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5 12:22 京東分類:天文望遠鏡
天文觀測入門名器,900mm搭配80mm口徑基本能滿足10~11星等的觀測對象,搭配20mm/10mm和4mm三款目鏡天地雙用問題不大,有戶外全店199-30券還能800拿下,相比亞馬遜的880也算是好價,現在這個時令晚上視甯度都挺不錯的适合觀測木星金星之類的系内行星
“什麼值得買”是一個中立的,緻力于幫助廣大網友買到更有性價比網購産品的分享平台,每天為網友們提供嚴謹的、準确的、新鮮的、豐富的網購産品特價資訊。發現頻道精選了部分網友原汁原味的推薦,如果您發現了優質的産品或好的價格,不妨給我們爆料(謝絕商家)吧,點此爆料。優惠信息有時效性和地域性,還請各位網友購買時注意核實。
評論(56)
56樓
15小時前
成都 想想還是算了 看毛啊!
55樓
15小時前
買回來千萬注意查看配件是否少。之前幫同事在京東買了一個,結果過了段時間告訴我說尋星鏡的支架沒有,無法安裝。我怕他搞錯,專門找了這款的圖片給他看,告訴他哪個是支架。他很肯定地說支架就是沒有,到收到貨的時候的确是未開封的。所以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54樓
17小時前
2
一大碗蘑菇湯:
能接,不要裝目鏡,用一個轉接環
舉報頂(0)踩(0)@TA回複
3
夢飛船:
真能接嗎?很想下手了,nikonD700能接的望遠鏡有好推薦嗎?
舉報頂(0)踩(0)@TA回複
4
一大碗蘑菇湯:
其實全畫幅接天文相機不怎麼好,因為行星攝影要求畫幅小,才能放大倍數大,一般用折射鏡都是拍星野或者深空,施卡或者馬卡才是拍行星或者月面(焦距長),還要配合專門的攝像頭(就是攝像頭,還是黑白的,顔色要後期疊加)深空攝影入門要求又非常高,随便拍拍拍不出什麼東西,一個是電跟,一個是赤道儀,對鏡子本身也最好是apo的不然星點色差比較嚴重,還有就是單反本身對宇宙光線的接受效率比較低,因為在攝影上這些光線都屬于廢光,專業的冷凍ccd的曝光效果比單反好一倍以上,最後一個就是環境問題了。想拍深空或者星雲這些在大城市或者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是不要想了光污染太嚴重,行星對光污染的要求低一些但是太嚴重了也不行,何況行星目标比較少,不要想着有了望遠鏡全宇宙的星星都能看,事實上能看的隻有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都比較勉強,太陽要專門的觀測工具,所以要想清楚要不要入坑。再普及一下,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并不是焦距而且口徑,口徑越大理論的放大倍數越大,一般是口徑乘以2,比如這個是80的那極限倍數一般是160,當然這也跟望遠鏡的光學素質和用料結構有關系,隻是一個參考,比如80CM的apo極限放大能達到200倍
舉報頂(37)踩(0)@TA回複
5
夢飛船:
這個解毒讓人半個世紀都不敢碰深空攝影,還是拍妹子吧。[認真聽講]
舉報頂(0)踩(0)@TA回複
6
銀鍠吞佛(爆料人):
深空自家用設備的确不适合,光是電跟赤道儀就夠折騰了,有些時候還需要一定的多幀合成知識,就隻因為家用天文望遠鏡尤其是折射鏡的通光量是硬傷,需要從其他方面入手彌補,最後就算你輔助措施做足了,拍M41這種大星雲也就一個指甲蓋的大小,很容易打擊生産積極性的...
舉報頂(0)踩(0)@TA回複
這款還敢接相機。。。。。。。 月亮都讓你找不到。。。。。。。。。。。。
53樓
n年前買的 ,渣的不能再渣了 ,要麼買口徑大些自動尋星的,要麼買便宜的 ,200塊錢的 跟這款一樣,都是玩具,與其800買個玩具,不如200入。
52樓
18小時前
買一個m42口轉接環可以接相機了。這個望遠鏡自帶m42口,全畫幅接上去會有一個大黑圈。無法全部覆蓋相場。
51樓
20小時前
前兩天比較通透能看見好幾顆行星
50樓
21小時前
腿不穩,去年亞馬遜400對多買的
49樓
21小時前
哎,有個7/8成新的,買來隻玩過三四次,400元出,坐标安徽。
48樓
21小時前
信達 小黑吧
47樓
21小時前
是的啊,一般人拍拍月面、星軌、銀河就夠玩很久了
46樓
21小時前
深空自家用設備的确不适合,光是電跟赤道儀就夠折騰了,有些時候還需要一定的多幀合成知識,就隻因為家用天文望遠鏡尤其是折射鏡的通光量是硬傷,需要從其他方面入手彌補,最後就算你輔助措施做足了,拍M41這種大星雲也就一個指甲蓋的大小,很容易打擊生産積極性的...
