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表現手法如何答題?手法概念闡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高中語文表現手法如何答題?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手法 |
概念闡釋 |
主要效用及其賞析術語 |
答題範式 |
象征 |
在篇章中用具體事物代表特定意義,表現某種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 |
形象表現思想感情;具有深沉含蓄之美;啟發讀者聯想、思考,增強藝術感染力 |
本體 象征體 象征意義, 效用 |
聯想 |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
豐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 |
聯想的兩個方面 在豐富内容、表達情感,引發共鳴方面的作用 |
對比 |
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相反方面進行比較的表現手法 |
反襯正方,突出其鮮明特征,凸顯主旨;表現作者好惡褒貶;給讀者深刻印象和啟示 |
對比雙方 對比用意 對比效果 |
襯托 |
用次要事物作陪襯來突出主要事物,有正襯反襯二類 |
從側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現主旨;表意委婉,含義隽永,耐人尋味,啟發讀者聯想、想象 |
襯托雙方 襯托用意 襯托效用 |
用典 |
采用典故表情達意,含用事,用文兩種 |
用古人古事,借人寫己,借古諷今,懷古傷今,委婉含蓄地表達思想情感;用詩文名句,佐證文意,增強說明力;用典可增強文化氣息和文學情味,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可讀性 |
用典處 解釋典故内容(指用事) 用典意圖 用典效用 |
比興 |
比,即打比方;興,即托物起興;古詩和民歌常見手法 |
比:取喻設譬,形象地表情達意。興:“先言他物”,托物發端,觸物生情,烘托氣氛,奠定基調;“引起所詠之詞”,總起下文 |
比興手法 使用情況 作用、好處 |
反諷 |
用誇張、反語等手段揭露、嘲諷或戲谑對象,有冷嘲、熱諷之分 |
鮮明地揭示對象的本質特征;鮮明地表達作者的褒貶好惡;幽默風趣,增強戰鬥性、批判性或感染力 |
諷刺詞句 諷刺對象 特征 效用 |
虛實相生 |
“實”是指選取現實中的人、事、物,用藝術形式塑造的藝術形象,表現作者對現實的審美認識和體驗;“虛”指依靠“實”來間接的提示、暗示想要表達的内容或情感 |
能夠靈活、自由、含蓄地表現複雜的現實生活;抒發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表達獨特的審美體驗;引發讀者想象或共鳴 |
“實”的内容, 與“虛”的聯接點 作者的情感或思考 |
抑揚 |
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而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内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 |
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事文章意脈曲折;增強可讀性 |
“抑”或“揚”着重點 用意 |
托物言志 |
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情感或志趣 |
委婉曲折地表達情感;将抽象情感表達得生動且容易理解 |
把握所托物的品性 “物”與“志”的契合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