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新機型将采用更流行的type-c接口?多年來一直以設計精密嚴謹著稱的蘋果,為何會考慮這樣的選擇>>>
撰文/記者 趙天宇 編輯/劉昭
新媒體編輯/李雲鳳
采訪專家
王燕(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模型模拟團隊負責人)
劉占強(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6月7日,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達成一緻,到2024年秋季,USB Type-C接口将在歐盟成為手機、平闆電腦和相機等電子設備的标準充電接口。這也再次佐證了“從Phone 15開始,新機型将采用type-c取代目前Lightning充電接口”的傳言。
對于蘋果而言,獨特的生态系統是其參與市場競争的有利資源,這其中也包括與衆不同的充電線接口。但随着時代改變和科技的進步,技術水平遲滞不前、充電速度較慢的Lightning接口已成為用戶吐槽的熱點。
蘋果“改嫁”type-c的背後,映射出的正是近年來手機廠商和科技企業在充電(接口)領域競争的加速,以及充電設備芯片化、智能化的大趨勢。當然,這也給國産化替代提供了更多機會。
Lightning接口:
被時代抛棄的前浪
2012年9月,蘋果發布了iphone 5,與之一起誕生的還有蘋果專用的全新一代接口Lightning。與當時安卓陣營主流的microUSB 接口相比,Lightning 接口體積小巧的同時,插拔不分正反,并取消了耳機孔,同步支持音頻信号傳輸。
十年前,智能手機剛剛起步,Lightning接口集科技感和設計感于一體,在當時是近乎跨時代的存在,迅速成為一衆蘋果移動設備的标配。
但USB相關技術也并非原地踏步,在Lightning的刺激下,它表現出更強的求生欲和進步速度。
USB2.0時代,标準USB接口無法适應輕薄便攜的移動設備,因此就出現了mini USB和Micro USB接口:面向移動設計,輕薄小巧,性能和标準的USB 2.0接口相差不大。
▲type-c接口與lightning接口(圖片來源/DIGNITED)
到了USB3.0時代,借鑒蘋果Lightning接口的正反插,2014年速度更快、兼容性更好的USB Type-C接口正式誕生。
與前代産品相比,Type-C接口觸點數量大大增加,共有24個引腳,成中心對稱分布,從而實現正插與反插時設備都能成功識别。不僅是正反插,觸點增加以後,Type-C在傳輸及充電速度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并且支持雙向充電;最高4K分辨率的視頻輸出;還有外接和轉接功能。
尤其是在充電上,由于Type-C夠承受更高的電壓和電流,加上充電協議的加持,目前最高速率已經可以突破120W,44W以上的快充成為标配。
反觀蘋果的Lightning接口,雖然支持正反插,但隻有8個針腳工作,且能承受的最大電流隻有3A。如此一來,用戶最關心的充電功率,上限被鎖死在33W。
▲type-c與lightning接口對比示意圖(圖片來源/ifanr)
在百瓦快充當道的2022年,Lightning的充電速率隻能稱之為“龜速”,甚至趕不上USB 2.0 時代,最高支持36W充電的接口。
蘋果手機的充電有多慢?以iphone12為例,官方給出的數據,在使用原裝充電線充電頭的情況下,大約需要1個半小時。但許多用戶的反饋卻是,比1.5小時還要慢。
用戶魏先生表示,用原裝蘋果20W充電頭,從0%開始,完全充滿花了大約2個小時,嚴重影響了使用效率;如果用網購平台随便購買充電線,鄧小姐告訴記者,2個小時大約隻能充電65%,她認為,這個速度甚至比不上自己新能源汽車的快充。
對比國産安卓手機,越來越多的産品已經支持100w以上快充,且不需要額外購買充電頭,3分鐘可充電30%,5分鐘可充電50%,15分鐘可充電100%的時代已經到來……
蘋果為何不改良Lightning接口,或者轉用Type-C從而提升充電速度呢?業内人士指出,這與蘋果手機本身設計有關:蘋果手機内部零件空間寸土寸金,Type-C接口相比LighTIng接口,面積大了一倍多,這對于設計上精密嚴謹的iPhone來說,牽一發而全全身。研究近幾代iPhone手機的設計不難發現,保守已經成為主流。
生态利潤也是蘋果堅持使用Lightning的重要原因:已經使用了十年時間的Lightning,讓蘋果把賣數據線做成了一門生意:以 Apple Watch、AirPods 和 Lightning 數據線為主的其他硬件收入每年可以為蘋果帶來 350 億美元以上的營收,幾乎占到全年近2000億營收額的1/6。
加密芯片背後的封鎖與反抗
縱然Lightning接口已經嚴重落伍,但在巨大利潤和嚴苛成本之下,蘋果也沒有改用Type-C的充足理由。甚至為了維護Lightning接口的正統,蘋果還推出了嚴苛的MFi認證。
MFi是Made For iOS的意思,數據線生産廠商隻有經過MFi認證并向蘋果提交計劃繳費以後,才能“光明正大”的生産正品數據線。這讓一根數據線成本擡升到15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再算上認證成本、設備成本、物流成本、銷售費用,正版數據線自然價格不菲。
繞開MFi認證行不行?蘋果數據線絕非一根普通的電線,它的科技含量相當高,充電頭上排布了四塊芯片,可謂方寸之間,列陣千軍萬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四塊芯片當中,NX20P3A1UK負責控制功率開關,這顆芯片工藝流程複雜,封裝水平也比較高,國内工廠生産較為困難;另一塊SN2025是加密芯片,且加密程度相當高,它通過和蘋果設備上的芯片“對暗号”來确認彼此的身份。