45樓
22小時前
謝謝……………補丁補丁補丁
44樓
22小時前
看霧霾嗎。。。。。
43樓
22小時前
小時候一直想買可以窮。等大了環境都污染了全是工廠。已經沒意義看星空了。
42樓
22小時前
5
老不正經:
那如何看待佳能的EOS 60Da和尼康的D810A?其實我覺得樓上上的意思是在手邊隻有普通單反的前提下選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比較合适。
舉報頂(0)踩(0)@TA回複
6
一大碗蘑菇湯:
你用過帶a的就知道了,他并不是給你日常使用的,你日常拍是發紅的,就算自定義白平衡也改不回來,那是專門的天文用途的相機,當然跟冷凍ccd一比效果一個天一個地,但是價格卻不便宜,所以并不推薦
舉報頂(0)踩(0)@TA回複
7
老不正經:
冷凍ccd在長時間曝光時可以避免感光器件過熱造成的噪聲過高從而影響效果,而對于曝光時間很短特别是月亮這種曝光極短的拍攝目标應該沒什麼優勢吧?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有誤?
舉報頂(0)踩(0)@TA回複
對啊,所以說月面和行星用的是攝像頭拍攝嘛,用截取視頻疊加的方法
41樓
22小時前
直接當場擊斃
40樓
5
s5689412:
也許人家要拍的不是行星……
舉報頂(0)踩(0)@TA回複
不要亂講,我可是正經人
所以能看到幾百米之外的小區窗戶麼?
39樓
22小時前
同求,初級入門的
38樓
22小時前
冷凍ccd在長時間曝光時可以避免感光器件過熱造成的噪聲過高從而影響效果,而對于曝光時間很短特别是月亮這種曝光極短的拍攝目标應該沒什麼優勢吧?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有誤?
37樓
23小時前
“EOS 60Da采用對H-α光線(656納米)透射率更高的新型低通濾鏡,能夠更出色地捕捉星雲的形狀和範圍。約1800萬有效像素CMOS圖像感應器配合DIGIC 4數字影像處理器實現低噪點,适合經常需要長時間曝光的天文攝影。※對H-α光線(656納米)的透射率約是EOS 60D的3倍,拍攝具有大量紅外反射光線的普通被攝體時,所拍攝的照片比實際物體偏紅。由于無法獲得正确的色彩平衡,因此不建議拍攝普通被攝體。”這是60da的官方介紹,可以參考一下
36樓
所以我也說了不是行星要求比較高,這個鏡子買了就是浪費
35樓
你用過帶a的就知道了,他并不是給你日常使用的,你日常拍是發紅的,就算自定義白平衡也改不回來,那是專門的天文用途的相機,當然跟冷凍ccd一比效果一個天一個地,但是價格卻不便宜,所以并不推薦
34樓
23小時前
90EQ,入門可以了
33樓
那如何看待佳能的EOS 60Da和尼康的D810A?其實我覺得樓上上的意思是在手邊隻有普通單反的前提下選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比較合适。
32樓
1
Helmut:
這種别買,雖說便宜,但是天生缺陷難,說不定還打擊你天文愛好的興趣。
舉報頂(1)踩(0)@TA回複
求推薦,初級愛好者
31樓
23小時前
老老實實拍對面,這才是正道
30樓
除了看對面 還能有其他用途?~ .
29樓
23小時前
有霧霾.妹子都看不見還看星?教你們一個不用花錢就能看星星的辦法,找一個大棒子,狠狠地往頭上打
28樓
明白人。。。。。
27樓
23小時前
好是好,就是哥現在結婚了...
