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字孔明,号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
諸葛亮早年隐居南陽。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于赤壁之戰打敗曹軍。211年,随劉備奪得漢中。221年諸葛亮被任命為蜀漢丞相,主持朝政。234年病逝于五丈原,劉禅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特追封他為武興王。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身為丞相,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僅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同時還把廉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設來抓,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産生了重大影響。諸葛亮時期的廉政建設,首先表現在對蜀漢宮城規模和惠陵規模的嚴格控制上。
在諸葛亮執政時期,年青的後主,常欲采擇以充後宮。當時負責宮中事務的董允以為古者天子後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6]後主皇妃之數是一個複雜問題,涉及到皇宮規模建制等諸多問題,非董允所能決定。當時,"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政事無巨細,鹹決于亮"。
諸葛亮在蜀漢上層創造了一個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圍,蜀國官員以諸葛亮為榜樣,為官節儉,力戒奢華,造就了整整一個廉政時代。諸葛亮立法公開、執法公平,有異于同時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諸葛亮入蜀之初便與法正、劉巴、李嚴、伊籍等人依據和增删秦漢舊律,共同制訂了蜀國的法典《蜀科》。此外,他還親自起草了各種科條律令數十則,其内容包括了《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條規。
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利用了漢中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産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後,蜀漢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衆"。諸葛亮擅治軍,陳壽在《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就曾提到,諸葛亮"治戎為長"。諸葛亮也曾在《論薦劉巴》一文中親言:"運籌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若提鼓,會軍門,使百姓喜勇,當與人議之耳。"可見,諸葛亮治軍有方。
諸葛亮不是完人,但他在三國時期乃至整個曆史上,是一個非常傑出,相當完美的人。因為有缺憾,人生才顯得豐富多彩;因為不完美,人才顯得有血有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