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三巨頭,曹操劉備孫權,其中曹操被稱為篡漢奸雄,劉備被稱為一代枭雄,孫權既沒有曹操奸詐,也沒有劉備仁厚,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就會發現他的人品還不如劉備和曹操:看孫權對兄弟的态度,就知道他太刻薄寡恩,他不但愧對大哥孫策,更對不起父親孫堅,孫堅有五個兒子,為啥最後隻剩下孫權了?
孫權對三個弟弟有多狠,咱們看看三國正史就知道了:孫權的兩個弟弟死得蹊跷,剩下的一個弟弟也不許姓孫,至于孫策的兒子們,能活命就算燒高香了。
孫堅孫策壽命不長,孫策很夠意思,并沒有把基業父死子繼,而是來了個兄終弟及,如果孫策知道自己并沒有被弟弟追封為皇帝,肯定會後悔當年的決定——在這一點上,孫家做得遠不如司馬家族。
如果孫堅九泉之下有知,也會出離憤怒:這個碧眼黃須的“朮赤”果然不是好東西,我那寶貝小女兒,居然被他送給了老劉頭兒——孫權“進妹固好”的時候,劉備已經四十九歲了!
孫權對不起父兄,對自己的弟弟更狠。孫策英年早逝,他肩膀下有四個弟弟,分别是孫權、孫翊、孫匡、孫朗,《三國志·卷四十六》說“堅四子:策、權、翊、匡。”這是因為孫朗被二哥孫權開除了家籍不許再姓孫。
裴松之注引《志林》記載:“堅有五子,策、權、翊、匡,吳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
有人說被孫權嫁給劉備的那個妹妹叫孫仁,看來是不準确的,孫仁是孫朗的别名或曾用名。
不管這位庶子叫仁還是朗,反正最後是不許姓孫了,在這件事上《三國志》和《江表傳》的記載出現了疏漏和矛盾,誤把孫匡當做了孫朗,裴松之進行了糾正。
按照裴松之的考證,孫匡在二十歲就已經早卒,被孫權開除家籍的隻能是孫朗而不是孫匡:“權别其族為丁氏,禁固終身——匡未試用卒,時年二十餘,而江表傳雲呂範在洞口,匡為定武中郎将。既為定武,非為未試用。且孫堅以初平二年卒,洞口之役在黃初三年,堅卒至此合三十一年,匡時若尚在,本傳不得雲卒時年二十餘也。”
即使是孫堅遺腹子,孫權那個被開除家籍的弟弟也至少有三十歲了,所以他隻能是孫朗,因為犯了一點小錯誤,孫權就把孫朗改為“丁朗”,這處罰實在是太嚴重了。
孫朗變成了丁朗,但畢竟還活着,而孫翊和孫匡就沒那麼幸運了,有史料顯示,他們都死的很蹊跷。
孫匡很受大哥孫策疼愛,當年孫策應該承繼父親孫堅的烏程侯(那是大漢朝廷的正式爵位),但是這位大哥很有大哥的樣子,他把世襲爵位給了嫡親小弟,于是《魏書》留下了這樣的記載:“策當嗣侯,讓與弟匡。”
這樣看來,孫匡他原本也是有機會繼承大哥孫策基業的,但是這位小老弟,在二十出頭就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人因此懷疑是孫權下的手。
不管是不是二哥孫權暗害,反正孫匡連正式官員都沒來得及當就沒了,但他的後裔中有一個人,成了孫家兩千年來最有名的人物——比孫堅孫策孫權還有名,這一點有家譜為證,我們熟知的那位孫姓名人,就是孫匡的後裔(不是孫權嫡系後裔)。
孫匡死因不明但絕對不應該英年早逝,他的三哥孫翊則有确鑿史料可以證明是被殺掉了——下手的不是孫權:“孫翊字叔弼,權弟也,骁悍果烈,有兄策風。建安八年,以偏将軍領丹楊太守,時年二十。後卒為左右邊鴻所殺,鴻亦即誅。”
孫翊之死充滿了詭異色彩,綜合《三國志》《江表傳》《吳曆》《典略》等史料,我們發現孫翊也是有資格繼承孫策之位而且是差點真正繼位的:“翊名俨,性似策。策臨卒,張昭等謂策當以兵屬俨,而策呼權,佩以印绶。”
原本有希望繼承家業卻被二哥外放,孫翊對自己被刺殺是有預感的,所以他在丹陽太守任上刀不離身,但是老虎也有打盹兒的時候,隻有一天忘記帶刀,就被手下刺殺了,在整個刺殺過程中,孫翊的貼身侍衛都沒有上前救護:“翊出入常持刀,爾時有酒色,空手送客,洪從後斫翊,郡中擾亂,無救翊者,遂為洪所殺,迸走入山。”
孫權的三個弟弟或早死、或被殺、或被開除家籍,于是孫家就剩下了孫權這一根獨苗,再也不用像大哥孫策那樣把基業傳給弟弟了,後世的宋太宗趙光義好像也是這麼做的。
看了孫家兄弟的下場,我們就能理解孫權為什麼會背棄孫劉聯盟了:對自家兄弟尚且心狠手辣,對便宜妹夫劉備,他又怎會手下留情?
不管怎麼說,孫權嫁妹的做法都令人不齒:把正當妙齡的妹妹嫁給年近五旬且一向“克妻”的劉備,孫權是一點手足之情都沒有的,孫小妹不過是哥哥宏圖霸業的墊腳石和交易籌碼。
在三國三巨頭中,最受人喜歡和尊敬的,當然是皇叔劉備劉玄德,細看史料,我們發現曹操有時候也不那麼令人讨厭,隻有江東孫權這個“碧眼紫髯(正史中就是這長相)”的家夥幾乎找不到亮點,而他怪異的長相,也能讓人産生很多聯想和猜疑:孫堅和吳夫人都是黑眼睛黑頭發的中土人士,孫權怎麼長得像高鼻深目的中亞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