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蒙曼講李清照如夢令

蒙曼講李清照如夢令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5:06:52

寫詩,對女人來說是一種奢侈。偏偏有一些女子不囿于閨閣和柴米油鹽,勇敢地拿起筆,書寫自己的詩意人生。她們,以優雅的姿态在紅塵裡綻放她們,低吟淺唱着自己的絕世傳奇。假如女詩人們穿越到現代也許比今天“乘風破浪的姐姐”還要妖娆動人、風情萬種!

詩詞的語言和文字都太美了,讓我們忘了它其實如此貼近生活。走出書齋,走出教科書,在我們的生活中,唐詩無處不在,這才是唐詩恒久而普遍的影響力吧。

如果各位有機會在一個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廟,讀到門楹上的兩行長聯。

風風雨雨,寒寒暖暖,處處尋尋覓覓。

莺莺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我研讀詩詞有一個切身的體會,便是像易安詞、納蘭詞不可輕易觸碰。一旦觸碰,便欲罷不能。

有時候我不禁會想,七十多歲的李清照流落到江南,一個人在孤單的院中,寫下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每天清晨,她看着僅剩的書冊和趙明誠當年手書的《金石錄》,悲歎地說:“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面對逝去,李清照隻能端起酒杯來尋覓,樽前談笑人依舊。

我想,經曆了無數苦難的李清照,在晚年每日醒來,眼前所及,心中所想,大概便是她與趙明誠一起費盡心血收藏的金石字畫了。

她唯有從這些金石字畫上可以尋覓到五十年前“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初戀,尋覓到《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的新婚燕爾,尋覓到“賭書消得潑茶香”,尋覓到“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兩情缱倦。可是尋覓的結果卻隻有“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李清照應該算是中國古代最傑出、最有才華的女文學家、女作家。如果我們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李清照這個人,我們也可以說李清照這個才女呀,她真是不容易,不簡單,而且也不平凡。我們說她這個一生啊,經曆了很多很多的苦難和坎坷。國破,家亡,财散,再嫁,離婚,還沒有子嗣。一個封建時代的女性,她經曆了許許多多的苦難,但是,這些苦難的挫折從來沒有打倒過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頑強,她挺住了,這作為一個女性啊,真是太不容易。

我們說現在留存下來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學作品,詩,詞,和文,全部的作品加起來也就不過七八十篇,但就是憑着這區區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夠和作品上千,甚至上萬的李白,杜甫,陸遊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個女性作家的獨特的創作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甚至成為太陽系當中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

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用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來命名它們,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環形山的名字。我想,這大概應該是在外太空唯一一個用中國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體了。這是很大的榮耀,這體現了李清照在人們内心世界裡邊的一種價值。

在整個人類的社會結構裡面,男性被塑造成為一種狀态,女性被塑造成為另一種狀态。本來在各自的天性上,他們也許是有區别的,可這種區别又是文化的習慣,一旦這個習慣沿襲久了以後,大家就習以為常,覺得天生如此。我想從給孩子命名裡面,就會看得很清楚,比如男孩子常常叫“雄”,還有很多國家和社會的責任都會寄托在男孩子身上。

當我們談李清照的時候,恐怕一直要抓住一個東西,就是女性觀點。因為在數千年的文化當中,其實沒有多少女性觀點。我的意思是說,即使在今天的某些時候,都不一定有女性觀點,什麼叫作女性觀點?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難讨論的問題,甚至有時候會被責罵,說你為什麼覺得女性一定要是這樣子?比如說在一個社會裡面,要強調兩性平權的時候,女性被重視,往往就會認為她的服裝、她的講話、她的姿态、她的做事态度,都應該男性化,大家認為這才是兩性平權。可是你看李清照的詞,她沒有忌諱女性的特征,女性的柔軟、女性的委婉、女性的某種特殊的情思,她都在很直接地表現。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到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幾句不經意之間就構築了一個多樣的時空場景,一句昨夜雨疏風驟,立刻展現了兩個時空坐标,那第一個時空就是昨天晚上的時間到簾外的空間花園裡,那昨夜雨疏風驟,就可知簾外夜色裡的風雨,那簾内人是看不到的。

