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什麼時候吃餃子

什麼時候吃餃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6 09:28:41

餃子,是我國人民歡度新春的傳統食品,尤其是北方,人們習慣于包餃子過年。

什麼時候吃餃子(過年為何要吃餃子)1

古時,一位叫蘇巧生的禦廚技藝高超。一年臘月廿九,為皇上做了99種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是夜,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樣菜,即可回去與親人團聚了。”翌日,蘇巧生正為如何做好最後一樣飯菜發愁時,突然看到案上有餘下的羊肉和菜,便将其混合剁碎,擱上調料,用白面包了許多小角角,置于鍋裡煮熟,奉給皇上。誰知皇上食後龍顔大悅,忙問:“此乃何菜?”蘇巧生脫口而出:“角食也。”之後,民間便流傳過年包“角食”吃,這就是民間傳說的過年包餃子的由來。

餃子有許多别稱,如“角子”、“扁食”、“餃兒”、“水點心”、“煮饽饽”等,源于南北朝至唐代的“偃月形馄饨”。1968年新疆吐魯番發掘的唐代墓葬中就發現了幾隻似偃月的餃子。北宋時餃子稱作角子,北方人稱“角”為“交”,而叫“餃子”。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有關于皇帝邊吃餃子邊看歌舞的記載。明代餃子别稱“粉角”、“餃餌”等。至清代時,過年吃餃子在京城已甚為普遍。清代《燕京歲時記》載:“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作角食而食之,謂之煮饽饽,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從此,餃子作為“賀歲”食品,相沿承襲,流傳至今。

餃子謎為謎苑中的一朵奇葩。有一謎語,其謎面為:“一群水天鵝,撲通撲通都下河。”讓你打一食品,不難猜出其謎底為“餃子”。像這樣關于餃子的謎語,在民間就有不少,如謎面:“飛來一群鵝,見水就跳河”、“盆裡作生,碗裡落,紅槍打住個白鹁鸪”、“從南來群鵝,撲通撲通都下河,先下沉,後漂浮”等等。這些謎面的謎底均為“餃子”。新春之際,合家團聚,吃餃子,猜餃子謎,真可謂其樂融融。

餃子風味誘人,牽動了文人雅士的情愫,使之不惜筆墨吟詠贊歎。清代何耳的《水餃》詩:“略同湯餅賽新年,荠菜中含著齒鮮。最是上春三五日,盤餐到處定居先。”詩中把當時水餃的制作、食用情況作了生動的描寫。有一位社會名流品嘗了西安餃子後,情不自禁地題詩贊道:“一餐餃子宴,嘗盡天下鮮,美味甲寰宇,疑是作神仙。”這似乎有些誇張,但卻寫出了餃子這一傳統佳肴之妙趣,​惹​人先嘗為快。

餃子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在民間便流傳着許多餃子的俗語,如:“坐着不如躺着,好吃莫過餃子”、“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無數餃子香”、“送行的餃子,接風的面”等等,這些俗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别有情趣。而一首描寫餃子的鄉謠:“夏令去,秋季過,年節又要奉婆婆,快包煮饽饽。皮兒薄,餡兒多,婆婆吃了笑呵呵,媳婦費張羅。”寫得自然風趣,讓入讀後平添食欲。

小小的餃子蘊含着豐富的飲食文化内涵。除夕零點,古稱“子時”,人們要吃除夕晚上包好的餃子,取其“更歲交子”(新舊年交替自子時起)之意,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财進寶”之寓。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進去,用以寄托人們對新年的祈望。如在餃子餡中放紅糖,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在餃子餡中放花生,寓意“長生不老”。而有的地方過年時,餃子與面條同煮,稱之“銀線吊葫蘆”(葫蘆象征長壽),或呼作“金線穿元寶”,意即“有金有寶”,以讨個好彩頭。

包餃子是一項家庭集體活動:剁餡、和面、包餃子,需大家動手,呈現出和睦、熱鬧的氣氛。時屆新春佳節,阖家歡聚,大家動手包包餃子,情趣盎然,為傳統佳節平添喜慶團圓氣氛。

(作者:缪士毅)

(餘娟摘自《現代養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