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納悶,前段時間《三十而已》火的時候,全網都在說:好媽媽太難當了,女人太難了。有顧佳珠玉在前,又會搞事業又會帶孩子,襯得别的媽媽都矮了一頭。
如今《以家人之名》熱播,為啥就沒有男的對照李海潮自愧弗如呢?
三好爸爸李海潮,會做飯,能帶娃,還有自己的小面館,不花心,不亂搞,守身如玉,無不良嗜好。不但帶大了自己的親生女兒李尖尖,還順帶照顧了鄰居家,媽媽出走,爸爸忙的小白菜一号淩霄,以及爸爸渣,媽媽狠,平白無故丢給他的小白菜二号賀子秋。
這部劇最閃光的人物非李海潮莫屬,如果能深入挖掘李海潮的内心,把這個人物塑造地更加豐富,有層次,而不是重點去拍三小隻之間的愛情糾葛,《以家人之名》搞不好還真能拍成中國版的《請回答1988》了。
不像現在,空抄了個《1988》的劇情架子:三小無猜一起長大,成年後再發展感情線,進行二選一。
韓劇《請回答1988》最動人的地方恰恰不是愛情,而是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以說《1988》裡再小的配角都絕不扁平化,每個人物都很豐滿,這是國産電視劇所欠缺的。
不過《以家人之名》還是有閃光點的,起碼它打破了傳統的中國式家庭,父親甩手不幹忙事業,媽媽裡裡外外一把抓的刻闆印象。告訴世人,原來男人也可以又當爹又當媽,既照顧事業又照顧孩子。
另一方面《以家人之名》裡的媽媽,幾乎全是“有毒的父母”,統統可以寫進教育寶典裡做反面教材。一部劇黑媽媽黑得這麼徹底,還真是不多見。
接下來我就從教育的角度來比對一下李海潮和那些“有毒的媽媽”。
淩霄的媽媽陳婷和賀子秋的媽媽賀梅陳婷與賀梅都有點過于太扁平化了。作為母親,她們說抛下兒子就抛下兒子,還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不是從小就扔給祖輩照看的孩子。這是不合常理的。
但這樣的母親現實中也不是沒有。她們沒别的,就是自私。
比如陳婷,年輕的時候抛夫棄子。跟後夫的女兒摔骨折了,不顧兒子高三學習繁忙,硬要兒子來照顧女兒。等自己癱瘓了,又以“我是你媽”為名,綁架兒子照顧自己和女兒9年。
也不是說她一點都不愛淩霄,而是她那點愛太少,不足以讓她看到兒子的痛苦,她永遠覺得自己最慘,全世界都虧欠自己的,别人為自己做的都是應該的:
淩爸欠她的,要不是當年淩爸工作忙,沒照顧到家庭,陳婷自己又出去打麻将,女兒就不會關在家裡被核桃噎死了。
淩霄欠她的,因為淩霄是她兒子,雖然陳婷隻養了淩霄8年,但她是他媽。而且她認定女兒的死是因為淩霄給妹妹喂核桃了,這樣她自己就能卸下沉重的愧疚感。
李爸幫她帶兒子是應該的,因為淩爸給李爸生活費了。
這種媽最大的問題是你沒法跟她溝通,她自成邏輯,在旁人看來是胡攪蠻纏,在她看來卻是天經地義。
賀梅比她要好一些,賀梅雖然自私,但邏輯還是正常的,她很清楚自己當年抛棄兒子是錯的,所以不肯來打攪兒子的生活,甚至還願意在舉手之勞範圍内幫兒子一些小忙。
齊明月的媽媽這部劇最能引起共鳴的大概就是齊明月的媽媽。這種媽在生活中還挺常見的。她們最大的愛好就是當自己孩子的“差評師”。
成績優秀、容貌清麗、有一份體面工作的齊明月,從小到大沒少挨媽媽說。無論她做什麼,在她媽眼裡都是錯的。
女兒考試沒考前五,挨罵;
女兒買裙子選黑的,被罵老氣;選白的,又被嫌不耐髒;
發現女兒屋子裡的粉色裙子,嫌棄她這麼大了還穿粉色,全然忘了是自己親手給女兒挑的裙子;
女兒點菜被嫌棄隻會點老三樣;
女兒當記者當得好好的,硬要女兒去考公務員;
女兒想去北京發展,又被貶低得一塌糊塗,還硬塞了她一堆考公複習資料過來;
……
搞得齊明月總是一副唯唯諾諾,沒有主見,受氣包的樣子,連選個冰激淩都拿不定主意。
這種喜歡當兒女差評師的父母,生活中也不少見。
網上有個段子,就是專門形容她們的:
孩子待家裡不出門。媽:就知道窩在家裡,真是沒出息。
孩子聽從媽媽的意見出門了。媽:就知道去外面野,成天不着家。
對于母親來說,時刻傳遞給孩子“你不行”的訊号,既是一種控制手段,也是一種情感勒索的方式。一個“哪哪都不行”,連點菜都拿不定主意的孩子除了依靠爹娘,還能怎麼着?
但是對孩子來說,父母長期的否定,會在孩子心底形成一個時時刻刻否定自己的“内在父母”。也就是說,即便父母不在身邊,他們也會習慣性地自己否定自己,認為自己這不行,那不行。換句話說,不管自身有多優秀,“差評師”的孩子都會變得極度不自信。
唐燦的媽媽唐燦的媽媽最大的問題就是“要面子”。唐燦明明在做淘寶店,媽媽卻介紹說她是在博物館工作的。從小到大,因為唐燦曾經是小童星,她媽媽沒少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
這樣的父母實際上内心對自己是不滿意、不自信的,他并不認為自己“足夠好”,所以需要通過兒女來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
換句話說,他們看不到真實的孩子,隻能看到孩子的可供炫耀之處。一旦孩子沒有可供他們炫耀之處,他們會和“差評師父母”一樣,全盤否定孩子。
身為他們的兒女,就像套着救生圈漂在大海上。要麼緊緊抓住能令父母感到驕傲的東西,要麼沉入海底,無論如何都不會有安全感。
完美的爸爸李海潮跟前面四位成為鮮明對照組的,就是李尖尖的爸爸李海潮。說實話,我從未見過這樣完美的父母,仿佛從未受過任何創傷,始終從心裡散發出源源不斷的愛,溫暖所有人。
李海潮這個人物是有些過于理想化的。生活并沒有厚待他,可他活得就像那句歌詞寫的:去愛吧,如同從來沒有受過傷害一樣。
他有一個情深意笃的愛人,可惜英年早逝。好不容易把三個孩子拉扯大,眼看要上大學了,又被之前抛棄孩子的人摘了桃子。他卻連一句怨言都沒有,總是站在孩子的立場,生怕孩子難受。
李海潮最難得的一點是,他總能看到真實的孩子。看到他們的傷心,他們的快樂,他們的委屈和小心翼翼,然後選擇跟孩子站到一起。
所有的育兒書都提倡父母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但天知道無條件的愛是這世上最貴重的東西,最奢侈的願望。父母要抛開自己的焦慮和恐懼,忍住脾氣、止住各種心理投射、控制住恐吓、威脅孩子的沖動,把孩子視為跟自己一樣平等的人。
能始終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的父母,近乎于佛。
所以我說李海潮過于理想化了,你看不到他失去孩子後的暴怒或歇斯底裡,看不到孩子調皮,他的抓狂,看不到孩子成績不如意時,他的焦慮。
這是一個太過完美的人,其實在人物塑造上還有很多可挖掘之處。
但是無妨,哪怕他隻是一個扁平的教科書,他也有着中國電視劇裡程碑式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