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7 01:13:47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1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黎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大多數黎族人都能兼說漢語。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2

過去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1957年在黨和政府幫助下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黎文。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3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黎族總人口數為1463064人。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4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亞、樂東、東方、昌江、白沙、瓊中、五指山等縣市,其餘散居在海南省境内的萬甯、儋(dān)州、屯昌、瓊海等縣市以及貴州等省。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5

“黎”是他稱,是漢民族對黎族的稱呼。“黎”作為今天黎族的族稱,最早見于唐後期劉恂著的《嶺表錄異》一書。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6

關于黎族的族源,過去有多種不同見解。多數人認為,黎族是從古代越族發展而來,特别是和“百越”的一支——“駱越”的關系更為密切。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7

黎族是一個古老的渡海民族,他們對舟船懷有很深厚的感情。黎族造船,以一棵完整的原木作為材料,就地取材,對原木采用整塊刳鑿(kū záo)制作,故名“獨木器”。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8

黎族傳統民居多是簡陋的茅草房,五指山腹地居民住在傳統的船形房屋裡。船形屋以竹木紮架,用茅草覆蓋,以藤條或竹做地闆,離地半公尺左右。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9

黎族幾乎人人都會唱民歌,多能觸景生情,即興歌唱。黎族的舞蹈有《錢鈴雙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濃厚的民族生活氣息。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10

黎族民間樂器有鼻箫、口弓、水箫、洞箫等。鼻箫用鼻孔吹奏,柔和低沉。口弓用薄竹片或銅片制成,節奏自由。水箫音色清脆,音量響亮。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11

黎族傳統社會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體系,處在原始宗教階段的黎族信奉萬物有靈,盛行圖騰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12

在黎族傳統服飾中,黎族婦女常穿直領、無領、無紐對襟上衣,有的地方穿貫頭式上衣,下穿長短不同的筒裙,束發腦後,插以骨簪或銀簪。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13

男子傳統裝束一般結發于額前或腦後,上衣無領、對胸開襟,下着腰布(吊襜),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與女子無多大分别。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14

黎族一般日食三餐,以大米為主,“山欄”香米是黎區特産。黎族男子喜好煙、酒。槟榔是婦女的嗜品,吃時和以貝殼灰,用一種青蒌葉包着吃。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15

黎族人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熱帶水果、冬季瓜菜等特色農業,大大拓寬了緻富門路。這些農産品除供應本地外,還遠銷島外各地。

第一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16

以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表述形式,解讀黎族的曆史源流、人文地理、文學藝術、經濟生産等,讓我們認識、了解了中國少數民族的文化,充實了自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