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消費電子産品和“保值”這個詞是幾乎沒有關系的,因為它的更新換代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接近一年一更新、甚至半年一更新的速度,讓很多玩家都還沒來得及玩膩“舊産品”就已經有“新産品”在吸引着他們,讓“舊産品”陷入無限循環的掉價漩渦中。
作為典型的消費電子産品,理論上DIY硬件也不可能逃出這個定律。舉個例子,去年英特爾在AMD的壓力下擠爆牙膏,讓12代酷睿成為了性能飛躍的一代,直接導緻11代酷睿成為智商檢測的代名詞。按理來說,12代酷睿即将全面取代前代産品,而性能配不上價格的7代酷睿應該早已降價。
令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直到2022年的今天,舊款英特爾酷睿處理器依然是二手硬件市場裡最保值的傳家寶。以i7-7700K為例,别看這顆CPU發布在五年前,但是至今還有很多用戶在用,而這顆首發價2999元的CPU,目前的閑魚價格在1100元左右,價格之穩定,簡直刷新了我們對DIY硬件的價值觀。
(圖源:英特爾)
“這不對啊,不是都說消費電子産品貶值快嗎?像手機,電視之類的,憑啥這玩意就這麼保值?”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疑問。在完全違背價格波動規律的現狀背後,究竟是帕特.基辛格精心規劃的陰謀,還是囤貨黃牛的無聲狂歡,今天就讓我們好好探究一番。
超保值的處理器在開始之前,先讓我們看看i7-7700K的參數吧。問世于2017年初的酷睿i7-7700K,采用英特爾祖傳14nm制程,Kaby Lake架構,經典的四核心八線程規格,搭配Z270主闆通常都能很容易超頻到4.8GHz以上。在Cinebench R23的典型跑分庫裡,這枚CPU跑出了單核1216分、多核6055分的成績。
(圖源:R23 Benchmark)
那麼這個成績是什麼水平呢?采用最新10nm制程、同為四核心八線程規格的十二代酷睿i3-12100在R23中可以跑出單核1658分、多核8443分的成績。換言之,這個規格這個性能,在2022年連酷睿i3都打不過。
然而就是這樣一顆性能不強的舊款處理器,卻是目前二手市場上面炙手可熱的存在。我在淘寶、閑魚淺逛了一圈,可以發現目前市面上的i7-7700K普遍要賣到1100元以上,而且這還不是那種有價無市的價格,基本上淘寶前排的賣家每個月都能賣出好幾百塊。
(圖源:淘寶)
有趣的是,這樣的情況并不止出現在7代酷睿身上。不管是往前數的4代、5代、6代處理器,還是往後數的8代、9代、10代處理器,在淘寶/閑魚上都有着數量不少的賣家,而且商品的保值率更是高得驚人。
除了出售價格以外,我們可以看到店家回收價格同樣呈現出這樣的趨勢。以本人為例,我在2018年年初花了1050元左右購買了一顆散片i5-8400處理器,這顆處理器在淘寶回收商處估價為680元。一顆五年前的處理器,直接賣掉居然可以平換最新的i3-12100處理器。
最後,再讓我們看看同期的AMD處理器—— Ryzen 7 1700X。這顆八核十六線程的處理器,在Cinebench R23的典型跑分庫裡能夠跑出單核981分、多核8805分的成績,多核理論性能甚至要比i7-7700K略勝一籌,然而其價格目前僅需550元左右,是i7-7700K的一半左右。
憑什麼這麼保值問題來了,舊款酷睿處理器憑什麼能以同樣的性能賣上兩倍的價格?
在我看來,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三點。首先,是系統原生兼容性的問題。我想大家對“Wintel”聯盟一定不陌生,為了盡快擴大Windows 10的使用率,微軟聯合英特爾對老款系統進行限制,即酷睿7代及以後的處理器原則上隻能安裝Windows 10或者更新的系統,不能安裝Windows 7、Windows XP。
在這種情況下,i7-6700K這枚酷睿7代的旗艦處理器,自然成為了原生支持Windows 7系統的最後一款旗艦處理器,價格水漲船高也是正常。
(圖源:英特爾)
有讀者可能會問,都已經出到Windows 11了,為什麼還會有人在用Windows 7系統?除了部分認為舊系統占用内存少的懷舊玩家以外,目前還在用Windows 7系統的主要是政企用戶,這類用戶有的習慣了舊系統的操作方式,有的則是采用了難以支持新系統的定制專業軟件,因此隻能選擇最後一款原生支持老系統的處理器。
當然,有玩家可能要說,新款酷睿處理器同樣可以破解安裝Windows 7,事實确實如此,但是這種方法穩定性較差,而且每一台機器都單獨進行配置調試耗費的人力成本也同樣高昂。對于不用自己花錢采購的政企用戶來說,當然還是原生支持Windows 7的酷睿六代最為方便省心。
(圖源:華碩)
其次,則是處理器和主闆兼容性的問題。近些年來,因為處理器規格的不斷提升,英特爾的主闆也在不斷升級,主闆芯片組從100系、200系升級到600系,處理器接口也從LGA1151升級到LGA1700,更新頻率幾乎達到兩年一次。對用戶來說,想要升級平台就得換新系列主闆,這也導緻升級成本成倍增加。
對于很多玩家而言,更換處理器絕對是升級電腦配置時的第一選擇,如果最新的處理器不兼容當前主闆的話,那就購買可以支持當前主闆的最後一代處理器即可。在這種背景下,采用LGA1151接口的酷睿8代、酷睿9代處理器自然成為了很多老玩家的升級選擇。在不用考慮更換主闆的情況下,這樣的升級方式比起整套更換還是要省不少的。
最後,則是性能方面的問題。盡管近些年來,英特爾一改過往“擠牙膏”的傳統,不僅在積極改用全新的制程工藝,同時也在增加處理器的核心數量,但是這樣的提升改進的主要是多核性能,而大部分遊戲、辦公用的是單核性能。所以,在不做渲染、不跑視頻編碼的情況下,很多人并不會感受到處理器性能有質的提升。
最後總結一下,處理器的保值率是品牌價值、品牌的市場保有量、政企用戶對舊系統的依賴以及舊主闆用戶的升級需求的綜合體現。如今這一批“理财産品”,不僅得益于英特爾在上一個CPU/主闆升級周期時在市場份額上的優勢,更和高速換代的産品戰略有關,是不合理的DIY市場規則造就了這樣一批“保值”的産品。
堅持“買新不買舊”對普通用戶而言,高速換代升級的主闆意味着日後升級成本的增加。事實上,我在顯卡吧、圖拉丁吧查詢資料時,也看到不少吧友在抱怨這種産品策略,先不論拆卸主闆的難度,隻要想想裝機時候兩千多買的主闆,過一兩年就被淘汰了,那多少還是會有些肉疼的。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産品策略也導緻了處理器的高保值率。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市面上正在販賣的i7-7700k普遍價格在1100元上下,而最新的i5-12400f散片也就這個價格。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還在使用老款的6、7代酷睿i7的用戶,隻要有更新配置的想法,甚至可以在出售舊處理器後實現無縫換新。
最後,普通消費者要記住一個準則,那就是“買新不買舊”。電子數碼産品日新月異,年年都會有新款發布,而近年來英特爾和AMD都在陷入了激烈的市場競争當中,不管是移動端處理器還是桌面端處理器都在高速進步着。考慮到全新闆U套裝的實惠價格,如果沒有系統方面的特殊需求,那麼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買新不買舊”依然會是組裝新電腦時最省錢省事的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