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通訊員 劉玥
車行宜昌城區,處處可見到施工“圍擋”。5月18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到宜昌采訪時了解到,自去年3月以來,該市謀劃實施宜昌市主城區污水廠網、生态水網共建項目二期PPP項目,計劃近5年投資38.99億元,實施五大子項目,包括對城區13個片區約900公裡現有地下管道檢測和清淤、“一江兩岸”污水廠網新建和改擴建、宜昌城區(點軍區段)長江岸坡生态治理等。工程完工後,将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基本實現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有效提高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大幅削減雨季溢流污染,顯著提高污水系統處理效能,構建濱江生态廊道,兼顧内澇治理,解決主城區重點内澇痛點。
開工,不停歇
長長短短的鋼筋,大大小小的管道,布滿了物料堆場。江景二街片區清污分流改造項目現場,地面上工人正在焊接,井下機械正在施工。井旁,晾曬着開挖的土方,覆蓋有防塵膜,還有盛放泥漿的巨型方艙。據介紹,完工後,這些泥土将回填。
這是一口彙集井,深8米、直徑7.6米,将多方的彙集來水再輸往下一站。目前,離地表近的兩處井已打通,最深處的一處管道正在頂進。
“現在是機械頂進。”順着手指的方向,隻見兩個液壓千斤頂正頂着直徑1米多的鋼筒前進。“正常情況下一天可頂進8到10米。”據介紹,過去城市更新中,地下管道由人工挖掘推進,進度慢不說,因地下因素複雜、作業面狹窄,易突發事故,且難以救援。改用機械頂管施工後,安全性大大提高。
“機械施工,一旦開工就不能停。”據介紹,頂進過程中,會擾動土層,一旦停工,土壤會抱死管道,增加施工難度。
“高峰時有1200多人,現在隻有400多人。”施工方介紹。機械化施工,大大降低了人工數量。
拿出繡花功夫施工
“宜昌市建在山地上,山上彙水經過城區入江,落實長江大保護精神,對雨污分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宜昌市城建項目管理中心工程科科長王磊介紹,宜昌城區“年齡”最大的地下管網已年逾古稀,年久失修,淤泥沉積,一些地方經常暴管,加上混接錯搭,一些地方雨污合流,增加污水處理成本。
去年,宜昌市利用PPP項目,引進長江三峽技術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三峽分公司、中鐵十一局等公司組建聯合體,投入注冊資本金4億元,成立宜昌二期水環境綜合治理有限公司,開始對城市地下主管網“疏通血脈”“再造血脈”。5大子項25個項目規劃5年建成,再交由施工方運營25年。
“城市兩網項目,屬公益類項目,公司實行微利保本運營,不足部分,将由地方财政補貼。”宜昌二期水環境綜合治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聶菲介紹。“聯合體成員都是大公司,三峽公司修過三峽大壩、烏東德大壩、白鶴灘水電站。以前建大壩,黃線範圍都是自己說了算,大刀闊斧幹習慣了,沒想到這個家門口的小工程,第一天就出師不利。”
原來,去年“十一”後,施工方在夷陵路上打圍,準備挖井,正好是周一上午出行高峰。因為現場封路,給群衆出行造成極大不便,最終當天中午隻得全部拆除。
此後,施工方與交通、城管等多部門不斷研究細化、調整方案,修便道,優化施工工藝,占道精确到厘米,直到今年3月26日,才成功打圍,在原地騰出兩條便道,再也沒有堵死道路。“給周邊居民公開承諾6月26日拆圍。”聶菲表示,“将拿出繡花工夫,五年任務三年完成”,盡最大努力減少施工擾民,同時也請市民理解施工帶來的陣痛。“城市建設施工,就如同居民家裡裝修一樣。隻有忍受裝修帶來的不便,才能住上美好的新家。”
在宜昌東站的一處景觀帶,王磊介紹,此處剛剛完工的下水道改擴建工程,已經曆了兩場暴雨的考驗,過去的積水區沒有積水了。另據介紹,項目開工至今,已累計完成投資約4.5億元,現狀管道檢測清淤完成工程量的八成,葛洲壩碼頭截污完成工程量的85%,江景二街片區清污分流改造完成工程量的64%,其餘工作正在順利推進。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