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新經濟企業對未來的發展,還有信心嗎?
近日,中國科協“新經濟動能主體發展評估”課題組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幂成長企業景氣指數”。這一指數,評估的是幂成長企業們的發展趨勢和信心水平。
所謂“幂成長企業”,是指具有“高技術、高成長、高價值”等特征的新經濟企業,簡稱“三高”企業。
景氣指數主要考察企業管理人員與科技工作者對本企業、本行業和本區域的即期評價與預期評價,分為三級,共15個單項指标。
本次基期調查共獲得有效樣本企業330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占72%,高成長企業占40%,高價值企業占 12%;民營企業占87%、中小微型企業占77%。
第二季度會怎樣?總體評價積極
怎麼個評估法呢?
以100為臨界值,高于100表明處于景氣狀态,指數越高反映企業态度越樂觀,反之則為不景氣。
這是國内首次運用景氣指數理論,針對新經濟主體建立動态監測分析模型。每季度末向企業管理人員和科技工作者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其對所在企業、所屬行業、所處區域發展情況的判斷和預測。
問的,其實是一份對未來的期待。
從第一季度評估結果來看,總景氣指數為130.67,其中即期(一季度)評價(101.88)和預期(二季度)評價(149.86)均處于景氣區間。
這表明,被調查企業認為今年第一季度狀況比去年第四季度并不差,對第二季度的發展趨勢持積極評價。代表着新動能的一批新經濟主體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向好趨勢。
收入雖減少,對政策看好
不過,不同類型的企業,遇到的境況也不盡相同。
在“三高”企業中,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和盈利減少的企業各有六成,疫情之下,幂成長企業人員對一季度企業經營狀況較為悲觀。
其中,高成長企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受調查企業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和盈利減少的分别占比70.9%和68.7%,對第一季度給出了不景氣的評價。
但企業給出的預期評價指數都較高。69.7%的企業人員預計第二季度營業收入會增加。也就是說,企業對疫情後的複蘇充滿信心。
從微觀來看,對本企業的評價方面,本企業景氣指數123.34,其中新産品開發指數最高(144.97),融資情況指數(108.91)偏低。
企業依然積極開發新産品,對市場占有率上升有信心。
對本行業的評價方面,本行業景氣指數136.63,其中行業政策(152.79)與技術創新(146.79)指數較高,融資機會指數(121.45)相對較低。
對本區域的評價方面,本區域景氣指數134.2,其中對高技術企業吸引力指數(140.36)最高,融資環境指數(127.94)相對較低。
錢,是大家的共同的煩惱。
有26.4%的企業第一季度融資更困難,29.1%的企業認為本行業的融資機會在第一季度有所減少。在疫情下,“三高”企業第一季度的融資狀況比去年四季度明顯惡化。
但他們也相信,會有扶持政策幫助自己,對政策環境預期積極看好,對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也保持高度樂觀。
湖北企業對第二季度發展超看好
從調查報告也能看到,總體來說,規模越大的幂成長企業景氣度越高,中小微型企業對本企業第一季度的評價則為“不景氣”。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疫情重點區域,湖北省“三高”企業人員雖然對一季度發展評價最為消極,分數僅僅為83.75,但他們對二季度發展的信心大幅回升,甚至遠超過全國其他省份,達到156.25。
牙齒咬得緊,路就踏得平。湖北的“三高”企業摩拳擦掌,準備爆發。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北京和上海企業受到的影響也不小。
這兩地的“三高”企業對一季度發展評價也是“消極”,景氣指數低于100。而且,它們對第二季度的評價并沒有好多少,總景氣指數依然較大幅低于全國平均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