願封的皇後,可以說,漢武帝一生隻為自己挑選過一個皇後而已。
01金屋藏嬌:幼時戲語竟成真
若說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甚至前面還一排兄長的劉徹能坐上皇位,
完全仰着自己有個強悍的丈母娘(同時也是自己的姑姑)——館陶長公主劉嫖。
劉嫖是窦太後的嫡女,漢景帝劉啟的胞姐,
雖說早已嫁了人,但并沒因此跟後宮脫離聯系,相反,這位長公主一門心思在參乎弟弟景帝的後宮之事,
還時不時地選女子塞入皇帝弟弟的後宮。
久而久之,劉嫖就成了後宮女子們争相讨好的“紅人”,但是劉嫖并不滿足于這些,
她想要更多的權勢,于是她把主意打到了當時的太子劉榮身上。
劉嫖原本打算将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日後劉榮繼位,女兒就是皇後,自己的地位會更加穩固。
不料,事情進展得并不順利,
她萬萬沒想到,太子劉榮的生母栗姬對這樁婚事是想也不想就拒絕了.......
栗姬反對這樁婚事是有原因的,對甄姬來說,劉嫖可是最讨厭的一個女人,
以往歲月裡,劉嫖可沒少往後宮添“情敵”,如今竟想把女兒嫁給自己兒子,門兒都沒有!
甄姬是認定自己會母憑子貴當上皇後,未來還會是太後,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她根本沒把劉嫖當回事兒!
這邊劉嫖在甄姬那吃了癟,另一邊劉徹的生母王娡就動了心思。
當時劉徹還很年幼,王娡想當皇後自己卻沒實力,
正趕上劉嫖在甄姬那碰了一鼻子灰跑來跟自己吐槽,
借着這機會,王娡就暗示劉嫖:我願意給我兒子劉徹娶阿嬌。
兩個女人三言兩語,就把劉徹和陳阿嬌的婚事定了下來。
原本阿嬌比劉徹年齡要大,幾歲無記載,應該是超出“年齡相仿”的範圍,
以至于漢景帝直到年幼無知的劉徹,脫口說出“金屋藏嬌”這個著名成語之後,
才點頭同意了這門奇葩的婚事。
劉嫖和王娡這兩個女人雖然各求所需,但目标一緻,就是為劉徹奪得太子之位。
就這樣,成為劉徹丈母娘的劉嫖,開始了新一輪的奔波,
接下來的日子裡,她是緊緊咬着甄姬不放,抓住每一個機會向漢景帝打各種小報告。
在她不懈的努力之下,甄姬母子在景帝眼裡一日不如一日,而王娡母子卻越來越入眼,
王娡也沒閑着,撺掇大臣上書建議立景帝已厭惡至極的甄姬為後,
景帝拱了許久的火氣瞬間爆發,借機廢除了太子,甄姬氣得吐血身亡.......
而後,為了立劉徹這個兒子為太子,景帝立了王娡為皇後,劉徹理所當然成為了嫡子,有了繼承人的資格。
所以說,劉徹當上皇帝,丈母娘劉嫖功不可沒。
以至于後來成為皇後的陳阿嬌,仗着這份功勞,在整個後宮嚣張不已,
原本劉徹年幼時期脫口而出要金屋藏嬌,
但是漸漸成年的劉徹對自己這位表姐同是妻子的陳阿嬌,是越來越厭惡。
由于根基尚淺,哪怕妻子并非很理想,劉徹還是一忍再忍被迫“獨寵”這位表姐。
沒想到,身為皇後的阿嬌,雖然獨占後宮雨露,肚子卻沒那麼争氣,
十幾年過去了,一直沒有孩子。
如今我們看史書,知道是陳阿嬌不孕,可當時的人們卻是很迷惑的,
不少人懷疑,不孕的是劉徹.......
如果劉徹不孕,對大漢王朝來說,這打擊可是晴天霹靂,甚至有一些人已經動了換皇帝的心思,
劉徹也為這個問題焦慮不堪,直到後來遇見了衛子夫。
02一見動心,再見傾心
那一年,18歲的劉徹看望姐姐平陽公主。
酒過三巡,平陽公主召喚出悉心調教許久的美女們為弟弟劉徹助興,
不料事與願違,劉徹不僅每一個看上眼的,甚至面露不喜,
奈何當姐姐的還是了解弟弟的,平陽公主一見劉徹的面色,就知這些女人沒能入了弟弟的眼,
隻好換了一批家中歌伎上場。
果然,劉徹遠遠一打眼就盯上了擁有一頭烏溜溜長發的歌伎衛子夫。
這個畫面我腦補了很久,我覺得衛子夫未必有多美,但頭發一定很美,身姿很柔弱,
有一種“我見猶憐”的氣質,總之,能讓見慣美色的劉徹盯住不放的女人,
一定有她的特别之處。
年輕的漢武帝一見衛子夫便動了心,當夜就寵幸了衛子夫,事後還重金賞賜了平陽公主。
臨走之時,手足無措的衛子夫被平陽公主送入了劉徹的馬車。
沒人會料到,低入塵埃中的小小歌伎,将是執掌大漢王朝後宮38年的皇後。
衛子夫雖然跟随劉徹入了宮,但并沒有因為一夜恩寵就飛上枝頭,
相反,一時新鮮的劉徹徹底将衛子夫忘在了腦後。
不知道衛子夫如何在深宮中孤獨地熬了一年多的時間,她是個有主見的女人,
因此,在她得知後宮要遣散一批人出宮時,毫不猶豫自請離宮。
都說命運喜歡捉弄人,一個結束或許是另一個開始。
為防止阿嬌趁機趕走美女,劉徹親自坐鎮後宮逐一“審核”,
輪到衛子夫時,劉徹看到一臉淚珠的衛子夫,突然“舊情複燃”,
這一“燃”可就很久很久了。
久到哪怕劉徹盼子心切,衛子夫卻連生三個女兒,還依然寵冠後宮。
後來,陳阿嬌為了懷上孩子迷上各種巫術,将後宮搞得亂七八糟,
盛怒之下,劉徹廢除了她的皇後之位,在衛子夫終于生下劉徹長子劉據後,
直接被冊封為大漢皇後。
所以,她才是漢武帝一生唯一一位憑自己意願選出的皇後。
有多少女人能像衛子夫,撩一下頭發就撩動了帝王之心,
又有多少女人掉一掉眼淚,就能獨寵後宮許多年?
