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站樁好還是站馬步好

站樁好還是站馬步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7 01:38:10

我是個武術愛好者,我也沒什麼心情去打武術的假,之前發的幾篇文章讓很多不肯付出辛苦的武術愛好者看了很生氣,對我産生了各種攻擊,其實你們讓中華武術丢面子,我也不太開心。我沒什麼别的想法,隻是想傳播我心中的武學而已。均原創,侵權必究。

如果熱愛,請深愛。

天下武功出少林。

說到紮馬步,我能想到的第一就是少林。因為某些原因,中國功夫也真的奄奄一息,慢慢的,“少林功夫好”竟然變成了某些人笑話的說辭。

你可以不愛,但是請尊重。

中國河南是武學很強盛的一個地方,另外的幾個地方則是廣東三水,河北滄州,潮汕的南拳。在我看武學論壇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什麼拳都不紮馬步了,我很不理解,他們誇誇其談的同時又抨擊祖輩留下來的拳譜家訓,其實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在不吃苦的情況下,能頂着一個練武術的光環,就是這樣,武術慢慢被毀了,特别是。

太極拳。

說淺了,馬步就是樁功就是站樁,說深了,樁功又不是馬步,樁功練的是意,武學裡面更深層的東西,可你得先練武再練功,武都沒有,談什麼功!武一字,在康熙字典裡面的解釋是非常複雜。武有七德,可這些人一德都不曾有。武說簡單了,代表技擊,代表打。

少林馬步

當你紮了幾年馬步感覺到腳都能在地下生根的時候,相信我,你不會後悔的。

剛習武就不停的談樁功是沒意義的。功和武不能混為一談。

在我當初和人介紹少林馬步的時候,他們便和我說樁功,我說馬步便就是站樁,樁功便就是馬步,你馬步都站不下去,你的腿沒有力量,髋沒有力量,髋沒開,重心都換不了。人沒有定力沒有毅力,你還說你的武術能打,我也不信的。現在武術真的是百花齊放,各種我沒聽過的樁功都出來了。這些樁功并不否定,但這都是大師傅在幾十年的武術根基之上修煉的,很多人怕吃苦,少林的四平馬便也不站了,站着很輕松的高位馬步,一天站個幾分鐘,覺得自己有功力了。人人都說武功苦,到你這裡為什麼就不苦了。高樁并不是不可取。在你都沒學會爬的時候,你說你要跑步,無疑是很可笑的。你紮不了四平馬,委中穴都找不到,體内的氣怎麼走也不知道,腳底生不了根就妄談纏絲勁,所以你的拳。打出來無力。你不紮馬步,你的太極推手再厲害(推手是太極拳裡面感知力和調整自身重心的一個練習方式,太極擒拿也是以此為根源),根基不穩我一個掃腿你就摔倒了,你不會推手不會拳擊,你紮了五年的馬步,被人推了一下就算有點踉跄一個震腳便又落地生根。如果一個練傳統武術的人在擂台之下能随随便便被人摔倒。基本是個騙子。

馬步的是是非非。

很多人一年中,半年的時間都在網上和人争論,馬步的腳是内開外開,哪個才對。到底是渾圓樁好還是四平馬好。其實把這個時間拿去紮馬步,真的比什麼都強,我寫這段話的時候,在屋頂上,紮着馬步拿着手機在寫。

站樁好還是站馬步好(告訴你馬步或者站樁到底該怎麼站)1

屋頂

馬步的種類很多,都大同小異,最實際直接的便就是少林馬步了。很多人說少林馬步傷膝蓋,其實是站錯了。馬步練習中,強調的并不是膝蓋,很多人練錯,讓自己的膝蓋承擔了身體的重量,長時間慢慢膝蓋就出現損傷了。正确的四平馬步其實不難。很多人紮的動作不對其實因為沒開胯,或者說是髋,很難形容那裡。。我找兩個圖片舉個例子。

站樁好還是站馬步好(告訴你馬步或者站樁到底該怎麼站)2

錯誤示範

站樁好還是站馬步好(告訴你馬步或者站樁到底該怎麼站)3

我是圖

上圖中,髋骨(或者說胯骨,我對解剖學基本不懂)明顯是打不開的,如果能打開,就是本文第一張圖的效果了。平時多練蛤蟆功慢慢就打開了。低馬實在站不了的時候。可以站站高馬,但是一定是在高樁馬步的基礎上去試着放低,低到你能承受并且動作不會變形的狀态就可以了。

站樁好還是站馬步好(告訴你馬步或者站樁到底該怎麼站)4

八極拳先輩

上圖是馬步頂肘的圖片。就是一個高位的馬步,現代人給他起了個新名字,兩儀樁,非要說是八極拳專用的,其實不是,隻是八極拳用的比較多。前期紮馬步按照這樣來就可以了。兩腳之間距離大點也沒關系,剛開始的時候大點沒事的。不需要去參考什麼幾腳半,我接近193的身高如果參考幾腳半,怎麼也紮不下去了。馬步的松沉和意,這篇先不談,諸位先做到有其形都已經很不容易的。以後再學,在紮馬步的情況下可以練練腹式呼吸(吐納),每天站二十分鐘就很可以了,如果能承受,時間長點也沒關系。腹式呼吸上一篇文章有談到。今天就說到這裡。每次都談的不多,時間少,實在抱歉。更多的細節今天就不談了,下一篇再談,說的太多也怕大家難以接受。

永遠不給自己的懶惰找理由,每天都這樣告訴自己,直到你變得優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