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陵區兩在兩同行動方案

海陵區兩在兩同行動方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2:13:27

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交彙點訊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經開區戚墅堰街道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推進“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想在前頭、幹在前頭,在全區率先完成多個“首家”項目,擦亮一張“首”字名片,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首部落地的老小區加裝電梯

戚墅堰街道圩墩新村建于90年代,主要為六層住宅樓,小區有約200戶老年居民。由于沒有電梯,住在較高樓層的老年居民上下樓非常不便,因此加裝電梯就成了不少住戶的“心願”。居民施惠玉說:“我的父親将近90歲了,由于身體原因一周要跑三次醫院,沒有電梯就隻能背着他上上下下,吃力不說,還不太安全。”老小區加裝電梯已然成為了群衆的“急難愁盼”,是戚墅堰街道民生幸福路上的一道“坎”。

海陵區兩在兩同行動方案(兩在兩同建新功)1

如何邁過這道“坎”,打通幸福住行的“最後一公裡”?戚墅堰街道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一舉将老小區加裝電梯列為“我為群衆辦實事”的重點項目,上下統籌協調,大力推進加梯工作。曆經勘察選址、實地調研、多輪磋商、反複推敲,六個月後,圩墩新村27幢“平地起高塔”,經開區首部建成的老小區加裝電梯正式落地,戚墅堰老舊小區居民迎來了“電梯時代”的開門紅,邁上了“一鍵直達家門口”的民生幸福新台階。

海陵區兩在兩同行動方案(兩在兩同建新功)2

首家建成的社區微型消防站

遇到家庭起火的險情,及時撥打火警電話是常識。但在戚墅堰街道花溪社區,也許還有一隊人馬能比呼嘯而來的消防車更加行動迅速——社區消防救援工作站的專兼職消防隊員會第一時間響應,靈活“救早、滅小”,組織人員疏散、搶救被困人員、撲救初期火災。

花溪社區有人口7000多人,老舊房屋多,中老年人口多,背街小巷窄,消防安全基礎薄弱。為提高預防火災風險的能力,戚墅堰街道在花溪社區建立經開區首家消防救援工作站,以社區居委會為圓心向社區輻射,主要負責社區滅火救援、防火巡查和消防宣傳工作。

緊鄰社區警務室,社區消防救援工作站借助網格管理,在經開區消防救援大隊指導下,聯合開展行動,實現“警格”“網格”“消防”三者從“物理”融合走向“化學”融合,配合職能部門常态化做好社區、周邊沿街商鋪防火巡查、消防風險隐患排查,及時整治或上報消防安全隐患,将消防力量延伸到居民身邊。

首個轉動的老年人智能水表

戚墅堰街道常住人口達5.2萬,其中,60周歲以上的老人超過1.2萬,80周歲以上獨居空巢老人共305人。獨居老人如果突發暈倒、洗澡摔傷等問題,很難及時得到救助。為此,戚墅堰街道充分發揮“黨建聯盟”“社會治理合夥人”的共建優勢,與常州市通用自來水有限公司結對,共同推進智能水表落地,為獨居的老年人家中裝上一把“安全鎖”。

智能水表在普通水表的基礎上,增添無線網絡傳輸功能,可以半個小時甚至于更短的時間,及時收集到用戶家裡用水量的變化情況。如果12小時内智能水表讀數低于0.01立方米,就會立即啟動預警報警系統。水量預警發出後,掌上APP和街道指揮中心一體化平台的“智慧物聯”将及時獲取告警信息,中心第一時間向老人對應的網格員“派單”,網格員通過電話聯系、上門核實等方式了解空巢老人現狀,配合民警及時處置并反饋平台,構建預警信息處置“全閉環”。

一支水表、一部電梯、一個消防站,三個“首”字凝聚的不僅僅是科技的智慧與創新,更是深入踐行“兩在兩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升溫升華”。戚墅堰街道着眼老小區、老年人,以實幹笃行化解“急難愁盼”,讓人民更幸福、家園更安全、生活更美好。

交彙點通訊員 戚組軒

編輯: 趙家玮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