蒙曼講李清照如夢令(解說-李清照-如夢令)1

其實她是有一點兒俏皮。她用字很俏皮,比如“綠肥紅瘦”。春天過完了,花都凋零了,“紅”是一種顔色,可是她用“瘦”來形容紅;綠色越來越多,她用“肥”來形容“綠”。其實“肥”和“瘦”是很難入詩的——瘦還好一點,肥更難入詩。李清照的“野”或她的俏皮其實是好的,她比較大膽,常常用這種有點兒像俚語的文字。我覺得大概由于女性不是在正統文化裡,她反而會比較自由。我們特别提到過,當一種文化成為道統以後,大家所受到的拘束也就比較大。那麼女性如果出現的話,她反而可以跳開這個道統給她的某些限制。而是聽到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夜裡夜色裡的風和雨,就像一首交響曲,簾内人用它敏感的内心敏銳的聽覺去感受雨點的疏密和風聲的環節,那第二個時空場景是什麼呢?就是接下來就到了睡醒了以後,試問也就是到了早晨的空間和簾内的空間了。這個時候,昨夜的風雨已經成了記憶,面對着清晨的甯靜,簾内人的耳畔,卻似乎仍然喧響着昨夜的風雨聲,你看這兩個時空的坐标裡啊,一,暗含着一動一靜,從昨夜雨疏風驟到今天早上的靜谧安甯,從昨夜風雨裡的聆聽。

蒙曼講李清照如夢令(解說-李清照-如夢令)2

然後到今晨醒來,回憶裡的那種滿滿的難以釋懷,所以在這兩種空間裡面就形成一種沖擊,那麼在這兩個場景之内,簾内人那種夢幻般的心理體驗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六個字最關鍵,濃睡不消殘酒,從前有人用市裡的邏輯來質疑過哦,既然說濃睡不消殘酒了,又怎能知道昨夜雨疏風驟呢,又怎能聽得那麼清楚呢。這其實恰恰是李清照了不起的地方,為什麼聽得那麼清楚是因為惜花之情啊,對不對啊?為什麼濃睡不消殘酒呢?同樣之所以在雨疏風驟的夜裡,一個人暢飲獨懷。

蒙曼講李清照如夢令(解說-李清照-如夢令)3

這是因為這種滿滿的惜花之情,在靜谧安詳的清晨醒來,簾内人低賤關心的事情便是他夢魂裡萦繞不去的事情,于是脫口而出,試問卷簾人問什麼都不用說,那隻用看卷簾人的回答,便知卻道海棠依舊,我們知道簾内人要問的是什麼了。昨夜風雨裡的海棠花怎麼樣了?所以卷簾人才會一句海棠依舊來作答,那卷簾人的作答是顯得越是平常不在意,就越是反襯了昨夜聽雨的那個卷簾人,他的一問他的牽挂,越發的在意,越發的不能釋懷。

那也正是因為這種難以釋懷的心情,李清照才或是反駁或是自言自語,傾吐了他自己最為重要的心聲,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夜風雨摧折之後,那美麗的生命又如何能夠海棠依舊呢,綠代表葉紅代表花是兩種顔色的對比,那肥是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你看刷過了以後嗎?那瘦呢就是形容花朵,風吹雨打又要凋謝,滿目狼藉,所以這讓我想起了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憐雨西風護卷,人比黃花比瘦,這是解答銷魂的關鍵。

收到這種詞背後真正音樂的情緒,那就要提到這首詞中最關鍵的一個人物,就是那個卷簾人,那一般解讀都認為卷簾人就是李清照的侍女,一個小丫鬟,那知否好像就是對這個小丫鬟的反問,好像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小姐的口吻,你知不知道啊,院中的海棠應該是紅花稀少,綠葉繁茂才對這種情态生動俏皮,活潑自然。這讓人看到一個吸花面春的少女,如在目前。那說實話,這種少女的形象是我們潛意識受到那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的傾向。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是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争渡争渡驚起一灘鷗鹭兩首如夢令,裡面一首有沉醉不知歸路,一首是濃睡不消殘酒何其相似李清照啊,從争渡争渡,驚起一灘鷗鹭的旅行照到靜聽了一夜的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到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李清照,難道不應該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差别嗎?那我更認為是有的,而且差别還挺大,就是常記溪亭日暮的這首李清照,這個時候的李清照是十四五歲的李清照,而我們今天講的侬昨夜雨疏風驟,這已經是有了趙明誠的李清照。

