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子道德經中,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道,一個是聖人、真人。道我們知道,道孕育萬物,萬物離不開道,我們平常的修行就是接近道。老子說的聖人與孔子說的極不相同,聖人是有道者,是我們内在的本我,隻要我們進入與道相和的本我狀态,融入道,我們就有可能成為聖人。
而聖人,就可以做到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的。不用體驗就知道事物的變化;不必觀看就洞悉事物的态勢;不必作為、不加幹涉,事業就水到渠成。
這可能嗎?可能。你合于道,成為自己本然的樣子,回到本來如此的自己,你就了解了道,你就擁有了德。你象自然一樣的和諧、不刻意,你的成功也會象自然和諧的到來,這叫無為而成。
我們看天地有為嗎?刻意嗎?地球自轉、公轉是本性使然,小鳥也沒有刻意要開要飛,小草沒有刻意在長,小孩子整天樂哈哈,也都是自然的本性使然。
無為,是道的一種本性,是自然的法則,不刻意、不執着,不操縱,在生活的古老哲學裡,這一法則叫最省勁法則,或叫事半功倍法則。
它的方法就是,出于愛和和諧去做事情,這樣做最省勁。
而當你企求權利、控制他人、讓人認可就是在浪費你的能量,用大部分精力維護自己的重要性時,能量就浪費了。如果我們不浪費我們的能量,能量自然會給我們帶來收獲。
有三件事,你做了可以使事半功倍原則起作用。一是順受:事情是什麼樣子,就按什麼樣子接受,而不是按你希望它們此刻是個什麼樣子來接受。就像現在有些理念你不接受,覺得不舒服,但你接受他,先順受。
你可以希望将來是什麼樣子,但此刻本來就是這樣,你現在就按此刻事物的本來面目接受它們。
二:責任。你順受可能不舒服、心煩,但你應該知道,這是你自己的感覺,與外在引起你感覺的東西無關,你的感覺不是别人的錯,你自己應該為你的感覺負責,你的本我應該為你的感覺負責。那怎麼辦?不怨天尤人,這種局面中一定有意義、有因果,你要去思考他為自己的進化服務。有了這一點,你自然就到了第三點
三:不做辯護。據說,人99%的時間都用在了為自己辯護,辯護帶來什麼?對抗,而對抗耗費能量,你應該接受現在、接受此刻,你單純的與和諧的本我一體,與宇宙能量場在一起,卸掉一切負擔,超越焦慮、恐懼的社會評價層面。隻關注你的潛能量,進入到心情輕松快樂自由的境界。
當你對一切觀點都敞開胸懷,而不是冥頑不化的死守一個觀點時,你的願望就與大自然的純能量一體了,就可以輕易達成你的目标。這就叫無為而成。
我們會發現很多無為而成的例子。
一個孩子,你順其自然的養育他,他會成為你想要的樣子;
一個家庭,自然的相愛互助,智慧的經營,學會使用家庭的資産增值,學會運用财富能量的合力,它會越來越順,越來越幸福;
一個創業計劃,如果開始的設計就是能夠幫助到無數人的,那麼,它隻要開始,就有人喜愛它、追随它,然後,因為順其自然也成就了它;
一個企業,你隻去想滿足你的客戶,你隻去幫助你的客戶,你并沒有刻意而為,但你可能會成為巨無霸的商業帝國;
你不可太有為,比如拔苗助長;比如急躁冒進;比如希望一夜暴富;比如沒有計劃的東打西撞;比如機關算盡太聰明;
我們總是太急躁,我們應該讓自己慢下來,應該讓自己學會思考,應該看清楚趨勢,學會順勢而為,學會不要太刻意。
在道家 這叫做順勢而為,叫做無為而無不為—因為在道性的根基上,既然是合于道的,你不需要有為,道會自然而然給你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