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古人對近視是怎麼辦的

古人對近視是怎麼辦的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24 13:34:22

文|邱俊霖

古人對近視是怎麼辦的(在科技并不發達的古代)1

杜甫在《小寒食舟中作》中曾提到“老年花似霧中看”,說的是年紀大了後,連賞花這樣美好的事都要受到視力下降的幹擾。看來,一旦上了年紀便難以抵抗視力的衰退,今人如此,古人亦然。可是,在科技并不發達的古代,有老花或近視的人該如何解決閱讀的問題呢?

其實古人很早便知道用凸透鏡來幫助閱讀。成書于戰國時期的《墨經》就記載了許多有關光和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的論述。在漢代以及魏晉時期的考古挖掘中都出土過水晶石制作的凸透鏡,說明我國古人至遲在漢代就能用水晶石加工磨制具有放大功能的鏡片了。

到了宋代,水晶鏡片已廣泛運用于生活中。北宋仁宗年間的進士史沆,是蘇轼的父親蘇洵的同鄉兼朋友,有史書記載,他在判案的時候,就用水晶制成的鏡片閱讀案卷。不過,這種鏡片形制不是我們熟知的眼鏡,而是無鏡架的單個鏡片,使用時用手拿着,就像使用放大鏡。

至于人們常說的“眼鏡”的雛形,出現年代大概在南宋。明末清初的學者張自烈在其著作《正字通》中解釋道:“叆叇(ài dài)即眼鏡。”同時代的方以智在《通雅》中也有類似記載:“叆叇,眼鏡也。”而叆叇一詞的身影在宋代著作中便已出現。

南宋學者趙希鹄在其著作《洞天清錄》中記載:“叆叇,老人不辨細書,以此掩目則明。”這裡的“叆叇”顯然便是幫助老花眼患者閱讀的工具。此外,南宋學者祝穆在《方輿勝覽》中曾提到“滿刺加國出叆叇”。由此可見,在南宋末期,中國的“眼鏡”中至少有一部分是舶來品。“叆叇”原是形容濃雲遮日的樣子,古人之所以将眼鏡命名為叆叇,通常被認為是翻譯自阿拉伯語。

雖然水晶鏡片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很早,不過西方人卻讓鏡片能夠更好地戴在臉上。目前公認最早的眼鏡于13世紀出現在意大利,實際上,當時并沒有可靠的驗光技術,所謂的眼鏡也不過是兩片連在一起的放大鏡,連支撐的鏡腿都沒有。

明朝初期,從西方傳入了不少的西洋眼鏡“叆叇”。明朝景泰年間的進士張甯在其著述《方洲雜言》中提到他見過兩副眼鏡,其中參政孫景章還告訴他,自己的眼鏡是用良馬從胡商那裡換來的。這說明,在明代中葉西洋眼鏡價格不菲。

古人對近視是怎麼辦的(在科技并不發達的古代)2

在當時,眼鏡的佩戴方法也很原始。明代畫家仇英繪制的《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就有一位老者戴着一副眼鏡,坐在挂有“兌換金珠”招牌的金店門口,這副眼鏡并沒有挂于耳朵上的兩條鏡腿,而是直接夾在鼻梁上。

但将眼鏡夾在鼻梁上會影響呼吸,所以佩戴眼鏡的方式需要不斷改良。明代後期的田藝蘅在《留青日劄叆叇》中提到眼鏡時寫道:“中用绫絹聯之,縛于腦後。”就說到了明代後期,人們已經通過在鏡架兩端系線,然後将線挂于耳朵上或者縛于腦後來固定眼鏡了。這種戴眼鏡的方式一直延續到了清代中期。

說到底,16世紀以前的眼鏡,隻能算是挂在臉上的放大鏡,并不适宜長期佩戴。對于近視眼來說,在臉上戴個放大鏡實在沒多大用處,于是,人們對于眼鏡的功能還在不斷探索。明代後期,中國本土的眼鏡制造工藝發展迅速。

古人對近視是怎麼辦的(在科技并不發達的古代)3

晚明學者張萱在其著作《疑耀》中提道:“閩廣之間有制眼鏡者,老人目豁,以懸目中,則毫發立睹。”當時的福建、廣東等地,已經出現了專門從事制作眼鏡的手工藝者。此外,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有一本繪制于清代的《蘇州市景商業圖冊》,裡面有30餘幅明末蘇州街景圖,其中一幅畫中出現了一家“益美齋精制水晶眼鏡鋪”,裡面便有一人在配眼鏡,這應該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眼鏡店了。

此外,明末清初時,蘇州還出現了一位名叫孫雲球的傑出技師。他将學來的簡略且原始的光學知識具體化,成功制作出了各種凹凸透鏡,同時又掌握了一套“随目對鏡”的原始驗光方法,可以按照人的年齡和不同的視力研制出老花、近視等品種的鏡片,把我國的眼鏡制造工藝推向了一個新的高點。

随着工藝的進步,不僅有老花眼的老人可以戴老花鏡,近視的年輕人也可以戴眼鏡了。到了清代初年,眼鏡的價格一路走低。明末清初的學者葉夢珠在《閱世編》當中寫道:“近來蘇杭人多制造之,遍地販賣,人人可得”,也就是說,在清朝初年,眼鏡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古人對近視是怎麼辦的(在科技并不發達的古代)4

據說雍正皇帝很喜歡戴眼鏡,他擁有的眼鏡數量保守估計有三十餘副。不過,作為雍正皇帝繼承者的乾隆皇帝,卻十分抗拒戴眼鏡。直到88歲高齡,乾隆皇帝還寫道:“古稀過十還增八,眼鏡人人獻百方。借物為明非善策,蠅頭弗見究何妨。”表現出對戴眼鏡的“不屑”。

雖然乾隆皇帝對眼鏡很不待見,但同時代的西方人卻對眼鏡相當歡迎。18世紀50年代,西方已經出現了帶有鏡腿的完整眼鏡架。1784年,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了雙焦距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至此,眼鏡的最終形态基本定型,後來除部分技術的進步,眼鏡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形态基本上已無太大區别了。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