,
TOP1
04-05 12:58
一大碗蘑菇湯
其實全畫幅接天文相機不怎麼好,因為行星攝影要求畫幅小,才能放大倍數大,一般用折射鏡都是拍星野或者深空,施卡或者馬卡才是拍行星或者月面(焦距長),還要配合專門的攝像頭(就是攝像頭,還是黑白的,顔色要後期疊加)深空攝影入門要求又非常高,随便拍拍拍不出什麼東西,一個是電跟,一個是赤道儀,對鏡子本身也最好是apo的不然星點色差比較嚴重,還有就是單反本身對宇宙光線的接受效率比較低,因為在攝影上這些光線都屬于廢光,專業的冷凍ccd的曝光效果比單反好一倍以上,最後一個就是環境問題了。想拍深空或者星雲這些在大城市或者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是不要想了光污染太嚴重,行星對光污染的要求低一些但是太嚴重了也不行,何況行星目标比較少,不要想着有了望遠鏡全宇宙的星星都能看,事實上能看的隻有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都比較勉強,太陽要專門的觀測工具,所以要想清楚要不要入坑。再普及一下,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并不是焦距而且口徑,口徑越大理論的放大倍數越大,一般是口徑乘以2,比如這個是80的那極限倍數一般是160,當然這也跟望遠鏡的光學素質和用料結構有關系,隻是一個參考,比如80CM的apo極限放大能達到200倍
舉報頂(37)踩(0)@TA回複
TOP2
22小時前
澤西1
小時候一直想買可以窮。等大了環境都污染了全是工廠。已經沒意義看星空了。
舉報頂(4)踩(0)@TA回複
TOP3
22小時前
Eclipse_-
直接當場擊斃
舉報頂(2)踩(0)@TA回複
TOP4
15小時前
溫暖的刀鋒
買回來千萬注意查看配件是否少。之前幫同事在京東買了一個,結果過了段時間告訴我說尋星鏡的支架沒有,無法安裝。我怕他搞錯,專門找了這款的圖片給他看,告訴他哪個是支架。他很肯定地說支架就是沒有,到收到貨的時候的确是未開封的。所以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舉報頂(1)踩(0)@TA回複
TOP5
23小時前
泡紅茶的貓
明白人。。。。。
舉報頂(1)踩(0)@TA回複
TOP6
23小時前
老江桑
好是好,就是哥現在結婚了...
舉報頂(1)踩(0)@TA回複
TOP7
23小時前
Helmut
這種别買,雖說便宜,但是天生缺陷難,說不定還打擊你天文愛好的興趣。
舉報頂(1)踩(0)@TA回複
TOP8
23小時前
三炆魚
人家還以為你要炮打天安門,把你抓起來
舉報頂(1)踩(0)@TA回複
TOP9
04-05 13:00
bjccu
家裡有一台星特朗的,去年亞馬遜打折買的,說明書太簡單了,看不懂,到現在也安裝不上。
舉報頂(1)踩(0)@TA回複
TOP10
15小時前
ruilw
成都 想想還是算了 看毛啊!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11
17小時前
取名可難
1
Eclipse_-:
能接相機就厲害了!
舉報頂(0)踩(0)@TA回複
2
一大碗蘑菇湯:
能接,不要裝目鏡,用一個轉接環
舉報頂(0)踩(0)@TA回複
展開隐藏樓層
3
夢飛船:
真能接嗎?很想下手了,nikonD700能接的望遠鏡有好推薦嗎?
舉報頂(0)踩(0)@TA回複
4
一大碗蘑菇湯:
其實全畫幅接天文相機不怎麼好,因為行星攝影要求畫幅小,才能放大倍數大,一般用折射鏡都是拍星野或者深空,施卡或者馬卡才是拍行星或者月面(焦距長),還要配合專門的攝像頭(就是攝像頭,還是黑白的,顔色要後期疊加)深空攝影入門要求又非常高,随便拍拍拍不出什麼東西,一個是電跟,一個是赤道儀,對鏡子本身也最好是apo的不然星點色差比較嚴重,還有就是單反本身對宇宙光線的接受效率比較低,因為在攝影上這些光線都屬于廢光,專業的冷凍ccd的曝光效果比單反好一倍以上,最後一個就是環境問題了。想拍深空或者星雲這些在大城市或者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是不要想了光污染太嚴重,行星對光污染的要求低一些但是太嚴重了也不行,何況行星目标比較少,不要想着有了望遠鏡全宇宙的星星都能看,事實上能看的隻有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都比較勉強,太陽要專門的觀測工具,所以要想清楚要不要入坑。再普及一下,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并不是焦距而且口徑,口徑越大理論的放大倍數越大,一般是口徑乘以2,比如這個是80的那極限倍數一般是160,當然這也跟望遠鏡的光學素質和用料結構有關系,隻是一個參考,比如80CM的apo極限放大能達到200倍
舉報頂(37)踩(0)@TA回複
5
夢飛船:
這個解毒讓人半個世紀都不敢碰深空攝影,還是拍妹子吧。[認真聽講]
舉報頂(0)踩(0)@TA回複
6
銀鍠吞佛(爆料人):
深空自家用設備的确不适合,光是電跟赤道儀就夠折騰了,有些時候還需要一定的多幀合成知識,就隻因為家用天文望遠鏡尤其是折射鏡的通光量是硬傷,需要從其他方面入手彌補,最後就算你輔助措施做足了,拍M41這種大星雲也就一個指甲蓋的大小,很容易打擊生産積極性的...
