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築工程圖紙會審規定?一.設計總說明1 建築抗震設防類别、場地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地震分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築場地類别、抗浮設計水位等是否正确,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關于建築工程圖紙會審規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設計總說明
1 建築抗震設防類别、場地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地震分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築場地類别、抗浮設計水位等是否正确。
2 建築單體±0.00所對應的絕對高程與規劃總平面一緻。
3 地基持力層的描述:若采用天然地基,說明本建築單體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若為人工處理地基,說明地基處理方式、複合地基承載力;若為樁基,說明樁基做法及節點詳圖。
4 結構使用的材料:鋼筋:梁柱中各受力縱向鋼筋、較大開間的樓闆、約束邊緣構件的箍筋、基礎受力鋼筋、牆體受力鋼筋等采用HRB400; 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相關要求,需要用抗震用鋼筋時(帶E鋼筋),應特殊注明。混凝土:圈梁、構造柱等次要構件采用C20,其他均應滿足計算及構造需求,避免強度過高。
5 活荷載(特指荷載規範中不明确的部位),恒荷載(特指梁闆上的建築面層和車庫頂闆上的覆土等産生的恒荷載)是否與設計委托一緻。
6 防水混凝土的使用部位、抗滲等級是否明确、恰當。
7 鋼筋的接頭形式(不同的規格分别描述如搭接、機械連接等)是否明确、恰當。
8 構造柱、圈梁的位置及做法、過梁的做法、牆柱與砌體之間的拉結構造等是否明确、恰當。
9 牆上開洞的補強措施、結構洞口的填充做法等是否明确、恰當。
10 對基礎的施工要求,如挖槽、驗槽、回填的要求以對不良地基的處理措施等是否明确、恰當。
11 預制構件目錄中的構件名稱、數量、圖集号、是否準确。
12 構件代号表中的代号與詳圖中采用的是否一緻。
13 對施工中應遵守的施工驗收規範的規定是否準确無誤。
14 樓闆上預留孔洞(直徑大于300)大樣圖,小于或等于300時做法是否明确、恰當。
15 剪力牆住宅内隔牆中長度小于500mm的牆垛做法是否明确、恰當。
16 單獨設計的預制構件、預應力構件、部分鋼結構、幕牆等的要求是否交代清楚。
17 梁上開洞的允許位置、大小及相應的補強措施是否明确、恰當。
18 本建築單體是否需進行沉降觀測及相應的要求是否明确、恰當。
19 本建築單體的防火等級;各構件的砼保護層厚度是否明确、恰當。
20 當門窗洞頂離上部的梁底高度是否恰當。
二. 基礎平面布置圖
1 與建築圖核對軸線号,軸線号是否一緻
2 基礎底部相對标高、基礎底部标高變化處是否在平面布置圖中标注清晰。
3 抗震縫、沉降縫及伸縮縫的位置是否合理。
4 地下室外牆的留洞位置及相應的防水措施是否明确、恰當。
5 基礎底闆厚度,獨立基礎、牆及柱的定位。集水坑的位置等是否明确、無誤。
6 後澆帶的位置、寬度,是否躲開集水坑、集水坑蓋闆等。
7 基礎梁上留洞是否明确、無誤。
8 抗浮措施是否說明完整。
9 若采用樁基、樁頂标高,樁的數量及驗樁根數等應标注清晰。當采用标準設計的預制樁時,選用的标準圖集号、樁号是否正确。
10 牆體厚度,柱子大小與軸線關系與建築圖是否一緻,與結構詳圖是否一緻。
11 鋼筋混凝土柱牆号是否齊全,與結構詳圖是否一緻。
12 管溝布置、蓋闆的布置和型号是否準确。
13 管溝穿牆處牆身的洞口預留、洞頂過梁、管溝轉角處過梁、上部有牆橫跨管溝處的過梁等是否标注清楚、準确。
