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直播間照亮全身的燈

直播間照亮全身的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4:43:04

全球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裡,中國青藏高原就有5座。這是地球上最高的平原,它還有另一個名字——世界第三極。和氣候極寒的南、北極一樣,青藏高原極端氣候多、氣候苦寒、晝夜溫差大。

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有一群人穿越在雪山、湖泊與牧場之間,過去7年,他們一直在做一件事——撿垃圾。

他們就是“美麗公約”,一個緻力于自然環境保護的公益行動組織。2015年起,美麗公約逐步發起了“擦亮天路”與“守護第三極”等專項策劃活動,回收超過45噸以上的廢棄塑料瓶,摞起來大約有25個珠峰那麼高。

疫情以來,美麗公約遇到多重困難,志願者多次滞留基地,藏區遊客也逐漸減少,無法進行環保宣傳。

負責人反饋能募集到的資金也越來越少,靠新媒體傳播募集到的捐款金額,隻有原來的20%。

内外交困之下,美麗公約團隊通過直播找到了解決辦法——在抖音公益直播拾撿垃圾的過程,讓公衆了解真實的情況,他們發起“0.5元募集計劃”,隻要被捐助5毛錢,就能讓遺落在藏區的一塊垃圾消失。

藏區裡的天路,有了繼續被擦亮的希望。

直播間照亮全身的燈(在直播鏡頭裡擦亮天路的人)1

五毛募捐計劃,直播讓公益更透明

在這樣的高寒地區回收垃圾,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這裡海拔高、山體多、地勢險,志願者每次回收垃圾,常常需要高空懸挂,撿拾山體、縫隙間的垃圾。如果遇到風雪天氣,更是不能出基地進行回收。

疫情更是不斷沖擊着美麗公約的公益資金儲備 ——人員滞留、募款、宣傳、招募志願者、回收垃圾,全都需要成本。

在這種内外交困的情況下,美麗公約團隊開始了抖音直播的嘗試。他們每天下午7點開始直播,環境污染的現實,天路之險以及志願者的熱忱,感染到了屏幕那頭的觀衆。

直播間照亮全身的燈(在直播鏡頭裡擦亮天路的人)2

史甯說,其實大部分人心中都有環保的意識,隻是不知道如何付出行動,也很難感知到相關的公益組織具體在做什麼。抖音直播提供了一個鍊接,觀衆能直觀看到他們的工作細節,更是主動詢問如何能夠幫助他們。

藏區的垃圾問題,和美麗公約的環保行動,同時沖擊着觀衆們的心,更是激發了他們共同幫忙的熱情。

直播間照亮全身的燈(在直播鏡頭裡擦亮天路的人)3

“五毛募捐計劃”中的五毛是史甯團隊量化、調研的數據。将一塊多年遺落在雪山、牧場、湖泊、河流的垃圾回收,需要經過八個過程:宣傳動員—撿拾清理—分類集中—轉運回收—粉碎包裝—運回内地—加工再造—服務管理。

而這些流程,分攤到每塊垃圾上的成本,大約是0.5元。

目前,美麗公約的抖音賬号,已經有了48.6萬粉絲,有172萬人為他們的公益活動點贊。三個月來,美麗公約目前已收到7000多人捐贈,為基地繼續工作解決了燃眉之急。

藏區垃圾問題由來已久

很多人問過“美麗公約”的發起人史甯,為什麼選擇去西藏撿垃圾?

十年前開始,史甯便緻力于環境保護公益與宣傳活動,也想切實為中國的環境問題做點什麼。2015年6月,史甯從滇藏線,向拉薩進發。這次出行,他的目的是看看青藏高原的環境情況與垃圾問題。

史甯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靠徒步與搭車的方式,從雲南香格裡拉出發,到梅裡雪山,又到拉薩。一路上,他目睹了憧憬着遠處雪山與布達拉宮的朝聖者與背包客,一旁卻是遍地的垃圾,當地的孩子在垃圾堆邊玩耍,動物在垃圾中覓食。

直播間照亮全身的燈(在直播鏡頭裡擦亮天路的人)4

這條天路上,布滿了各種生活、旅遊、工業垃圾。尤其是梅裡雪山卡瓦格博峰,沿着山體傾倒的垃圾堆成一片,囤積着近幾十年的垃圾。

塑料制品的降解,需要500年,在這片自然景區裡,垃圾破壞的不僅僅是風景,更是污染了動物植物的生存環境,甚至污染了水源。

垃圾問題,是藏區的“痼疾”。

史甯以梅裡雪山為例,這裡一直是典型的污染地。并不是當地居民與政府不願意改善環境,而是在高原地區,垃圾處理難度極大。清運部門雖然有垃圾專車,定期去鄉鎮回收居民的生活垃圾,可藏區動辄大雪或大雨,道路封閉,垃圾運輸車一個月進不來是常事。