舉報頂(0)踩(0)@TA回複
這款還敢接相機。。。。。。。 月亮都讓你找不到。。。。。。。。。。。。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12
17小時前
取名可難
n年前買的 ,渣的不能再渣了 ,要麼買口徑大些自動尋星的,要麼買便宜的 ,200塊錢的 跟這款一樣,都是玩具,與其800買個玩具,不如200入。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13
18小時前
doraone
買一個m42口轉接環可以接相機了。這個望遠鏡自帶m42口,全畫幅接上去會有一個大黑圈。無法全部覆蓋相場。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14
20小時前
臭臭冬瓜
前兩天比較通透能看見好幾顆行星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15
21小時前
土豆炖唐僧
腿不穩,去年亞馬遜400對多買的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16
21小時前
包包大人之夢人
哎,有個7/8成新的,買來隻玩過三四次,400元出,坐标安徽。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17
21小時前
Helmut
信達 小黑吧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18
21小時前
白日做夢須縱酒
1
Eclipse_-:
能接相機就厲害了!
舉報頂(0)踩(0)@TA回複
2
一大碗蘑菇湯:
能接,不要裝目鏡,用一個轉接環
舉報頂(0)踩(0)@TA回複
展開隐藏樓層
3
夢飛船:
真能接嗎?很想下手了,nikonD700能接的望遠鏡有好推薦嗎?
舉報頂(0)踩(0)@TA回複
4
一大碗蘑菇湯:
其實全畫幅接天文相機不怎麼好,因為行星攝影要求畫幅小,才能放大倍數大,一般用折射鏡都是拍星野或者深空,施卡或者馬卡才是拍行星或者月面(焦距長),還要配合專門的攝像頭(就是攝像頭,還是黑白的,顔色要後期疊加)深空攝影入門要求又非常高,随便拍拍拍不出什麼東西,一個是電跟,一個是赤道儀,對鏡子本身也最好是apo的不然星點色差比較嚴重,還有就是單反本身對宇宙光線的接受效率比較低,因為在攝影上這些光線都屬于廢光,專業的冷凍ccd的曝光效果比單反好一倍以上,最後一個就是環境問題了。想拍深空或者星雲這些在大城市或者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是不要想了光污染太嚴重,行星對光污染的要求低一些但是太嚴重了也不行,何況行星目标比較少,不要想着有了望遠鏡全宇宙的星星都能看,事實上能看的隻有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都比較勉強,太陽要專門的觀測工具,所以要想清楚要不要入坑。再普及一下,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并不是焦距而且口徑,口徑越大理論的放大倍數越大,一般是口徑乘以2,比如這個是80的那極限倍數一般是160,當然這也跟望遠鏡的光學素質和用料結構有關系,隻是一個參考,比如80CM的apo極限放大能達到200倍
舉報頂(37)踩(0)@TA回複
5
夢飛船:
這個解毒讓人半個世紀都不敢碰深空攝影,還是拍妹子吧。[認真聽講]
舉報頂(0)踩(0)@TA回複
6
銀鍠吞佛(爆料人):
深空自家用設備的确不适合,光是電跟赤道儀就夠折騰了,有些時候還需要一定的多幀合成知識,就隻因為家用天文望遠鏡尤其是折射鏡的通光量是硬傷,需要從其他方面入手彌補,最後就算你輔助措施做足了,拍M41這種大星雲也就一個指甲蓋的大小,很容易打擊生産積極性的...
舉報頂(0)踩(0)@TA回複
是的啊,一般人拍拍月面、星軌、銀河就夠玩很久了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19
21小時前
銀鍠吞佛(爆料人)
1
Eclipse_-:
能接相機就厲害了!
