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屋檐的轉角部分,因向上翹起,舒展如鳥翼而得名,主要用在屋頂相鄰兩坡屋檐之間。
蘇州留園
蘇州婁門
中國古代房屋多有深遠的出檐。《詩經》就有“如暈斯飛”的句子贊美建築物,可知西周大屋頂已引人注目,但不知有無翼角。
出土的戰國銅屋、銅阙和銅器上镂刻的建築圖象都是直屋面和挑出很遠的直屋檐,無翼角。
現存最早的屋角做法表現在東漢石阙上,檐口是直的,在45°線上有斜置的角梁。
飛檐—美妙的弧度,好似蘇州古城的微笑 ……
武當紫霄宮
角椽的排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角椽同正身椽平行,愈至角則椽愈短,椽尾插入梁側;一種是角椽逐根加大斜度,向角梁傾斜,如鳥翼上的羽毛,椽尾也插入角梁側,椽長雖也逐根縮短,由于傾斜,所以長度大于前一種。
這兩種做法沿用到唐代,翼角的具體形象最早見于南北朝石刻中。
南禅寺大殿
最早的實物是五台縣南禅寺大殿 的翼角,它的角椽排列方法屬于第二種。
聽香别院飛檐
屋角處的角梁斷面高度為椽高的三倍左右,椽和角梁的下端都搭在檐檩上。
為使角椽上皮逐漸擡高到與角梁上皮相平,以便鋪望闆,在屋角處正側兩面的檩上各墊一根三角形木條,宋代稱“生頭木”(清代稱“枕頭木”)。
這樣屋檐至角處就出現平緩的上翹(清代稱為“起翹”)。
這做法大約始于南北朝後期。
中國古代建築翼角上翹的特點,至此形成。
蘇州 阊門
[定州]
徽州宗祠的五鳳樓上高高騰起的翼角都是這種龍。
相傳,有一種龍叫“魚化龍”便是人們常說的鏊魚啦。
“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
這種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現,并在曆代得到發展。
徽州宗祠的五鳳樓
五鳳樓的五對翼角像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它是徽商的标志性建築。
它原本該是這般的金碧輝煌,它曾風靡晚唐,徽州便是那時從中原遷來了大批的皇親貴胄。
蘇州靈岩山
飛檐為中國建築民族風格的重要表現之一,通過檐部上的這種特殊處理和創造,不但擴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洩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向上的動感,仿佛是一種氣将屋檐向上托舉,建築群中層層疊疊的飛檐更是營造出壯觀的氣勢和中國古建築特有的飛動輕快的韻味。
飛檐設計構圖巧妙,造型優美的屋頂給人們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
飛翹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靈獸,似麒麟,像飛鶴,有人喜歡靈獸,有人喜歡祥雲,或是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代表着臨水而居的親水文化。
屋檐上翹,若飛舉之勢。常用于亭、台、樓、閣、廟宇、宮殿等建築上。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香亭三間五座,三面飛檐,上鋪各色琉璃竹瓦,龍溝鳳滴。”
秦牧 《社稷壇抒情》:“這壇後的宮殿是華麗的,飛檐、鬥拱、琉璃瓦、白石階……真是金碧輝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