14 各設備基礎、地坑的平面尺寸與軸線的關系是否注清。在平面上和埋深标高上和房屋基礎有無矛盾。當埋深低于建築物基礎時,是否符合該處土層允許的放坡尺寸,不符合時是否采取了相當的措施。
15 當與相鄰建築物緊挨時,兩個相連處的基礎在平面、埋深方面有無矛盾、當采用公共基礎時,有關的軸線号、尺寸、柱牆尺寸、編号是否注明、無誤。
16 各獨立基礎、聯合基礎的編号、基礎底标高是否标注齊全、準确。每種編号的基礎在其第一次出現時是否注明了平面尺寸,與軸線的關系,與詳圖是否一緻。相鄰不同深度的基礎其埋深變化是否符合該種土層的允許放坡尺寸。當有基礎拉梁時,梁的編号、尺寸、與軸線關系是否标注齊全、準确,兩個方向的拉梁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是否畫出了小剖面并注明了梁底标高。在獨立基礎間夾有條形基礎時,除按條形基礎要求外,在與獨立基礎相接的一段,在标高、做法方面有無詳圖交代。
17 後澆帶的位置是否恰當,區分沉降後澆帶和伸縮後澆帶的後澆時間、施工要求、混凝土的質量是否交代清楚,是否恰當。
18 基底持力層與地勘報告相符且已置于老土層上,基底高程與樁基詳圖(樁頂标高)一緻。基礎頂面(含獨立基礎中的柱底連梁、筏基中的上返柱帽)标高滿足水暖管道埋置要求和建築地面做法厚度要求。
三. 基礎底闆配筋圖
1 受力鋼筋采用HRB400級鋼筋。
四. 基礎梁配筋圖
1 縱向受力鋼筋采用HRB400級鋼筋。
2 框架結構基礎拉梁的梁頂标高是否明确。
3 條形基礎中,基礎梁與基礎底闆重疊範圍内應無縱向構造鋼筋。
五. 基礎詳圖
1 若采用樁基且有地下室時,樁頂的防水大樣是否明确、無誤。基礎選型是否合理,基礎經濟是否最優。
2 地下室穿牆管的防水大樣或選用的圖集号是否明确、無誤。
3 集水坑、地溝、後澆帶、電梯基坑、柱帽及設備基礎的大樣是否明确、無誤。
4 當筏闆基礎有懸臂闆時,闆邊構造配筋大樣是否明确、無誤。
5 梁闆基礎時,當柱截面尺寸大于基礎梁寬度時的配筋大樣是否明确、無誤。
6 鋼柱柱腳的處理,當鋼柱柱底設抗剪鍵時,基礎拉梁頂标高不得為鋼柱的抗剪鍵的底标高。
7 當為砌體結構剛性條基時,審核基礎台階的寬高比是否符合剛性基礎的要求。防潮層的标高及以下牆砌體的磚強度,砂漿标号,圈梁的混凝土标号,鋼筋鋼号是否已有說明,選用是否恰當。
8 當為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聯合基礎或條形基礎時,審核鋼筋混凝土基礎的各部分尺寸,配筋是否标注齊全;基礎預留的柱,牆插鐵與上部結構詳圖的平面尺寸,标高,鋼筋直徑、根數、排列、伸上高度是否一緻,預留插鐵在基礎内的錨固長度是否足夠,是否安排了足夠的箍筋以固定扡鐵的位置,當與相鄰子項共用一個基礎時,其軸線關系,柱、牆尺寸、标高、插鐵與子項的詳圖是否一緻。
9 當為鋼筋混凝土筏基、箱基時,筏基底闆、箱基底、頂闆的配筋,是否符合有關規範規定的構造要求;底闆有地坑、地溝時,兩個方向的配筋是否都有交代,頂闆有留洞時,洞口加筋是否符合要求,牆的剖面圖中,其剖面号,剖視方向,截面尺寸與平面圖是否一緻,沿高度方向的尺寸,标高标注是否準确。予留插鐵與上部結構是否一緻。
10 當為樁基時,審核樁詳圖各部分尺寸,配筋數量與深度是否标注齊全,是否符合構造要求;樁頭插入承台的深度,鋼筋的錨固是否符合要求;樁台各部分尺寸、配筋是否标注齊全,當有預留插鐵時,插鐵的錨固,與上部結構是否一緻;附注中對材料的要求,預制樁的打樁要求。灌注樁的成孔要求是否恰當。
六. 牆柱平面布置及配筋圖
1 地下室外牆外側豎向筋,按受力計算底部配筋較大,在滿足構造配筋要求的前提下,建議允許采用通高設置200間距的鋼筋、底部增設短筋的做法,不必滿足全高間距不大于150的要求。
2 框架柱縱向受力鋼筋應采用HRB400級鋼筋。
3 框架柱的箍筋當需要配置多肢複合箍筋時,設置方式應避免多個箍筋重疊設置。
4 各層豎向結構構件的定位及截面是否明确、無誤。
5 各層豎向構件的結構标高是否明确、無誤。
6 按規範要求控制底部加強區的層數是否明确、無誤。
七. 梁配筋圖
1 餐廳和客廳之間、卧室上方盡量不設梁,做成整闆,如有需要盡量做成暗梁或上反梁(不影響上層的情況下)。
2 梁的高度是否影響門窗的開啟。
