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電影理論誕生以來,心理學就一直與電影密不可分,先有闵斯特堡的電影心理學研究,後有米特裡的電影美學與心理成因的關系,最後發展到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滲入電影理論領域,這些理論都表明我們作為觀看主體的心理活動應該是電影形式的作用點,而導演溫河在即将于10月31日上映的電影《黑暗迷宮》中則較好地抓住了這一作用點。
溫河先是用看似犯罪片的開場将觀衆引入一種心理場之下,再大力渲染懸疑的氣氛,伴以一個“被困在另類時空中的隧道”的軟科幻設定,由于觀衆對犯罪懸疑類型片本就有一個心理預設,更因為之前通過各種渠道已經了解了這部影片被歸類到“科幻”、“懸疑”中,所以觀衆此時的心理預設是被滿足了的,就在這個時候,導演又突然加入大量紅嫁衣和斷手斷指、骷髅,以及影片從一開始就反複出現的黑暗等細節元素,開始打破觀衆的心理預設。
再後來,在聶遠扮演的陳嘉想要拯救葛天扮演的趙欣時,導演再次擊碎觀衆的心理預設,重新把之前的各種風格雜糅交織在一起。這就是《黑暗迷宮》的獨到之處,它通過各種電影形式的改變打碎觀衆的心理預設,讓人無法猜透主角下一步會面對什麼,時刻牽引着觀衆的心。
心理學同時也是本片中一直在讨論的一個範疇,當不同的人性彙聚在一個封閉空間時,這就組成了無限的可能性,同理心、同情心、控制欲等等各種問題都交織在《黑暗迷宮》的隧道中出現。
在這個封閉空間裡,主創團隊将他們的想象力發揮得非常出色,在這個荒無人煙的隧道中的“黑暗迷宮”裡,一切與人性有關的心理都在這七個角色身上得到了呈現。不過個人認為這種封閉情況下的心理狀态還是可以再做得極緻一些,這一想法建立在導演做得足夠到位的情況下,可以說是一種滿足後的奢求,期待導演帶來更多類似包含“封閉環境下的人性”的概念設定的故事。
一人分飾兩角一向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演技考驗方式,在前有潘粵明鄧超等人的精彩表現下,聶遠也在這一演技考驗中交出了讓人滿意的答卷。不僅如此,和前者不同的是,聶遠不僅僅是要把握兩個角色的不同點,更要領會兩個角色在心理層面上的相通之處。在這裡不便劇透,但隻能說聶遠扮演的兩個角色,絕不僅僅是主體和客體之分這麼簡單。
當然,《黑暗迷宮》看得這麼過瘾,驚喜超乎期待,這不僅僅是因為我自身有一個心理預期,更加是《黑暗迷宮》所有主創團隊的功勞,他們抓住了犯罪、懸疑、科幻這幾個類型片的經典要素,經過精心的設計之後一層一層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正是因為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觀衆的心理預設,才能帶來如此奇妙的觀影體驗,如果國産類型片都能有這份匠心,那麼大家以後大可放心用自己的心理預設去接受各種類型片的觀感洗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