舉報頂(0)踩(0)@TA回複
2
一大碗蘑菇湯:
能接,不要裝目鏡,用一個轉接環
舉報頂(0)踩(0)@TA回複
展開隐藏樓層
3
夢飛船:
真能接嗎?很想下手了,nikonD700能接的望遠鏡有好推薦嗎?
舉報頂(0)踩(0)@TA回複
4
一大碗蘑菇湯:
其實全畫幅接天文相機不怎麼好,因為行星攝影要求畫幅小,才能放大倍數大,一般用折射鏡都是拍星野或者深空,施卡或者馬卡才是拍行星或者月面(焦距長),還要配合專門的攝像頭(就是攝像頭,還是黑白的,顔色要後期疊加)深空攝影入門要求又非常高,随便拍拍拍不出什麼東西,一個是電跟,一個是赤道儀,對鏡子本身也最好是apo的不然星點色差比較嚴重,還有就是單反本身對宇宙光線的接受效率比較低,因為在攝影上這些光線都屬于廢光,專業的冷凍ccd的曝光效果比單反好一倍以上,最後一個就是環境問題了。想拍深空或者星雲這些在大城市或者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是不要想了光污染太嚴重,行星對光污染的要求低一些但是太嚴重了也不行,何況行星目标比較少,不要想着有了望遠鏡全宇宙的星星都能看,事實上能看的隻有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都比較勉強,太陽要專門的觀測工具,所以要想清楚要不要入坑。再普及一下,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并不是焦距而且口徑,口徑越大理論的放大倍數越大,一般是口徑乘以2,比如這個是80的那極限倍數一般是160,當然這也跟望遠鏡的光學素質和用料結構有關系,隻是一個參考,比如80CM的apo極限放大能達到200倍
舉報頂(37)踩(0)@TA回複
5
夢飛船:
這個解毒讓人半個世紀都不敢碰深空攝影,還是拍妹子吧。[認真聽講]
舉報頂(0)踩(0)@TA回複
深空自家用設備的确不适合,光是電跟赤道儀就夠折騰了,有些時候還需要一定的多幀合成知識,就隻因為家用天文望遠鏡尤其是折射鏡的通光量是硬傷,需要從其他方面入手彌補,最後就算你輔助措施做足了,拍M41這種大星雲也就一個指甲蓋的大小,很容易打擊生産積極性的...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20
22小時前
lewislau8432
謝謝……………補丁補丁補丁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21
22小時前
wayne9119
看霧霾嗎。。。。。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22
22小時前
一大碗蘑菇湯
1
Eclipse_-:
能接相機就厲害了!
舉報頂(0)踩(0)@TA回複
2
一大碗蘑菇湯:
能接,不要裝目鏡,用一個轉接環
舉報頂(0)踩(0)@TA回複
展開隐藏樓層
3
夢飛船:
真能接嗎?很想下手了,nikonD700能接的望遠鏡有好推薦嗎?
舉報頂(0)踩(0)@TA回複
4
一大碗蘑菇湯:
其實全畫幅接天文相機不怎麼好,因為行星攝影要求畫幅小,才能放大倍數大,一般用折射鏡都是拍星野或者深空,施卡或者馬卡才是拍行星或者月面(焦距長),還要配合專門的攝像頭(就是攝像頭,還是黑白的,顔色要後期疊加)深空攝影入門要求又非常高,随便拍拍拍不出什麼東西,一個是電跟,一個是赤道儀,對鏡子本身也最好是apo的不然星點色差比較嚴重,還有就是單反本身對宇宙光線的接受效率比較低,因為在攝影上這些光線都屬于廢光,專業的冷凍ccd的曝光效果比單反好一倍以上,最後一個就是環境問題了。想拍深空或者星雲這些在大城市或者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是不要想了光污染太嚴重,行星對光污染的要求低一些但是太嚴重了也不行,何況行星目标比較少,不要想着有了望遠鏡全宇宙的星星都能看,事實上能看的隻有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都比較勉強,太陽要專門的觀測工具,所以要想清楚要不要入坑。再普及一下,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并不是焦距而且口徑,口徑越大理論的放大倍數越大,一般是口徑乘以2,比如這個是80的那極限倍數一般是160,當然這也跟望遠鏡的光學素質和用料結構有關系,隻是一個參考,比如80CM的apo極限放大能達到200倍
舉報頂(37)踩(0)@TA回複
5
老不正經:
那如何看待佳能的EOS 60Da和尼康的D810A?其實我覺得樓上上的意思是在手邊隻有普通單反的前提下選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比較合适。
舉報頂(0)踩(0)@TA回複
6
一大碗蘑菇湯:
你用過帶a的就知道了,他并不是給你日常使用的,你日常拍是發紅的,就算自定義白平衡也改不回來,那是專門的天文用途的相機,當然跟冷凍ccd一比效果一個天一個地,但是價格卻不便宜,所以并不推薦
舉報頂(0)踩(0)@TA回複
7
老不正經:
冷凍ccd在長時間曝光時可以避免感光器件過熱造成的噪聲過高從而影響效果,而對于曝光時間很短特别是月亮這種曝光極短的拍攝目标應該沒什麼優勢吧?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有誤?