3 非抗震區域的框架梁上部及所有次梁上部一般不設通長鋼筋。
4 除特殊情況,次梁箍筋不設加密區,框架梁的箍筋加密區長度滿足計算及構造要求即可。
5 梁上集中力部位應按計算或構造要求設置附加箍筋或吊筋。
6 各梁的梁頂标高是否明确、無誤。
7 梁上開洞、吊環、埋件的位置及大樣是否明确、無誤。
8 相交的兩根梁當梁截面高相同時應注明這兩根梁鋼筋的上下關系。
9 梁内鋼筋淨距是否滿足規範要求。
10 當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時,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
八. 闆的結構布置及配筋圖
1 各樓座主體首層外圍的陽台闆應生根于主體結構上,不得直接落在回填土或散水上,以免回填土沉降引起裂縫。
2 闆的厚度、闆頂結構标高、闆上開洞、梁上起柱的定位等是否明确、無誤。
3 除地下室底闆、屋面闆及特殊要求部位外,其他各結構闆一般不應采用雙層雙向配筋。
4 樓闆結構圖中相關大樣。如:闆上卷邊、闆下挂闆、闆上設備基礎、闆底标高低于梁底标高處節點、非樓層部位的挑闆、闆上埋件(或吊環)、陽台挑闆、雨蓬挑闆、折闆、折梁等是否明确、無誤。
九. 樓梯配筋圖
1 樓梯設計時,各梯梁下淨空高度是否足夠(尤其是建築入口處)高度要求。
2 樓梯梯段的建築面層做法如與樓面做法不同時,需注意樓梯闆與樓面闆标高的銜接,即樓梯段的第一步與最後一步的踏步高度與其他踏步高度是不一樣的。
3 樓層标高處的休息平台闆的配筋應與樓層闆統一考慮配筋,特指闆的負筋。
十.重點關注事項
1 戶内結構梁是否存在壓入戶門洞口。
2 戶内結構梁是否存在壓戶内卧室、書房門洞口。
3 戶内卧室、書房、衛生間牆圍護空間内是否存在結構梁。
4 預留後拆除牆體是否在施工圖中表述為不可拆除結構。
5 建築外立面小裝飾造型是否采用安全、經濟結構做法。
6 空調闆結構做法能用挑闆處理的是否存在使用了梁式結構做法。
7 框架、框剪結構總說明中 是否明确要求直徑25以上鋼筋采用機械錨固。
8 施工圖采用簡化畫法時,選用圖集、圖例,表示方式是否準确。
9 單體鋼筋含量及混凝土含量是否超過合同限額。
十一.其它問題
1未按有關文件規定在圖紙中注明應采用預拌混凝土。
2結構設計中未按“太陽能一體化設計”的要求采取相應的結構處理措施。(12層及以下)。
3混凝土結構的環境類别說明不全,在腐蝕環境下的環境類别辨别錯誤。
4腐蝕環境下未根據《工業建築防腐蝕設計規範》的要求進行防腐蝕設計,混凝土等級、保護層厚度等均不滿足要求。
5儲藏室的活荷載取值不符合規範要求。
6磚混結構中樓梯間的加強措施是否滿足《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的相關加強措施。
7 應關注結構整體布置是否合理?重視概念設計,結構計算參數取值是否合理?從宏觀方面控制結構是否滿足規範要求?是否合理?
8 地下室梁底在設備管道保溫保護安裝之後的淨高,滿足規範最低限值;較大直徑設備管道需水平穿越時,已采取妥當的加強措施。
9、主樓之外的裝飾性牆柱基礎已設計到位,防止與主樓産生過大差異沉降所采取的措施明确合理。
10、構造柱截面尺寸和鋼筋配置合适,平面定位具體明确。
11、 單元入口懸挑雨棚梁闆底下淨高滿足規範最低限值和搬運要求,樓梯的首跑平台梁下淨高滿足規範要求(住宅不小于 2000,正常通行) 。
12、帶有地下室的首層陽台邊梁下淨空尺寸,不影響地下室通風透氣
13、構造柱截面尺寸和鋼筋配置合适,平面定位尺寸具體明确。填充牆厚度小于 200mm 的部位(如衛生間和廚房) ,應在牆體轉角、交叉及門洞兩邊處設置砼構造柱.
14、内牆陽角對應處闆頂已配置适量的放射筋,滿足抗裂和安全要求。
15、 懸挑梁與其外邊梁底标高要相等,滿足建築立面無梁頭外露,影響建築立面效果。
16、承托水箱工作重量的構件或已設專用架空梁,已将梁上返,并在闆面預留過水孔洞,使排水順暢,不影響其下層的室内空間美觀.
17 雙層空調闆是否有結構問題。
18 大雨棚的柱基是否和地下室沖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