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網絡時代迅速發展的年代,很多日常的網絡用語被人們所廣泛熟知與運用,更是有一大批年齡稍大的長者稱自己已是落伍之人,不能理解年輕人的交流方式,也不願意融入他們之中去。其實,這些用語之所以能得以普遍流行,其本身也有着一定的意義所在,隻是當今我們在運用的同時并沒有發掘它們的文化底蘊與價值根源,從而導緻了大家隻是膚淺地把這些詞句停留在了字面的理解之上。
在年輕人所熟知的感情用語裡,"春風十裡不如你"就是其中極為流行的一句,大家往往用這句話表達自己對某個人的愛戀之意,以寄托自己的深情與愛慕之意。其實這句話本是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别:聘聘袅袅十三餘》一詩中,是詩人用來辭别佳人之作,以此詩來抒發自己的依依惜别與不舍之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如今的網絡用語實質上也是對詩歌文化的一種傳承。
創
作之背景
這首詩是杜牧在接到調任,需要由揚州啟程奔赴長安時為贈别一位交好的揚州歌妓所作,其詩之原意重在惜别,是為了表達自己對這段美好情誼的不舍之情。其詩歌原文如下:"聘聘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出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詩人從少女的美妙入手,進而發出感慨:向你這樣正值十三四歲左右的少女,舉止是輕盈如風,形态又是何等的袅繞婀娜,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就如同是那二月裡含苞待放,初上梢頭的豆蔻花一般,叫人疼惜與愛慕;這樣一想來,我這一路歸程上春風十裡,漫香飄逸的揚州小道,雖有那一路上珠簾翠幕裡各色各樣的才子佳人,卻又怎及你的一舉一動,一颦一笑呢?
繪人之嬌媚
詩歌前兩句是寫人,短短數十字,無一處直接描繪,卻句句皆是贊揚之詞,第一句是專門描繪少女其人,還特意沒有采用正面描寫,選擇了虛實相生之手法。十三餘的俊俏芳齡、聘聘袅袅的妙曼身姿,将一個女子的靈動與美好完整巧妙地加以呈現,叫人如臨其境,意猶未盡,可所謂"雖無繪人之形貌而遠勝于簡單的外貌刻畫",将女子的朦胧倩麗拿捏得恰到好處。第二句轉而描寫景物,用春花的嬌嫩來映襯少女的羞态,而含苞待放的形态又與女子的幹淨純潔相呼應,讓人們不覺地聯想一個閨閣女子掩面而笑,随風而顫的嬌柔媚态,更是顯得女子格外的明豔秀麗,使得一個純情少女的形象躍然紙上,着實叫人不得不為之動容。
襯情之溫柔
三四兩句則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表示揚州路上十裡長街的名媛佳麗,皆不及這個女子眉目柔情的千萬分之一。如今所說的"春風十裡不如你"正是出于此處,"十裡春風皆無入目,隻因遇見了你,其他的一切于我都是意外",這是一段極為美好的情話——我們想象着,如有一個人對感情如這般:因為遇見一個人,此後放棄一座城,眉眼所及皆是你……這是一種怎樣的深情與溫柔,也難怪杜牧的這首詩被無數癡情之人所鐘愛與流連,試想一下,哪怕是企及這一分的柔情,也足以叫人沉淪了吧!
所以我們縱觀全詩,詩人以花之美寫人之嬌态,以城之熱鬧襯人之純潔,把意中人的形象在揚州小道上,在珠簾翠幕旁,巧妙婉轉地加以描摹,更是将自己的那一份柔情揮灑得遊刃有餘,出神入化。
這樣看來,如今人們的流行語正是沿襲了杜牧詩歌的深情與曼妙,才有了這般無窮的境界。大概也正是如此,廣大的年輕人才會格外地喜愛這深情之句,尤其地鐘情于這般的溫柔之境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