舉報頂(0)踩(0)@TA回複
對啊,所以說月面和行星用的是攝像頭拍攝嘛,用截取視頻疊加的方法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23
22小時前
leeguard
同求,初級入門的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24
22小時前
老不正經
1
Eclipse_-:
能接相機就厲害了!
舉報頂(0)踩(0)@TA回複
2
一大碗蘑菇湯:
能接,不要裝目鏡,用一個轉接環
舉報頂(0)踩(0)@TA回複
展開隐藏樓層
3
夢飛船:
真能接嗎?很想下手了,nikonD700能接的望遠鏡有好推薦嗎?
舉報頂(0)踩(0)@TA回複
4
一大碗蘑菇湯:
其實全畫幅接天文相機不怎麼好,因為行星攝影要求畫幅小,才能放大倍數大,一般用折射鏡都是拍星野或者深空,施卡或者馬卡才是拍行星或者月面(焦距長),還要配合專門的攝像頭(就是攝像頭,還是黑白的,顔色要後期疊加)深空攝影入門要求又非常高,随便拍拍拍不出什麼東西,一個是電跟,一個是赤道儀,對鏡子本身也最好是apo的不然星點色差比較嚴重,還有就是單反本身對宇宙光線的接受效率比較低,因為在攝影上這些光線都屬于廢光,專業的冷凍ccd的曝光效果比單反好一倍以上,最後一個就是環境問題了。想拍深空或者星雲這些在大城市或者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是不要想了光污染太嚴重,行星對光污染的要求低一些但是太嚴重了也不行,何況行星目标比較少,不要想着有了望遠鏡全宇宙的星星都能看,事實上能看的隻有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都比較勉強,太陽要專門的觀測工具,所以要想清楚要不要入坑。再普及一下,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并不是焦距而且口徑,口徑越大理論的放大倍數越大,一般是口徑乘以2,比如這個是80的那極限倍數一般是160,當然這也跟望遠鏡的光學素質和用料結構有關系,隻是一個參考,比如80CM的apo極限放大能達到200倍
舉報頂(37)踩(0)@TA回複
5
老不正經:
那如何看待佳能的EOS 60Da和尼康的D810A?其實我覺得樓上上的意思是在手邊隻有普通單反的前提下選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比較合适。
舉報頂(0)踩(0)@TA回複
6
一大碗蘑菇湯:
你用過帶a的就知道了,他并不是給你日常使用的,你日常拍是發紅的,就算自定義白平衡也改不回來,那是專門的天文用途的相機,當然跟冷凍ccd一比效果一個天一個地,但是價格卻不便宜,所以并不推薦
舉報頂(0)踩(0)@TA回複
冷凍ccd在長時間曝光時可以避免感光器件過熱造成的噪聲過高從而影響效果,而對于曝光時間很短特别是月亮這種曝光極短的拍攝目标應該沒什麼優勢吧?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有誤?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25
23小時前
一大碗蘑菇湯
1
Eclipse_-:
能接相機就厲害了!
舉報頂(0)踩(0)@TA回複
2
一大碗蘑菇湯:
能接,不要裝目鏡,用一個轉接環
舉報頂(0)踩(0)@TA回複
展開隐藏樓層
3
夢飛船:
真能接嗎?很想下手了,nikonD700能接的望遠鏡有好推薦嗎?
