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難不難寫?如隻是寫成符合格律平仄的四句話,真不難。但要讀者讀完這四句話,并感受到某些強烈的情感,作者則需要在文字與手法上下大功夫不可。下面以例子來分析詳解,詩詞文字要懂得取舍,合理與妥帖為上。
瀑 布--原 作
萬丈懸崖幽谷鳴,一簾飛瀉複奔騰。
排荊湧上長征路,到海猶存拍岸聲。
瀑 布--改 作
識遍天衢濁與清,一流飛瀉出雲層。
漫言落地無消息,到海猶存拍岸聲。
這首詩聲威與氣勢俱有,主要在于第四句相當不錯。可惜通篇讀下來可以發現一個問題,雖有氣勢可餘味不足。仔細品讀研究,造成這種感覺的原因,是前三句不着力。有可提升的空間,尤其在氣脈上看似氣勢足,但都比較虛浮的呼喊式氣勢。意象有而具象不足。
比如第一句“萬丈懸崖幽谷鳴”,以"萬丈懸崖"描寫,看似氣勢不凡,但後三字“幽谷鳴”不響,而且這樣一組合,都是形容詞來表達,而非客觀呈現讓讀者自己感知這種氣勢,作足了勢而叫不響,與啞炮何異,如何給讀者印象?不如割舍掉這無關大局的虛景,以"識遍天衢濁與清"的實情句代之,則可以與結句首尾呼應,激活全盤。
次句的“一簾飛瀉複奔騰”也同理,如何飛瀉,沒有承托,如何奔騰也沒有刻畫,故此這種形容詞方式的描寫也是虛景,給讀者的感官刺激不夠強烈的。而且"簾"字也太小家子氣了,易作"流"如何?末三字“複奔騰”類似可有可無的"調研員",隻是來過個場的泛泛而談,難起什麼作用。
不如以"出雲層"三字代鎮其位,這是對前面“天衢”“飛瀉”描摹刻畫,互相呼應襯托,故此氣象明顯不同,讀者讀完腦海裡會産生比較鮮明的瀑布形象的。雖然“層”字不在其餘兩韻腳的平水韻部上,但讀起來不感到别扭,故此放過這個問題。其實,或可用“白雲驚”或者“出雲驚”代替,但總感覺味道略欠缺,與整首的氣脈上也略有出入,故不用。
原作的第三句在道理與意思上都講得通,幹勁也足,但失之浮誇,很有點大躍進時期高喊"畝産萬斤"的味道。現在是新時期,這種舊式标語口号體應當少用,用多了老幹體嫌疑。
換為"漫言落地無消息"作轉,似乎頗為适宜。這樣寫,既對前面飛瀉的氣勢做總結,也有瀑布落地平緩後,氣勢沒那麼足的現實描寫。而且還遞進一層抖個小包袱,引起讀者好奇心。為何不要說落地後無消息呀?不是落地後成為河流了嘛?這種寫法就多了一層類似浪漫的氛圍。原作的平鋪直叙,到結句給讀者的意外驚奇的味道就弱了。
原作的結句大好,四句中最可取的就是這句,有詩人的出人意料之浪漫思維。這句如大象之足,立地不可動搖。正是因為篇中有此絕響,才能迫使前三句改造自新,跟上隊伍。有這一句,整詩的層次提高很多。
從前面瀑布的威勢氣概到第三句轉折,再到這一句的出人意料,整首詩就不單是寫瀑布外在的氣勢威風了,而是有一種不受挫折、勇往直前永不屈服的精神了。在字面外有不屈之精神,是不是?原作略微好像有這麼一點精神在内,但是整體讀起來沒這麼強烈,很微弱。這就是調整前後的整體氣脈問題了,經過梳理,氣脈加強很多。
#詩詞##原創詩詞##唐詩宋詞##詩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