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蜻蜓隊長
還記得紀錄片《穹頂之下》嗎?
2015年,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在備受争議之下停播了,與此同時,一個不顧人類環境利益的國家形象也被塑造了出來。
該片播出不久,就達到了超高的播放量。
幾乎是當年的爆款,所有人都在讨論,所有人都在擔憂。
“敢講真話”的柴靜試圖用一部紀錄片說明什麼?
最開始大家都覺得她的出發點是好的,為了改善環境。
但當柴靜在片中說出:
“在2013年,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就燃燒掉了三十六億噸煤炭。
這個數字,比全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的還要多。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啊。”
抛開了人口和經濟發展模式,柴靜的報道真的客觀嗎?
關于“霧霾”、“溫室效應”、“碳排放”、“環保”等一系列的争論持續到了今天。
丁仲禮院士當年說得那句“中國人是不是人”,如今深入人心。
根據IPCC的方案,中國的碳排放空間隻能支撐大約10年,也就是說從2020年起中國就需要向西方國家購買排放空間了。
丁仲禮質問:
“從2020年以後,中國每年花一萬億人民币去買二氧化碳排放權,你會怎麼想,你覺得公平不公平?”
而柴靜卻不這麼認為,追問說“中國是人口大國,這麼一乘那個基數太大”。
丁院士則發出了“靈魂拷問”:
“那我就要問你了,你就是說中國人是不是人?這就是一個根本的問題了,為什麼同樣的一個中國人就應該少排?”
然後,這位丁院士,就被美國列入了中國高級官員列入制裁黑名單。
距離當年這個采訪,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
近10年全世界的科學家對溫室氣體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做了些什麼?近10年科學家們針對二氧化碳這種有害的氣體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希望能夠将二氧化碳轉化成為家裡可用的生活燃料。
最近美國科學家就公布了最新的研究,該研究團隊公布了他們最新研究的一項研究成果,這種光活性材料可以将大氣之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為一氧化碳,而且還不會産生任何的多餘對地球或者是大氣有害的别的氣體,這一結果公布之後在科學界可是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那麼這一新的研究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化學反應過程,到底靠不靠譜,難道困擾我們已久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真的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有效的解決嗎?

我們大家都知道大氣之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的原料,适當的二氧化碳含量對于我們的農業生産确實是很有作用的,不過二氧化碳也存在着不利的方面,因為它是地球産生溫室效應的保溫氣體,也就是說會嚴重地破壞地球熱量平衡,如果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就會影響全球範圍内的氣候變化,從而對農業或者是我們的生活産生不利的影響。要從根本上解決全球範圍的溫室效應,就需要有效地降低這種保溫氣體,隻要二氧化碳的濃度降低,那麼溫室效應也就會随之解決。
所以科學家研究如何将二氧化碳轉化成為别的化合物十分的迫切。
除了這一方面的原因之外,其實我們現在全球能源的消耗也在逐年的增加,而且全球範圍之内的不可再生資源日益的枯竭,對于可再生資源的需求量卻在不斷的增加,所以科學家試圖将二氧化碳轉化成為我們可以使用的燃料以緩解這種能源緊張的問題。
之前美國科學家庫比亞克帶領他的團隊發明了一種裝置,這種裝置可以捕獲太陽釋放的能量,并且能夠将這部分能量轉化成為電能,而且還能夠将二氧化碳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氣,但是這一裝置現在還不是很完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和改善,因為這一裝置并不是單純的隻是依靠太陽能就能夠完成各項工作,在轉化的過程中還必須額外的添加一些能量才能夠輔助完成二氧化碳的轉化。
庫比亞克表示轉化二氧化碳,我們可以得到一種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就是一氧化碳,通過二氧化碳的分解,制造出了可以用的化學原料,同時能夠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因為一氧化碳雖然是有毒,但是我們在平時的工業之中或者是生活之中使用的數量非常的巨大,一氧化碳又可以直接被轉化成為液體燃料,應用在生活農業之中。
而另一個研究團隊來自于美國勞倫斯伯克利研究團隊則表示他們研究了一種新的光激活的過程也是可以将二氧化碳轉化成為一氧化碳,而且這個轉化過程不會産生任何的有毒物質,這個過程能夠利用太陽能來減少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且還能夠制造出可用燃料,這種光活性催化劑其實是一種海綿狀的鎳有機晶體結構,當這種材料暴露在太陽光之下,那又會産生一系列的反應,将空氣之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為一氧化碳氣體,并且還可以進一步的轉化成為液體燃料,甚至一些别的生活之中可以使用的産品。
這項研究成果标志着科學家利用太陽能催化劑生産燃料和其他的産物,同時能夠降低溫室氣體含量,這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這種新型的光激活催化劑生成的幾乎完全是一氧化碳沒有任何的付出作用産物,所以這标志着對于二氧化碳轉化研究過程又提升了一步。
現在我們全球範圍内都急需創造出新的方式來取代之前傳統的化石燃料,同時降低大氣之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而此次這種使用太陽能将二氧化碳轉化成為燃料的方式是一種全新的嘗試,這種鎳有機的光催化劑,在未來或許能夠真的成為我們制造高端新型燃料的重要材料,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以上所有這些實驗進展,都是發達國家,特别是美國科學界着手大力在做的事,他們把我們排除在外。他們不斷的宣傳超量碳排放,要征收稅款;他們不斷在宣傳,必須做到碳中和,減少中國的碳排放量,否則中國要向全世界繳納碳排放的稅,并購買發達國家的碳排放量。
為了能擺脫發達國家的碳排放,一個貌似天方夜譚的科學實驗出現了。
一批中國科學家花了六年的時間,緻力于讓中國人喝上“西北風”。
澱粉是什麼?