舉報頂(0)踩(0)@TA回複
4
一大碗蘑菇湯:
其實全畫幅接天文相機不怎麼好,因為行星攝影要求畫幅小,才能放大倍數大,一般用折射鏡都是拍星野或者深空,施卡或者馬卡才是拍行星或者月面(焦距長),還要配合專門的攝像頭(就是攝像頭,還是黑白的,顔色要後期疊加)深空攝影入門要求又非常高,随便拍拍拍不出什麼東西,一個是電跟,一個是赤道儀,對鏡子本身也最好是apo的不然星點色差比較嚴重,還有就是單反本身對宇宙光線的接受效率比較低,因為在攝影上這些光線都屬于廢光,專業的冷凍ccd的曝光效果比單反好一倍以上,最後一個就是環境問題了。想拍深空或者星雲這些在大城市或者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是不要想了光污染太嚴重,行星對光污染的要求低一些但是太嚴重了也不行,何況行星目标比較少,不要想着有了望遠鏡全宇宙的星星都能看,事實上能看的隻有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都比較勉強,太陽要專門的觀測工具,所以要想清楚要不要入坑。再普及一下,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并不是焦距而且口徑,口徑越大理論的放大倍數越大,一般是口徑乘以2,比如這個是80的那極限倍數一般是160,當然這也跟望遠鏡的光學素質和用料結構有關系,隻是一個參考,比如80CM的apo極限放大能達到200倍
舉報頂(37)踩(0)@TA回複
5
老不正經:
那如何看待佳能的EOS 60Da和尼康的D810A?其實我覺得樓上上的意思是在手邊隻有普通單反的前提下選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比較合适。
舉報頂(0)踩(0)@TA回複
“EOS 60Da采用對H-α光線(656納米)透射率更高的新型低通濾鏡,能夠更出色地捕捉星雲的形狀和範圍。約1800萬有效像素CMOS圖像感應器配合DIGIC 4數字影像處理器實現低噪點,适合經常需要長時間曝光的天文攝影。※對H-α光線(656納米)的透射率約是EOS 60D的3倍,拍攝具有大量紅外反射光線的普通被攝體時,所拍攝的照片比實際物體偏紅。由于無法獲得正确的色彩平衡,因此不建議拍攝普通被攝體。”這是60da的官方介紹,可以參考一下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26
23小時前
一大碗蘑菇湯
1
Eclipse_-:
能接相機就厲害了!
舉報頂(0)踩(0)@TA回複
2
一大碗蘑菇湯:
能接,不要裝目鏡,用一個轉接環
舉報頂(0)踩(0)@TA回複
展開隐藏樓層
3
夢飛船:
真能接嗎?很想下手了,nikonD700能接的望遠鏡有好推薦嗎?
舉報頂(0)踩(0)@TA回複
4
一大碗蘑菇湯:
其實全畫幅接天文相機不怎麼好,因為行星攝影要求畫幅小,才能放大倍數大,一般用折射鏡都是拍星野或者深空,施卡或者馬卡才是拍行星或者月面(焦距長),還要配合專門的攝像頭(就是攝像頭,還是黑白的,顔色要後期疊加)深空攝影入門要求又非常高,随便拍拍拍不出什麼東西,一個是電跟,一個是赤道儀,對鏡子本身也最好是apo的不然星點色差比較嚴重,還有就是單反本身對宇宙光線的接受效率比較低,因為在攝影上這些光線都屬于廢光,專業的冷凍ccd的曝光效果比單反好一倍以上,最後一個就是環境問題了。想拍深空或者星雲這些在大城市或者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是不要想了光污染太嚴重,行星對光污染的要求低一些但是太嚴重了也不行,何況行星目标比較少,不要想着有了望遠鏡全宇宙的星星都能看,事實上能看的隻有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都比較勉強,太陽要專門的觀測工具,所以要想清楚要不要入坑。再普及一下,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并不是焦距而且口徑,口徑越大理論的放大倍數越大,一般是口徑乘以2,比如這個是80的那極限倍數一般是160,當然這也跟望遠鏡的光學素質和用料結構有關系,隻是一個參考,比如80CM的apo極限放大能達到200倍
舉報頂(37)踩(0)@TA回複
5
s5689412:
也許人家要拍的不是行星……
舉報頂(0)踩(0)@TA回複
所以我也說了不是行星要求比較高,這個鏡子買了就是浪費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27
23小時前
一大碗蘑菇湯
1
Eclipse_-:
能接相機就厲害了!
舉報頂(0)踩(0)@TA回複
2
一大碗蘑菇湯:
能接,不要裝目鏡,用一個轉接環
舉報頂(0)踩(0)@TA回複
展開隐藏樓層
3
夢飛船:
真能接嗎?很想下手了,nikonD700能接的望遠鏡有好推薦嗎?