遇到這種情況,老百姓隻好将生活垃圾堆放在門口,三天就堆滿了。他們隻能像過去一樣,将垃圾丢下山去。久而久之,山體成了垃圾池。

幾乎西藏的大多數鄉鎮,都有一個長年形成的垃圾死角。

回京後,史甯與兩位同伴劉暢和林間商量要為解決藏區環境問題出一份力,三人一拍即合。

經過對藏區的調研和不斷探索,2015年,三人先後在北京發起“美麗公約擦亮天路活動”和“美麗公約藍絲帶活動”,從在藏區撿拾垃圾開始,清理進藏公路沿線垃圾,以及面向全國進行推廣,号召進藏遊客與當地居民不再亂丢垃圾。

2015年9月,美麗公約發起了第一次“擦亮天路”行動,一群文明旅遊的志願者聚集在一起,邁出了行動的第一步——接力清理進藏公路沿線垃圾。

9 月 11 日,美麗公約“擦亮天路”團隊來到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恰逢一年一度迪慶州慶和金秋賽馬節,吸引了大量遊客參與。

直播間照亮全身的燈(在直播鏡頭裡擦亮天路的人)5

賽馬節過後,史甯與志願者們繼續前行,把活動擴大到整個進藏公路沿線,從大理到西藏然烏湖,活動進行了大約 1 個月,行進 1500 公裡,沿途清運 2000多袋垃圾,大約 3 萬遊客參與到了活動中。

史甯策劃的“藍絲帶行動”,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具備了保護環境與文明出行的意識。美麗公約與進藏的公安檢查站合作,志願者給來往車輛系上藍絲帶,号召每位進藏遊客承諾文明旅行,絕不亂扔垃圾。如今,藍絲帶活動正逐步向全國推廣。

直播間照亮全身的燈(在直播鏡頭裡擦亮天路的人)6

2018年5月11日,美麗公約發布了第一條抖音視頻,更多人得以見證,這條曾垃圾遍布的進藏天路,正在一寸寸被擦亮。

公益直播鏡頭下的天路被一點點擦亮

公益活動剛開始時,人手不足,志願者要撿拾垃圾、維護基地、宣傳活動。作為一名前傳媒人,史甯明白,要想解決問題,就得讓更多人了解他們在做什麼。

2022年,美麗公約與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大學數字營銷實戰教學創新項目”進行了一次公益傳播的合作。這次項目中,北京大學的學生在6周時間裡,為美麗公約創作了幾百條短視頻,這些極具創意的短視頻為美麗公約集結了近5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近3千萬。

更多的人通過短視頻了解了藏區垃圾問題,他們留言,“沒想到藏區垃圾問題這麼嚴重”“我該怎麼才能幫忙?”

短視頻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更多人開始想要為“擦亮天路”盡一份力。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報名參加美麗公約項目,每期報名超過150人,超出實際需要人次的十倍。

如今,美麗公約團隊已在西藏自治區建立了50餘支志願者服務隊,超過6500多名志願者加入,共回收廢棄塑料瓶45噸以上。

直播間照亮全身的燈(在直播鏡頭裡擦亮天路的人)7

收集起來這麼多的垃圾,怎麼處理?

史甯介紹,美麗公約與拉薩市政達成了合作,志願者去村鎮、山區回收垃圾,還在村莊建設了垃圾回收點。當居民垃圾堆放到500公斤,就派車輛去回收。

回收來的垃圾,志願者會進行分揀,分揀出20%可回收垃圾,按照拉薩城市的回收價格,以每公斤兩塊五毛錢的價格回收。

剩餘80%的不可回收垃圾,志願者會交給市政的垃圾清運部門,回收到拉薩林芝市區的處理點,進行壓縮、粉碎,再運到成都進一步循環使用。

美麗公約的藍色志願者背心,就是使用這些垃圾的循環材料制作出來的。這一抹抹藍色,代表着藍色的天空與星球,是美麗公約特别選定的代表色。

史甯說,“美麗公約”的腳步不會停止,自己的後半輩子,就幹這件公益之事了。

編輯 鞏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