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轼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随太守,
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鬓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着黃犬,右臂擎着蒼鷹,戴着華美鮮豔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帶着上千騎的随從疾風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随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鬓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将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注釋
賞析
這首詞寫蘇轼在密州作地方長官時,有一次去打獵的情景。
打獵,對于一個職業獵手,是家常便飯;而對于蘇轼這樣年已四十的地方官來說,就不能不算一次壯舉了。詞中就是從表達他出獵時的激動心情開始的。“老夫聊發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長男性的自稱,切合作者的年紀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這句說,老夫今天要發一發小夥子那種“狂勁兒”了。“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着黃狗,右臂架着蒼鷹。鷹和狗是用來追捕獵取對象的。“錦帽貂裘”,是戴着錦帽穿着貂皮襖,這次打獵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千騎卷平岡”:成千的騎手跟随着他,浩浩蕩蕩,象疾風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岡。這裡顯示了作為一州長官出獵時的聲勢和排場,确實是壯觀啊!百姓幾乎全城出動(即傾城),都想追随蘇轼這個知州,去看他打獵。而他也為百姓的熱情所感動,暗下決心,為了答謝(報)人們的情意,他要學習三國時代匹馬單槍搏鬥猛虎的孫權(孫郎),親手射殺猛虎,給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實際上已經繪制成他的“太守出獵圖”。寫出了他的形貌,也寫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熱烈的氣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揚的精神狀态。
轉入下片,作者又進一步深化了所要表達的主題。他說,他剛剛喝足了酒因而更加氣粗膽壯,鬓發有些花白,又有什麼妨礙呢!看來好像是承接上片,表現他老當益壯的英雄氣概。其實,這裡所指,已不限于打獵。他在考慮更為重要的事情:“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皇帝什麼時候才派馮唐到雲中傳達命令?這裡用了漢文帝劉恒時的一個典故。“雲中”是漢朝的一個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區。“節”,即符節,是傳達皇帝命令的憑證。漢文帝曾派馮唐到雲中郡,傳旨赦免前雲中太守魏尚受的處分,恢複他的官職。魏尚原來抗擊匈奴侵擾有功,後來因小過失受到不公平的處罰。可見,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擔當保衛邊防的重任。他這樣希望,并不是無的放矢。因為,當時宋王朝正受到來自西北方的西夏和來自東北方的遼國的軍事威脅,國家的安危引起了蘇轼的嚴重關切。他渴望奔赴軍事前線,來實現為國立功的政治抱負。最後三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學上,被認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當作敵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屬于野獸,當在被射獵之列的聯想,他表示,将要(會)緊握雕花的強弓,把他對敵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圓如滿月般的弓弦上,看準那西北方的敵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獵開始,卻以将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叙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這就把一首生活随筆式的小詞寫成了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這首詞讀起來,韻調铿锵,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是一首表現了蘇轼豪放風格的成功之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