舉報頂(0)踩(0)@TA回複
4
一大碗蘑菇湯:
其實全畫幅接天文相機不怎麼好,因為行星攝影要求畫幅小,才能放大倍數大,一般用折射鏡都是拍星野或者深空,施卡或者馬卡才是拍行星或者月面(焦距長),還要配合專門的攝像頭(就是攝像頭,還是黑白的,顔色要後期疊加)深空攝影入門要求又非常高,随便拍拍拍不出什麼東西,一個是電跟,一個是赤道儀,對鏡子本身也最好是apo的不然星點色差比較嚴重,還有就是單反本身對宇宙光線的接受效率比較低,因為在攝影上這些光線都屬于廢光,專業的冷凍ccd的曝光效果比單反好一倍以上,最後一個就是環境問題了。想拍深空或者星雲這些在大城市或者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是不要想了光污染太嚴重,行星對光污染的要求低一些但是太嚴重了也不行,何況行星目标比較少,不要想着有了望遠鏡全宇宙的星星都能看,事實上能看的隻有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都比較勉強,太陽要專門的觀測工具,所以要想清楚要不要入坑。再普及一下,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并不是焦距而且口徑,口徑越大理論的放大倍數越大,一般是口徑乘以2,比如這個是80的那極限倍數一般是160,當然這也跟望遠鏡的光學素質和用料結構有關系,隻是一個參考,比如80CM的apo極限放大能達到200倍
舉報頂(37)踩(0)@TA回複
5
老不正經:
那如何看待佳能的EOS 60Da和尼康的D810A?其實我覺得樓上上的意思是在手邊隻有普通單反的前提下選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比較合适。
舉報頂(0)踩(0)@TA回複
你用過帶a的就知道了,他并不是給你日常使用的,你日常拍是發紅的,就算自定義白平衡也改不回來,那是專門的天文用途的相機,當然跟冷凍ccd一比效果一個天一個地,但是價格卻不便宜,所以并不推薦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28
23小時前
我愛小鱿魚
90EQ,入門可以了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29
23小時前
老不正經
1
Eclipse_-:
能接相機就厲害了!
舉報頂(0)踩(0)@TA回複
2
一大碗蘑菇湯:
能接,不要裝目鏡,用一個轉接環
舉報頂(0)踩(0)@TA回複
展開隐藏樓層
3
夢飛船:
真能接嗎?很想下手了,nikonD700能接的望遠鏡有好推薦嗎?
舉報頂(0)踩(0)@TA回複
4
一大碗蘑菇湯:
其實全畫幅接天文相機不怎麼好,因為行星攝影要求畫幅小,才能放大倍數大,一般用折射鏡都是拍星野或者深空,施卡或者馬卡才是拍行星或者月面(焦距長),還要配合專門的攝像頭(就是攝像頭,還是黑白的,顔色要後期疊加)深空攝影入門要求又非常高,随便拍拍拍不出什麼東西,一個是電跟,一個是赤道儀,對鏡子本身也最好是apo的不然星點色差比較嚴重,還有就是單反本身對宇宙光線的接受效率比較低,因為在攝影上這些光線都屬于廢光,專業的冷凍ccd的曝光效果比單反好一倍以上,最後一個就是環境問題了。想拍深空或者星雲這些在大城市或者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是不要想了光污染太嚴重,行星對光污染的要求低一些但是太嚴重了也不行,何況行星目标比較少,不要想着有了望遠鏡全宇宙的星星都能看,事實上能看的隻有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都比較勉強,太陽要專門的觀測工具,所以要想清楚要不要入坑。再普及一下,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并不是焦距而且口徑,口徑越大理論的放大倍數越大,一般是口徑乘以2,比如這個是80的那極限倍數一般是160,當然這也跟望遠鏡的光學素質和用料結構有關系,隻是一個參考,比如80CM的apo極限放大能達到200倍
舉報頂(37)踩(0)@TA回複
那如何看待佳能的EOS 60Da和尼康的D810A?其實我覺得樓上上的意思是在手邊隻有普通單反的前提下選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比較合适。
舉報頂(0)踩(0)@TA回複
TOP30
23小時前
lewislau8432
1
Helmut:
這種别買,雖說便宜,但是天生缺陷難,說不定還打擊你天文愛好的興趣。
舉報頂(1)踩(0)@TA回複
求推薦,初級愛好者
舉報頂(0)踩(0)@TA回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