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荷蘭海牙博物館名畫

荷蘭海牙博物館名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0:11:12

荷蘭海牙博物館名畫?人民日報2019年是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逝世350周年為紀念倫勃朗,不久前荷蘭最大的博物館荷蘭國立博物館啟動了名為“夜巡行動”的修複工程工作人員為倫勃朗的名作《夜巡》罩上了一個透明玻璃罩,形成一個約50平方米的玻璃房修複人員根據需要調節玻璃房内的溫度、濕度遊客可以透過玻璃房看到名畫的修複過程,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荷蘭海牙博物館名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荷蘭海牙博物館名畫(荷蘭博物館現場開放名畫修複過程)1

荷蘭海牙博物館名畫

人民日報

2019年是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逝世350周年。為紀念倫勃朗,不久前荷蘭最大的博物館荷蘭國立博物館啟動了名為“夜巡行動”的修複工程。工作人員為倫勃朗的名作《夜巡》罩上了一個透明玻璃罩,形成一個約50平方米的玻璃房。修複人員根據需要調節玻璃房内的溫度、濕度。遊客可以透過玻璃房看到名畫的修複過程。

《夜巡》是倫勃朗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連隊創作的一幅集體肖像畫。在這幅畫中,倫勃朗沒有采用傳統集體肖像畫光源均勻分布的方法,而是讓光源從側面上方照向畫面中人物,使人物呈現出有明有暗、主次分明的效果。“每年全球有超過250萬人前來觀賞《夜巡》。因此我們決定将它的修複過程對公衆開放。”荷蘭國立博物館館長塔克·蒂比斯表示,整幅畫繪制在3.795米高、4.545米寬的畫布上,加上畫框重達337公斤。考慮到這幅畫的尺寸和重量,也不太可能将它移出展廳。

走進位于博物館核心區域的“榮譽展廳”,兩側名畫雲集。《夜巡》挂在展廳盡頭最中間的牆上。畫作前有兩座升降平台。随着平台上的X射線熒光掃描儀在畫作表面緩慢移動,一旁電腦屏幕上的參數和成像也随之變化。

“夜巡行動”是荷蘭國立博物館有史以來最大的研究與複原項目,耗資約300萬歐元,預計持續一年以上。自1808年以來,《夜巡》一直在該博物館展出,最近一次修複是在1975年。近年來,畫作開始褪色,出現了泛白、皲裂等問題。“夜巡行動”項目協調人蘇珊·斯梅爾特對本報記者表示,油畫受損與塗料發生化學變化或遭受外部破壞等因素有關,“我們必須對畫作每一層進行徹底檢查,找到‘病症’,‘對症下藥’”。

據介紹,在研究階段,工作人員借助高分辨率攝影、計算機分析、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對畫作進行56次三維成像掃描,分析顔料中可能含有的鈣、鐵、鉀、钴等化學元素。通過研究畫作的每一層,探究畫家創作過程中構圖的一次次變化,“還将拍攝約1.25萬張具有極高分辨率的照片,捕捉肉眼看不到的顔料顆粒等細節”。研究階段結束後,再提出有針對性的修複計劃。

玻璃房外,遊客絡繹不絕。有人盤腿坐在地上,仔細閱讀博物館發放的《夜巡》導覽,了解畫作的細節和背景故事;有人湊近玻璃房,仔細觀察掃描過程;還有十幾名學生圍坐在玻璃房前,聽老師講解倫勃朗運用顔料的技巧。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參觀人數并沒有因《夜巡》正在修複而減少。相反,人們都很好奇名畫是怎麼被修複的,紛紛前來參觀。

從法國專程趕來的遊客朱爾斯興奮地說,除欣賞原作以外,很多油畫愛好者都想了解畫家的創作過程、工作人員的修複過程,也想知道畫作在被修複後,将呈現出怎樣的新面貌。

荷蘭國立博物館還在網上同步直播《夜巡》的修複過程。人們還可以在網上跟蹤研究進度和成果。最近一次網絡直播顯示,X射線熒光掃描工作已經完成,目前正在利用立體顯微鏡觀察油畫表面。

“如果說文物保護做得不夠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文物了解得不夠多。借助數字成像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現代科技設備,可以對文物進行更全面徹底的‘體檢’,探知文物的真實現狀以及曾發生過哪些變化,從而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文物保護方案。”蘇珊表示,公開研究和修複過程,可以讓公衆更直觀地感受到科技在推動文物保護事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本報阿姆斯特丹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07日 18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