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觸AirPods Pro之前,我最喜歡的耳機就是蘋果的AirPods,從一代升級到二代也是毫不猶豫,因為那是我戴過最舒服的耳機,很多次都忘了我戴着耳機這回事,直到打開充電盒子想聽歌的時候,發現耳機不在盒子裡以為丢了,才發現我正戴着它。
是的,AirPods做到了讓人直接忽視它的存在,這點是其他友商未能達到的境界。
AirPods 雖好,但有一個緻命的缺點:缺少降噪。這對一個每天以地鐵為交通工具的人來說,戴着耳機聽着歌,還能聽到邊上刷抖音小視頻的歡笑聲。
所以我們期待的降噪版AirPods Pro來了,多了個耳塞的Pro還會像AirPods那樣舒服嗎?降噪效果會滿意嗎?我們來看看。
一、佩戴舒适性
為了适應不同的人群,AirPods Pro配備了大、中、小三個型号的耳塞,安裝非常方便,隻要按下即可取出和換上,中号耳塞可以說能适配大多數人的耳朵,但也有些人在佩戴小号耳塞的時候覺得也還行,也挺糾結。
蘋果也挺體貼,為了不讓你糾結,在iphone的耳機菜單裡加入了“耳塞貼合度測試”,當你猶豫哪個大小适合你佩戴的話,不妨戴上之後用這個功能測試下,就能選擇最适合你佩戴的型号了,這個操作簡直不要太貼心太實用。
通過貼合度測試,重新佩戴上AirPods Pro确實舒服了很多,這可能是我戴過最舒服的入耳式耳機了,聽了兩小時歌,也沒感覺耳朵有什麼不适。但如果跟AirPods比較,舒适度上還是差太遠,所以如果你在考慮是否入手這款帶有降噪能力的入耳式AirPods Pro,建議還是先去實體店體驗一下最為穩妥。
二、AirPods Pro的降噪與透明模式
降噪模式小科普:
主動降噪:通過降噪系統産生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聲波,進行中和達到降噪。簡單一點理解就是:外界一直大聲對你喊話,你卻捂着耳朵大喊“我不聽我不聽”。
被動降噪:也叫物理降噪,一般是在耳杯填充滿海綿來實現隔音,這時候如果出現縫隙,降噪效果就會再次被削弱。
AirPods Pro帶有兩種使用模式分别是主動降噪模式跟透明模式,而這個降噪還會在處理降噪的過程中繼續收集還未處理掉的噪音,再做一次噪音處理來确保更加幹淨的降噪效果。
所以,當你戴上AirPods Pro的瞬間會感覺有一個吸附感,然後,你可以沉浸在無人打擾的環境中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感了。
不得不說,AirPods Pro的降噪效果超乎我的想象,令我不自覺的同意這真的出自Apple公司。
透明模式下,渾厚的音樂瞬間變得通透,耳朵變得清爽,在不妨礙聽歌享受的基礎上,感覺多了一個助聽器,那是一種與耳朵直接聽到聲音的感覺,我們得說AirPods Pro的内置收音效果實在太厲害了。
兩種模式的切換可以讓你在地鐵、路上、辦公室裡都能遊刃有餘的實現多場景下最合适的收聽效果,能達到這樣的目前也隻有AirPods Pro,畢竟其他入耳式耳機要麼戴着,要麼摘下。
三、全新的按壓操控使用更舒服
AirPods Pro跟之前不太一樣的是把觸摸感應換成了壓力識别感應,我們可以雙手按壓耳機的小短腿來實現模式的切換以及更多的操作交互。
而且,這種按壓會通過聲音産生一種讓你真正按下去的感覺,不得不說改成按壓操作之後,我使用耳機控制手機的次數比以前用AirPods多了很多。
AirPods Pro還支持IPX4級防水,即便手上有水,我也能正常操作耳機,雖然濕手操控耳機的頻率不高,但在真正使用上的時候還真的挺香。
四、音質跟續航能力
AirPods Pro對音質的處理比AirPods多了很多細節,耳機的自适應均衡能力可以根據你的耳形調節音樂效果,内向式麥克風會接收你正在聽的音頻來調節中低頻,不斷優化整個音頻輸出。
但如果你奢望AirPods Pro的音質能有多大的質的提升,可能你會有所失望,在使用過程中給我感覺它和AirPods的音質其實差距并不會很大,隻是多了一個我期盼已久的降噪,以及操作交互更棒了而已。
AirPods Pro續航方面基本跟AirPods差不多,單次續航能力4.5小時(AirPods續航是5小時),配合充電盒使用一樣都可以達到24小時使用時間,所以續航方面還是原來的配方。唯一不變的是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
最後,AirPods Pro有升級,但不大,對于希望有降噪的,AirPods Pro會是你喜歡的産品,讓一個人完全改觀對入耳式耳機的偏見,蘋果做到了,這可能就是AirPods Pro。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