賭書笑的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納蘭容若,用極其深情的筆觸寫下了當時李清照和趙明誠他們兩個的恩愛,賭書笑得潑茶香,這是真的是兩隊高端知識分子的一個夫妻之間的小情趣啊,拿一本書來說,第100頁的第五行是什麼字?猜對了就喝杯茶,然後他們兩個每每都能夠玩這樣這麼叫心有靈犀,這麼風雅的遊戲,所以夫妻生活是非常的恩愛的。

趙明誠為了能征得父親的同意,向李清照,李家提親,還編了一個夢,趙明誠對父親趙挺之說,爸爸,我五歲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裡呢,誦讀了一卷書,醒來的時候呢,書裡寫了什麼都忘了,隻記得三句話,叫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我實在不明白這三句話是什麼意思。不知道父親大人有什麼高見,趙挺隻是一聽,這還不簡單嗎?言字旁加一個司合,在一起就是詞啊,宋詞的詞安上已脫,這個字把寶蓋頭去掉,不就是個女字嗎?芝芙草拔,把靈芝的芝,芙蓉的芙,把那個草字頭去掉,不就是之夫兩個字嗎?“詞女之夫”

不知李清照深愛趙明誠之心,便難做解人。

有人可能會問,那既然是天作之合如此美好的姻緣,那為什麼在新婚燕爾,兩情缱倦之氣不是幸福而開心的生活描寫,卻是雨疏風驟中綠肥紅瘦的感慨呢,事實上新婚燕爾,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李清照,當然有開心幸福的描寫,那比如他著名的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内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鬓斜散徒要教郎比,并看是要在心愛的丈夫面前與一枝花真純真,美争豔,這和那個曾經蒸鍍的少女一脈相承,那不過,即使新婚照名稱為太學,學業繁重,那所以寫作之首。

所以寫作對這首如夢裡的李清照,他身邊的卷簾人也可能隻是丫鬟,當然,這個卷簾人,不論是丫鬟還是趙明誠,李清照在清晨醒來的那一刻,喃喃自語地說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時候,他那顆清澈通透敏感,對愛情充滿希望,卻又不自覺之中因為幸福的愛情而反生惆怅反思幽思的少女心,就如在目前。

越是在幸福裡,越是在愛情裡就越擔心光陰的意識,而且心愛的人難得一見,美麗的她獨守空房,不知什麼時候美麗的生命就會像那昨夜雨疏風驟的下的海棠花,在春意闌珊的時光下忽然引來綠肥紅瘦的傷感和惆怅,這不就是聽了一夜風雨飲了一夜孤酒,即便濃睡醒來還依然念念不忘,物資盈懷那個簾内人的滿滿形式。所以,從這首18歲鎖住的如夢,到21歲所作的醉花陰,從應是綠肥紅瘦道,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雖然從花比葉瘦到人比花瘦程度越來越深,其中的感懷與銷魂卻是一官職的。

我希望大家了解到在那個時代當中,一個女性要寫自己的私密情感不是容易的。男人可以,比如假借一個歌妓去寫一種思念,柳永就常常做這種事,那沒有關系;而女性自己講就有一點違反婦德,可李清照是用這個方法在寫的。大家會不會感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看到過去女性對男性的思念常常是男性假借女性去寫,很少有女性自己直接寫出來的,所以李清照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其實是文化史上女性情感文化的一次表白,是這麼直接的表白。要評價李清照,先要把她的身份确定——這是一個女性創作者,你會感到她的作品意義的不同。

李清照确實一生好酒,酒量還不小,還喜歡玩各種遊戲,比如打碼雙路,而且逢玩必赢,從來就沒怎麼輸過,那前些年,楊雨老師在北家講壇解讀李清照的時候說,他号九号堵,還曾經引來軒然大波,其實這種号九号讀隻是表面現象,它背後真正的本質是李清照,那個生命在自由的成長,要知道這次那個時代是非常不容易的。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著名的蘇門後四學士,向來以治學嚴謹出名,而且北宋以來理學影響建築,社會對女性的束縛也越來越嚴重,女子無才便是德,漸成共識。