澱粉是小麥、玉米、大米等谷物糧食中最主要的成分,不光我們人體需要,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長久以來,地球上的澱粉生産全都是由農作物提供。
這就需要氣候、土壤、水源等等一系列的條件,袁隆平爺爺的雜交水稻田實驗也是就是為了能讓中國糧食産量更進一步。
如果現在告訴你,可以用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來人工合成澱粉,不必再浪費耕地、農作物和飲用水,是不是很神奇。
(人工合成澱粉)
中國的科學家做到了。
官方的說法是:
這一人工途徑的澱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澱粉合成速率的8.5倍,使未來澱粉的工業化生物制造成為可能。
換句話來說就是:
之前自然界的澱粉合成需要60多步複雜的過程,目前,這條人工合成路徑隻需要11步,像釀啤酒那麼簡單。
(圖源:新華社)
人工合成澱粉有什麼用?
先說一個不太靠譜的回答。
看過《火星援救》的朋友都知道,被困在火星上的宇航員為了能夠生存在去等待支援,在火星建大棚自己種土豆吃。
宇宙遠行中,需要貯備大量的食物,包括空間站,現在食物的問題一下就解決了。
火星什麼都缺,最不缺的就是二氧化碳。
蝴蝶效應最龐大的“蝴蝶群”是非政府組織NGO,經過了幾十年的沉澱和淘汰他們都已經在各個行業站穩了腳跟。
早年間确實存在很多非盈利的NGO,報道非法勞工和遍布全球的黑心産業鍊。
但是現在開始普遍開始謀求盈利,以捐款形成的基金進行投資。
大量原本号稱“政治中立”的産業NGO,已經開始選邊站,淪為博弈工具。
說一個最簡單,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套路:
美國科考隊在北極發現了一隻餓死的北極熊,如何利用這隻北極熊絞殺一個發展中國家?
這張圖很多人都看過。
全球變暖,北極冰川融化,北極熊無法覓食,瘦得隻剩一張皮。
于是在這張圖所構建的語境下,環保主義很快全副武裝,要求各國攜手共同保護人類的家園。
全球變暖,是因為城市發展中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導緻。
隻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就能避免北極生态圈的破壞,于是大家決定簽署“巴黎氣候協議”。
澳洲森林大火,亞馬遜雨林大火,美國加州大火,都是因為全球變暖。
這些事情,聽起來都有一些道理。
但是,地球真的在變暖嗎?
前段時間,雲南大象集體遷徙去河南,河南的簡稱是“豫”,在古代這裡是大象和犀牛的故鄉。
大象居住在熱帶地區,由此證明古代的河南氣溫要比現在高。
地球難道不是越來越冷嗎?
丁仲禮院士說過:
科學家将6億年以來全球溫度和大氣二氧化碳含量變化進行了對比。數據顯示,在過去的6億年裡,二氧化碳含量變化的總體趨勢在逐漸下降,在過去100萬年間,二氧化碳濃度最低。
既然如此,西方國家搞出來一套地球變暖和二氧化碳排放做什麼?
答案隻有一個:限制發展中國家發展,特别是針對中國。
利用環保的輿論已經打響,歐盟等多個國家開始響應,這背後還有一套“科學事實”作為依據。
中國有理由拒絕嗎?
一個國家想要發展工業,必然涉及碳排放,隻要扼住碳排放,就是扼住了這個國家的未來。
大家隻聽過核洩露,沒聽過碳洩露吧?
什麼意思呢?
就是如果歐洲有一個企業來中國制造商品,如果超碳排量超額,哪怕符合歐盟标準,也是要額外征收碳排放稅。
這就限制了歐洲企業“走出去”,也遏制了中國的“引進來”。
當然,這招還不是最損的,最損的是,碳總量限制。
歐美規定全球每年限定排放多少,各國國家來分,發達國家分到的量大,發展中國家分到的量小。
發展中國家如果指标不夠用怎麼辦?
歐美說,可以把自己用不完的指标賣出去。
歐洲大概是87美元一噸。
舉個例子,生産1噸鋼材,需要1.83噸碳排放量,也就是說生産一噸的鋼材要向歐美繳納1000元。
這就是啥也不幹,坐地起價。
所以中國要大力發展“碳中和”,這些限制在未來對中國的威脅不大。
反觀,印度、越南這些發展中國家,徹底被全面工業化拒之門外,永遠無法實現。
一隻餓死的北極熊,能做大多的文章?
在西方環保主義的框架下成了一個輿論問題,最終演變成了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絞刑台。
而目前中國科學家正在另辟蹊徑,走出一條完全不受西方限制的道路,比如剛才我們談過的用二氧化碳來合成工業性澱粉。這一實驗的成功和未來的完善,将使中國不僅改變碳排放的被動處境,而且在食物和工業用澱粉生産上,将走出嶄新的天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