雖然史書上記載,衛子夫因年老色遲而失寵,
但是,能統領後宮38年,除了弟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為大漢做出的貢獻,
劉徹應該是滿意且尊重衛子夫的,
哪怕昔日的風花雪月都在歲月中沉澱成了久伴之情,
哪怕這個女人不再讓自己心動,
哪怕他極其寵愛李夫人,
劉徹從未廢除衛子夫的皇後之位,隻在後來的巫蠱事件,收繳了她的皇後玺绶。
衛子夫死後,劉徹也未再冊立皇後。
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哪怕晚年的劉徹對衛子夫再無喜愛之情,
無論如何,得知衛子夫蒙冤而死之後,對于這個一輩子為自己打理後宮的女人,
多少應該有所追思才是,然而劉徹一個字都不曾吐出,
任由衛子夫的墓冢孤零零地坐落在一角.......
03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李夫人,這個一度被後世人們懷疑是漢武帝最愛的女子,
在她兄長李延年一曲歌詞炒作之下,
幾乎是史書中漢武帝後宮最美的女人。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甯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漢武帝有多寵愛這個李夫人?
紅顔薄命的李夫人病逝後,劉徹心痛不已,不僅下令為她舉行皇後級别的葬禮,
還為她在自己的茂陵附近選擇了墓地,葬在了五陵塬上,
這還不夠,甚至還讓畫師畫了她的像,挂在甘泉宮裡時常追憶,
又招來方士進行“招魂”。
隻能說,李夫人恰到好處的死在了漢武帝最愛她的時刻,
又恰到好處的留給了漢武帝最美的印象,
李夫人很聰慧,她深知漢武帝對自己的寵愛完全建立在“美貌”的基礎上,
她怕自己最醜的一面停留在劉徹的腦海裡,
因此,病亡前堅決不讓漢武帝看見自己憔悴不堪的樣子,
這樣漢武帝才能一直将她記在心裡。
漢武帝死後,大臣們未免他過于“孤單”,于是靈機一動,
追封李夫人為“孝武皇後”,将她的靈位與武帝放在了一起。
正八經的衛皇後,因為漢武帝生前未做任何為她正式洗清罪名,
并未被列入大臣們的考慮範圍裡。
這樣一個任勞任怨又口碑甚佳的衛皇後,死後不能與丈夫并列享受後人的祭祀,
實在很可悲!
04你不能再活着。
漢武帝死後,繼位的是劉徹老來得子、最小的兒子劉弗陵。
劉弗陵的生母便是鈎弋夫人。
據說,年輕的鈎弋夫人懷胎十四個月才生出了這個兒子,
因為上古堯帝就是在母胎中呆了14個月才出生的,劉徹對自己這個最小的兒子因此刮目相看,
這也是他最終将皇位傳給劉弗陵的重要原因。
隻不過,這一決定直接要了鈎弋夫人的命。
無論是秦始皇的母親趙姬,還是先祖呂雉,
都給了漢武帝一個前車之鑒,
面對着幼小的繼承人和尚年輕美麗的其母鈎弋夫人,
劉徹怎麼想怎麼不放心,于是做了個非常狠絕的決定:去母留子。
哪怕鈎弋夫人哭得梨花帶雨,不停求饒,
劉徹都不為之所動,身為一名帝王,
一旦把後宮和前朝聯系在一起,他是不會放過任何去除隐患的機會。
除掉鈎弋夫人還不夠,
為了讓劉弗陵不受外戚幹擾,劉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所有能當劉弗陵母親的後宮嫔妃一律清除。
劉徹費盡心機,不惜濫殺無辜,隻為穩固繼承人劉弗陵的帝位,
然而世事難料,劉弗陵(漢昭帝)在位十多年後便亡故了,無子。
大臣們先是找到李夫人之孫繼位,但因為此子太惡劣難當大任,大臣們火速又将他拉下皇位,
最後,找到了衛子夫的曾孫,也就是當年逃過一劫的劉詢(漢宣帝)繼位。
漢宣帝繼位後,追谥衛子夫為“思皇後”,将她重新隆重改葬。
劉徹和衛子夫,這一對跨越層層階層結合在一起的夫妻,
丈夫開疆擴土,妻子治理後方,原本應該有個美好的結局,
哪知人生無常,丈夫攜妃子、大臣葬在五陵塬上,
妻子卻孤零零獨眠在孤墳野冢中,凄涼!
有道是“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初見時很美好,結局的超乎想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