廠家隻有在經過MFI認證後,才能從指定代理處購買到指定數量的芯片,隻有貼着MFi認證的數據線才可以和 iPhone 配合工作,沒有例外。所以業界把蘋果的這顆加密芯片叫做“魔鬼芯片”。
在 Lightning 接口剛剛推出的時候,一根蘋果認證的數據線可以買到200元人民币,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利潤都被蘋果分走了。反過來,如果能複制出“魔鬼芯片”,數據線售價就可以大幅降低。
據調查,目前在廣東、深圳等地,一條蘋果芯片破解産業鍊已經成型:黑客破解芯片漏洞以後,廠商複刻或者模拟其核心功能,生産盜版的識别芯片,山寨數據線廠商從破解芯片供應商手中拿貨,最後組裝成數據線,銷往各地,成為了電商平台當中“9.9元包郵”的一衆産品。
但這種方法無法解決iOS 每一次升級後,蘋果修複漏洞的問題。數據線驗證的漏洞也會随着系統升級而被修補,這根線會立刻失去作用,其克隆的幾十萬根數據線也就統統失效了。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支持快充”的數據線買來時候很好用,而大約一到兩個月之後,就會出現充電速度下降、被報警的現象,有些數據線再過一兩個月幹脆就不能使用了。
(圖片來源/Chinadaily)
在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模型模拟團隊負責人王燕看來,從芯片加密的角度理解,蘋果的MFi認證,實質上進行的就是一種技術層面的“封鎖”和“壟斷”。但在消費電子産品快速發展、快充技術不斷進步的當下,這種技術封鎖已經毫無價值,這也是迫使蘋果轉向USB的重要原因。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占強認為,蘋果從 Lightning接口轉向Type-C的傳聞已經有很多年了,實際上蘋果的三大主銷産品(iPhone/Mac/iPad)當中,最新款的電腦和平闆已經更換了Type-C接口。在數據線接口和快充協議不斷推行标準化的當下,這是一種大勢所趨,也是有利于消費者使用習慣的好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改嫁”type-c,
國産化替代迎來新機會
消費層面以外,蘋果“改嫁”type-c的背後,映射出的正是近年來充電設備芯片化、智能化的大趨勢。蘋果統一使用USB接口以後,将給以氮化镓為原材料的第三代半導體充電設備,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并加速主要零部件國産化替代的進程。
氮化镓,化學式 GaN,是氮(N)和镓(Ga)的化合物,被譽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GaN 材料系列具有低的熱産生率和高的擊穿電場,是研制高溫大功率電子器件的重要材料,未來在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等領域應用廣泛。
在消費電子領域,氮化镓充電器功率更大,體積更小,充電速度更快。為什麼有的手機能夠實現100W乃至120W快充?這背後離不開氮化镓充電器的支持。
記者了解到,從2020年開始,氮化镓快充商業化進程全面鋪開:目前已有數十家主流電源廠商,例如綠聯、品勝等都開辟了氮化镓快充産品線,華為、小米、三星、聯想等知名手機/筆電品牌也先後入局。
“芯片是快充之本,氮化镓充電器的核心正是氮化镓功率芯片。”王燕告訴記者,氮化镓芯片包括功率芯片和控制芯片,全球範圍内已有納微、英諾賽科、英飛淩等數十家供應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半導體國産化的大背景下,當下國内芯片廠商已經陸續實現了普通快充電源芯片的國産化替代。得益于較早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産業發展迅速,國内廠商在氮化镓功率芯片領域,技術方案已經相對成熟,為快充領域發展提供了良好支撐。
當下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快充充電器生産國,也是快充芯片重要的供應商之一:數據顯示,iPhone手機2021年出貨量達到2.39億部,位居世界第二。假如這2億部手機全部換用支持快充的type-c接口,一個巨大的快充消費市場,将給中國企業帶來全新的機遇。
但王燕同時指出,當下氮化镓充電器的難點,仍在氮化镓控制芯片的研發和生産制造:由于技術壁壘和國産工藝水平限制,過去幾年當中控制芯片自主化程度不高,有相當一部分芯片是國外進口。
“隻有實現氮化镓控制技術的突破,才能把整個氮化镓快充市場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實現氮化镓充電器全面國産化,氮化镓控制芯片是關鍵,提升産線産能水平則是重中之重。”
據了解,國内目前有南芯半導體、美思迪賽、亞成微、傑華特等多家電源芯片廠商布局了氮化镓控制器産品線,多款基于國産控制器開發的氮化镓快充産品已經問世。未來在蘋果轉用type-c接口的刺激下,必将進一步加速發展,擴大市場規模同時,極大豐富快充電源廠商的選型需求。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制:北京科技報 | 北科傳媒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