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楚國的核心在如今湖北的中南部,大洪山、荊山以南,古洞庭湖以北。那時候,武漢基本還是沼澤,大别山是無主之地,一般制圖時都劃給楚國了:
楚文王(前689年-前675年在位)時,遷都于郢(今宜城楚皇城)。宜城位于襄陽南方不遠,此時襄陽應該已被楚國攻占,《史記》記載:楚文王二年,伐申過鄧。也就是說,此時南陽盆地主要還是鄧國所有。
楚文王十二年,伐鄧,滅之。即楚國攻占了南陽盆地。
楚成王(前671年-前626年在位)二十二年,伐黃。二十六年,滅英。黃國故城位于河南省潢川縣。諸侯國英,是諸侯國六的屬國,大緻在今安徽六安的霍山縣。
也就是說,楚成王時, 楚國已經翻越大别山,将勢力擴張到人口中原南面的淮西地區。
楚成王三十九年,滅夔。夔國國都在今秭歸附近,夔國國境大緻是長江三峽。
楚穆王(前625年-前614年在位)三年滅江。四年,滅六、蓼。江國在河南正陽縣,六是六安,蓼國在安徽霍邱。
楚莊王三(前613年-前591年在位)年,滅庸。十三年,滅舒。庸國在湖北十堰,舒國在合肥廬江縣。
楚莊王之後,一方面繼位的楚王不是非常出色,另一方面,三家分晉之前的晉國非常強大,
楚共王(前590年-前560年在位。)十六年(前575年)鄢陵之戰,楚國被晉國擊敗。此戰隻是暫時阻擋了楚國北上的勢頭。
楚康王(前559年—前545年在位。)十四年(前546年),弭兵之會在宋國舉行。會議決定:晉國和楚國共為盟主,各國共訂盟約,不再打仗;除齊、秦外,各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弭兵之會的結果是晉楚兩國平分中原霸權。
楚平王(前528年-前516年在位)六年,殺太子傅伍奢,其子伍子胥奔吳。之後,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吳國在晉國和伍子胥的幫助下,沿淮河西向,攻入楚國國都,楚國幾乎覆亡。
但吳國勞師遠征,後院被越國搗亂,同時楚國也請來了秦國的援軍,吳國的進攻被挫敗。
楚昭王(前513年-前489年在位)十一年,滅唐。
楚惠王(前488年-前432年在位)八年,滅陳而縣之。十六年,越滅吳。四十二年楚滅蔡。陳國首都在河南周口市淮陽,蔡國首都河南上蔡縣。
上圖紅圈的人口中原地區,一馬平川,隻要武力夠強,随便就能橫掃,但也因為無險可守,所以沒有清掃中原外圍的話,得之無益。大而無當。
楚簡王(前431年―公元前408年在位)元年,北伐滅莒。莒國在山東莒縣。
楚簡王八年,三家分晉。戰國開啟
楚威王(前339年-前329年在位)七年(前333年),齊楚徐州之戰的同時,齊國拉越國來當援兵。但楚國有力的打擊下,越國很快滅亡,吳越之地盡為楚國所有。
楚威王時,楚軍還攻陷巴國國都江州(重慶渝中區)及其北的陪都墊江(重慶合川區):
如上圖,楚國此時占有重慶以下的長江南北(不包括今漢中,先秦時今漢中稱南鄭),加上淮河大部分。隻是,作為荊州和江東連接的淮西,卻是無險可守的,而這個時代的江西,基本沒開發,
看似有長江勾連,但楚國的擴張,其實并不依靠水軍,因此,雖然得了吳越,但實際好處沒有多少。
這是楚國最大版圖。之後楚懷王因貪圖秦國“商於之地”,被張儀所詐。知道真相後,楚懷王怒而興師,将國内精兵耗盡,秦國趁機攻占楚漢中(此漢中大緻為南陽盆地及今十堰地區)。
楚懷王(前328年-前296年)十八年,秦使使約複與楚親,分漢中之半以和楚。若這裡的漢中是今漢中,那秦楚怎麼兩分?再加上,司馬錯伐屬,必須經今漢中(南鄭),若楚漢中與南鄭重合,那麼司馬錯從哪裡往南伐蜀?
具體到《史記》細節:
楚懷王十七年,與秦戰丹陽,秦打敗我軍,遂取漢中之郡。楚懷王二十五年,秦複與楚上庸。丹陽在河南淅川。在對丹江口水庫淹沒區域古遺址搶救挖掘中,河南淅川出土的楚國令尹子庚墓(楚莊王之子)以及周邊大量楚國貴族墓被發現,證實楚國丹陽的位置。
楚頃襄王(前298年—前263年在位)十九年,秦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北地予秦。可見秦楚在上庸(治湖北竹山縣,屬十堰)、漢北地(鄧州)反複拉鋸。
其實,将武關與襄陽間的地圖拉出來一分析,情況就更清楚:
武關與襄陽間,隔了丹陽(淅川)與鄧州,而這兩地,東西向是南陽與上庸(十堰)。
所以,秦楚兩分楚漢中,其實是南陽、丹陽歸秦,十堰(上庸)、鄧州歸楚。即此時襄陽以北已經被秦國占據。
而秦國給予楚國緻命一擊的,是白起攻占西陵(今宜昌):
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複戰,東北保于陳城。
西陵失守第二年,楚國國都郢都就被攻占。所以楚國的核心疆域,是下圖紅圈,因為長江的原因,次核心是下圖橙色圈。
起家之地被攻占,楚國氣數将盡,戰國也将結束。其實戰國之争,筆者看來根本就是秦楚之争。
楚莊王時,向西占有了長江三峽, 出于争霸(收取上貢),東北向開始深入中原。在春秋階段,本無可厚非。
但在楚惠王(前488年-前432年在位)滅陳滅蔡占有整個淮西後,戰略重心完全放在了中原,而沒有在西面也有明顯擴張。而秦國司馬錯伐蜀已經是公元前326年。
因此,若非過于糾纏在中原,楚懷王(前328年-前296年)之前的楚簡王、楚威王加入是一心逆攻江漢,沒準已經有機會滅了秦國,而不會發生楚懷王被詐商於事件。
甚至楚懷王自己,在繼位後,改變戰略重心,向西繞道進攻秦國,也不至于落得身死異國的下場。
都知道商於重要又難攻,秦國的關中對楚國的荊州地區是以高臨下。何不繞道隴右攻滅秦國呢?楚國的大好優勢被楚懷王葬送,實在可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