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人藝“茅獎三部曲”系列作品《平凡的世界》《主角》《白鹿原》将于9月9日至18日在滬上演。三部作品均改編自陝西作家榮獲“茅盾文學獎”的文學巨著,凝聚着對人生、曆史、文化、時代、命運的深刻思索和生動描繪,文學性與戲劇性在舞台上碰撞交融。三部作品的上演,也拉開上海文化廣場70周年特别呈現的序幕。
1952年,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由陳毅市長批準,将逸園改建成為“人民文化廣場”。70年來,文化廣場幾經演變,從證券交易場所到花市,再到劇院,一直與城市、街區和人民同呼吸共生長。9月,上海文化廣場開啟作為現代化劇院的第二個十年。除了“茅獎三部曲”,本月還将上演音樂劇《粉絲來信》中文版、舞蹈詩劇《隻此青綠》等熱門劇目。
把經典搬上舞台,如何忠實原著,如何追求超越?《平凡的世界》改編自路遙獲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說,将120萬字的著作濃縮成170分鐘的波瀾壯闊,展現了一代中國青年人在大時代曆史進程中平凡而又跌宕的人生道路。16米直徑、大氣磅礴的360度旋轉舞台,象征着日月如梭、往事如煙,還原了陝北高原風情地貌,編織出黃土高坡上悠遠遼闊的日日夜夜。
話劇《主角》改編自陳彥獲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名叫憶秦娥的放羊娃,從劇團燒火丫頭再到主角,在無數次命運軌迹的艱難抉擇中始終堅守藝術初心、不斷突破自我,并最終成長為“秦腔皇後”的奮鬥曆程。《主角》将70餘萬字巨著高度濃縮于210分鐘的舞台之上,用六部秦腔劇目精巧連接起整部話劇,以中國古典的審美方式講述了一個寓意深遠的“中國故事”。
話劇《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生前最滿意的改編版本,版權費分文不取。他曾說:“不必用明星,讓娃們演,亮出老陝風采。”演員裡有不少土生土長的陝西人,配上劇中地道的“白鹿村”方言,再加上時不時出現的華陰老腔,濃濃的陝西味。《白鹿原》憑借其高品質赢得業内外認可,成為中國話劇史上無法忽視的一抹色彩。這也是繼2017年、2020年與2021年之後,話劇《白鹿原》第四次登陸上海文化廣場的舞台。
盡管同樣作為陝西本土作家的代表作品,但三部作品可謂一戲一格,各具風采。主創們以敬畏之心“讓戲劇回歸文學”,又“将文學濃縮于戲劇”。
《平凡的世界》導演宮曉東依托既具陝北高原地域氣質又象征命運轉盤的大石碾設計,完成故事的進展和布景的轉換,以“信天遊”為代表的陝北民歌也強化了舞台藝術感染力。《主角》中,胡宗琪導演用53個場景切換、16根柱子的變化展現跨越幾十年的時空和命運,同時保留中國傳統戲曲“一桌二椅”的簡約和寫意,留給演員足夠的表演空間,也賦予觀衆更多想象空間。《白鹿原》的舞台上,胡宗琪導演則搭建起寫意的宗族祠堂,并引入村民族人歌隊,讓整個舞台樸實又不失靈動,恰到好處的秦腔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茅獎三部曲”系列作品與音樂劇《粉絲來信》均将參加劇院9月會員劇惠日相關活動,以“一方舞台看歲月流轉”多演出套票的形式,為文化廣場慶生。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主角》 攝影:王徐峰 圖片來源:上海文化廣場提供
來源:作者:吳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