我相信大家已經慢慢感覺到李清照這種很特殊的女性情感,講到纏綿,都是和絲有關的,女性的文化與編織、刺繡有很大的關系,她們在這個活動當中感覺到一種線條性的婉轉,而男性文化裡面比較少所謂的纏或者綿,因為它本來就是女性生活裡的東西。一個線團怎麼解都解不開的時候,它就會變成一種情感的表達,等到有一天她覺得心裡面亂得不得了的時候,就會想到那個解不開的線團。我們可以看到文學創作不可能離開生活。

晚年江湖飄零的李清照,身邊僅存一些趙明誠留下的物事已寄托相思的。對往事的懷念,别無親人相伴,那生活豈心如苦,他看到一個朋友,十歲的小女兒非常的聰明,就想将畢生的才學都交給這個小女孩兒,可是這個姓孫的小女孩兒卻說,才藻非女子是也,直截了當的,就拒絕了那麼偉大的李清照,後來陸遊為這個孫姓女子寫墓志的時候。居然還認為這話說得好,連陸遊這樣的熱血詩人也認為,才藻非女子事,可見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能出現擁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李清照,是宋代文學史上一個多麼難得的奇迹。

李清照在趙明誠去世以後,為了保存趙明誠留下的遺物,整整27年,他帶着那些文物東藏西躲流離失所,不僅被人偷,被人搶,還被人騙,還被世人冷眼嘲諷,甚至被狼子野性的張汝舟騙婚,騙婚不成,騙婚之後謀财不成,便對李清照拳腳相加,在那樣的時代裡,大概也隻有李清照。不堪命運的安排,奮起反抗,将張汝舟告至獄中,打了我們中國曆史上第一場離婚官司,告到了皇帝那裡,這在宋代絕對是冒天下之大不為之事,而且根據宋律,李清照告丈夫也要被陷入獄中。

雖然經弟弟和朋友的關照李清照,沒過多久就擺脫了牢獄之災,但是就當時的記載來看,世人對他都是冷漠的白眼與諷刺,嘲苦與嘲諷與挖苦,這人生如此逼仄的困境裡,在百般無奈走投無路不得不向人求助的時候,一個非常令人驚奇的事實就是,他甯肯向趙明誠的遠親求助也不向自己的表姐開口。而他的這位表姐,那不是一般的炙手可熱啊,在當時簡直可以說是權傾天下,李清照的表姐,後來就嫁給了當時的宰相,叫秦桧,至今還在西湖邊和秦桧一起跪在嶽飛廟裡的王室就是李清照的表姐。

而李清照再苦再難,都絕不肯像這樣的奸相夫妻發出一聲求助,李清照人格的魅力,獨立的精神與他朗朗清輝照古今的名字是何其相配,大概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給女兒取這樣的名字,本來就有深刻的寄語和期望吧,我常想,在丈夫趙明誠死後,在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人生困境中,是什麼支撐者?李清照一直堅持了27年,在曆經磨難,受盡白眼,晚景如此凄涼的時候,還能一片赤子之心,一片别樣的熱情,關心國事,關心天下興亡,這是一種何等的胸襟和魄力。

同為晚景凄涼,但李清照和謝道張愛玲他們的晚景有本質上的不一樣,謝道蘊婚姻不幸,晚年獨自撫養孫兒閉門謝客,兩耳不聞天下之蘊始,而張愛玲譬如一箱仿佛在人世間消失了一樣,不言不語,不吭不響,獨自在一間小屋中告别了這個冷漠的世界,所以哀大莫過于心死嗎?可前死的謝道蘊和後來的張愛玲,從所能擁有所能接受的命運的坎坷以及靈魂的悲傷的角度來看,其實都比不上李清照,李清照有着世人難以想象的哀傷,可是卻沒有成為一具行屍走肉,他一直到孤寂無助的晚年,靈魂的深處依然像陳寅恪先生說的那樣。

這才是李清照,即使苦難的命運讓她如漫漫寒夜中的一彎孤月,也要朗朗清輝照古今。這才是偉大的李易安,即使要歸去,也要“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